受當年明月的影響,我現在看一個曆史人物喜歡看一下這個人的履曆。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
關於曹操早年的事情,很多人研究過,也寫過。在這裏,我想說明三點,一般人容易忽略但極為重要的三點。
第一,曹操雖然不是獨生子,但在很長時間裏是獨生子,而且家教不嚴。
關於曹操的兄弟姐妹,除去那個在徐州時和曹嵩一同被殺的異母弟曹德,記載相當之少。
不過有人論證如下:綜合起來推測,曹嵩至少先後有六個兒子:長子就是曹操;接下來是曹德,曹操的異母弟;老三叫曹彬,與宋代那個名將同名;老四叫曹玉,死得比較早,後來曹操曾把自己的兒子曹徽過繼給他;老五的名字不詳,隻知道他的兒子叫曹安民,追隨曹操起兵,在征討張繡時戰死;老六的名字叫曹疾,也有史書說,曹德和曹疾是一個人。此外,曹操至少還有兩個姐妹,一個嫁給了夏侯家,一個嫁給了江東的孫氏。他還有兩個堂妹,即叔父家的女兒,一個嫁給了日後的部將任峻,一個嫁給了叫宋奇的人。
這裏所說的曹操的五個弟弟,年齡均未知,但是老二曹德,也就是有的史家懷疑的曹疾,那時候年齡顯然很小。我的論據是《後漢書·曹騰傳》:嵩及子操起兵,不肯相隨,乃與少子疾避亂琅邪,為徐州刺史陶謙所殺。
還有《後漢書·應劭傳》:興平元年,前大尉曹嵩及子德從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謙素怨嵩子操數擊之,乃使輕騎追嵩、德,並殺之於郡界。
即便是老二曹德,年齡都非常小,同樣也沒有做官或追隨曹操起兵的紀錄,那麼基本可以推斷,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大概在曹操的青春期以前,他極有可能是獨生子。
而且據說曹嵩還是中年得子。
而且曹操還是長子。
我為什麼作如此推斷呢?
因為曹操在幼年兼具曹嵩長子、獨子和中年得子的身份,以常理來推測,曹嵩一定是非常嬌縱這個兒子的。
這樣的推斷我也有兩個證據。
其一,《曹蠻傳》記載,曹操一名吉利,小字阿瞞。
吉利這個名字雖然有點明朝一個著名的太監曹吉祥,讓人有不太好的聯想,但是從這個小名可以看出,曹嵩中年得子是多麼開心,希望生了曹操以後大吉大利或者希望曹操以後一生吉利。
至於阿瞞這個小名,則類似於阿貓阿狗,希望以名賤人貴,能養活。從這個小名,可以看出曹嵩多麼曹操能茁壯成長。
同時,根據上麵這兩個小名,我們同時也可以推斷,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個沒什麼文化的人,所以給曹操起的名字也非常質樸。
先撇開曹嵩不說,再談第二個證據:
曹瞞傳雲:太祖少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其叔父數言之於嵩。太祖患之,後逢叔父於路,乃陽敗麵喎口;叔父怪而問其故,太祖曰:“卒中惡風。”叔父以告嵩。嵩驚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問曰:“叔父言汝中風,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風,但失愛於叔父,故見罔耳。”嵩乃疑焉。自後叔父有所告,嵩終不複信,太祖於是益得肆意矣。
這裏乍一看沒有什麼,但是仔細琢磨,就會發現曹嵩一慣是慣著曹操的,他的叔父屢次讓曹嵩管教一下曹操,可是曹嵩都沒有去認真管教,倒讓曹操設計讓曹嵩相信兒子而不相信弟弟,可見曹操是多麼恃寵而驕!換句話說,如果曹嵩對曹操管教嚴厲,曹操也沒膽子在他老子叔父那裏耍花招。
曹操少年時恃寵而驕基本清晰了,那麼我們再來看第二點:乃父曹嵩對曹操的影響。
關於一點,曹操自己有兩句詩:“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訓。”
從這兩句詩裏,好像能看到曹操對自己早年沒受到父母良好教育的些許埋怨,好像說自己是父不教母不管的野孩子。當然,這種放任自由的教育方式對曹操未必是件壞事。
雖然曹操說他父母對他無甚教育,但事實上他還是受到乃父曹嵩的巨大影響。
三國誌裏說曹嵩“嵩字巨高。質性敦慎,所在忠孝。”但是我們分析曹嵩的履曆,就可以發現,這句話純粹是胡扯。這就有點像我們說一個女孩子太醜了,實在沒法形容她容貌,就隻好說她比較老實,比較純樸。三國誌對曹嵩的描述遠不如對他養父曹騰來得多,大概也是因為對曹嵩這個人,史家實在無法說上什麼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