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高宗皇帝正在後禦花院和宮女嬪妃等在太監們的侍候下喝茶聊天賞花兒,突有黃門太監送來加急快訊:
前線告捷!嶽家軍在朱仙鎮殲敵數萬,俘敵兩萬五千四百,繳獲帳蓬、馬匹、輜重、兵器等無數,四太子兀術兵退五百裏。此一戰令韃子兵聞風喪膽,成了驚弓之鳥。請聖上下旨,命令大軍即日渡河對金作戰。
趙構聞聽此訊,不露聲色,麵沉似水,心中卻敲起了小鼓。父皇趙佶的後妃眾多,有道是雞多了蛋不愁,龍多了雨水足,因而他們弟兄姐妹王子公主林林總總少說也有數十人之眾。弟兄夥裏他是最不起眼的臭老九,封號一個小康王。再說他們弟兄的名兒上都帶有一個“木”字,大哥是桓,他則為構,孰不知金能克木,大哥坐上皇位一年多點就遇金兵犯境,和父王太上皇一道被攄去到金邦那邊坐井觀天去了。
他也曾找高人算過,幸虧他的名諱上有個勾字,此勾非是別勾,為金屬製品,又專能降金的,所以才有今日之安。
不說才能高低,就按論資排輩,天神撒尿啥時候也淋不到他老九的頭上。況且他的生母,非嬪非妃,隻是個尋常宮女,沒名沒份的。老王爺一次酒後不小心誤寵幸了母親一回,才有了他的小命,至多就算個女太監罷了。像他這樣的人能坐廟堂,南麵稱孤,無疑於太陽西邊出,天上掉餡餅!什麼狗屁靖康之難?於國家江山社稷可能算是難吧,但對於他老九來說,哼,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哩!
金兵不舍,屢次犯界,無奈他著人做了一些必要的反抗,僅此而已罷了。家狗攆狼,隻不過是攆出大門為止,萬不可追得太遠。試想如追狼進山,獨力難支,到了狼窩遭群狼攻擊會是一種什麼結局?當然還不僅僅於此。構兒是老九,自然常有些小九九在心中。
憑心而論,嶽飛是員猛將,不僅猛,而且足智多謀,忠誠可嘉。然而飛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矣!倘若由他一意獨行,搗黃龍固然是好事,擴大了疆界,鞏固了帝位,少了北方金韃的騷擾,至於迎回二帝呢?
到了那時,嶽飛決非今日之嶽飛,功高震主,名滿華夏,他說了還算數嗎?父皇加上皇兄,兩個太上皇,國出三日,哪個可以更放光芒?
趙構思忖再三,胸中主意已定,他決意召回嶽飛,這個仗無論如何是不能再打下去了。有半壁河山也比將來有朝一日被趕下台去,當了階下囚、斷頭王的好上幾千上萬倍。自古皇家最無情,為爭王位斷手足,血濺內宮的例子太多,不勝枚舉,不能再猶豫了。
高宗想罷,立刻下旨宣秦檜。
秦檜乃是欽宗時的狀元公,文采上想必高人一等,聽說書法差了一些,不過長了一張能言善辯的嘴,還有個乖巧玲瓏的老婆,這都是他的優勢。老婆無名姓王叫王氏,按理說應叫秦王氏才對,後隨先帝一起被擄往北國。雖未曾受到坐井觀天的厚待,但也吃了許多苦頭。北韃子皆是馬上奪天下,向來不優待文人的,全都是王氏的功勞,憑她一張俏麗無比的臉,加上兩片薄肉刀片兒的功夫,和金國四太子金兀術勾搭套上了關係。這個四太子愛美人更愛江山,忍痛割愛,為了做個內應,竟讓他夫婦二人全身子回到故地。
有道是被俘之人不可重用的,這個道理連後世威虎山的土匪頭兒座山雕都明白,趙構皇帝既然貴為君王怕是不會不懂。當然,在皇上麵前靠王氏的風姿萬萬是不可能的,趙構美妃無數,更兼有一些身體上的原因,對女人興趣索然,因此可以斷定這一招不靈。那麼究竟秦檜是怎樣博得趙構的惺惺相惜呢?大約是各有所圖吧!金兀術想讓秦檜做內應,趙構也就將計就計,反客為主,索性就重用秦檜做他的內應了!秦檜從北國來,自然清楚一些韃子王的喜好,要什麼給他就是了。趙老九又沒有什麼大誌向,劃江而治也行,偏安一偶也可,實在不行躲到某個小島上都行,大小讓他做個皇上就可以。
秦檜被連夜宣到,先是戰戰驚驚,伏地磕頭起來,畢恭畢敬地站立一旁。
趙構命太監給丞相看座,秦檜的半個屁股似挨非挨地貼到宮女們日間曾經坐過的繡墩兒上。
“前線打了個勝仗,愛卿聽說了嗎?”高宗皇帝耷拉著腦袋,不動聲色的問道。
“剛剛聽到,路上有不少人熙熙攘攘,還有人燃放鞭炮。”秦檜兩眼偷偷去看趙構的反映,趙構的頭很低,他沒看到。
“依丞相之見呢?”趙皇上冷古丁冒出這麼一句。
“臣以為、臣以為……”秦檜沒有摸透主子的底,所以不敢亂發言,隻好按常規路子走,“微臣以為,朝野上下是應該大大地慶賀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