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先是一愣,但隨即想到人家孟老弟也不是教書先生,這裏畢竟是書店,理應自己買書回去好生學習才是,於是很快反應過來。
“哈哈哈,老弟說的不錯。除了原先的那本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相關書籍推薦?”
“你們先坐一下,我去書架去尋找一番,給老哥挑上兩本。”
劉孟說罷,便轉身朝著理科類的書架走去。
看著劉孟離開了一段距離,馬三保走進朱棣身旁,悄悄地問道。
“陛下,小的有所不明,剛才所聽,感覺這物理學如此晦澀難懂,為何要買這一類的書?”
朱棣瞥了一眼馬三保,附在其耳邊小聲道。
“物理之學,乃經天緯地之學,朕感覺若能學懂,必將能夠造大明於千古未有之盛世。”
“而現在大明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朕去完成,各地水利需要修建,花費大量徭役和財力;百姓耕種效率不高,隻能看天吃飯,還有北方韃靼等外敵虎視眈眈,亡我大明之心不死......”
“以上種種都需要解決,但是朕卻已經年過半百,等不了多少時間了,隻有物理之學,方能解我大明難題。”
聽完這些,馬三保內心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陛下,三保此生誓死追隨您。”
就在兩人悄悄說話之際,劉孟手拿兩本書,笑著走了過來。
“兩位在說啥呢,搞得悄咪咪,神神秘秘的。”
“沒啥,就是聊一些家裏生意的事。”
朱棣趕緊打岔,“老弟拿的是哪兩本書。”
“諾,這是第一本,叫《文物中的物理》。”
劉孟將第一本遞到朱棣手中。
“這文物是什麼意思?”朱棣沒有聽過這個詞,疑惑道。
“簡單來說,就是曆史中留下的物品,比如你畢老板喝的酒杯,過個幾百年後就是文物。”
朱棣點點頭,翻開書的第一頁,隻見簡介上寫道。
————人們常常從曆史和藝術的角度去欣賞曆史文物,卻往往忽視了裏麵蘊藏的物理知識。本書將會從物理知識角度出發,探討過往曆史中,古人對於物理知識的應用和發現,讓我們一起走進千年,欣賞古人的智慧與創造。
“聽這本書的意思,我們很久以前,就有人使用物理學的知識咯?”朱棣讀完簡介,不禁發出疑問。
“那是當然,就比如漢代,就曾經是運用物理學知識的一個高峰。那時候不僅有成熟的鋼鐵冶煉技術、耕犁的發明和應用,還有許多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器,這些都是對於物理學知識的應用。”
朱棣有點存疑,於是繼續翻閱書籍,果然在前幾頁看見劉孟所說的漢代器物展示。
尤其是一個叫桔槔(jie gao)的汲水用具,圖文中展示是在木柱或木架上捆紮一條橫木,橫木一端懸吊提水桶,另一端捆紮一個石塊,橫木的支點到水桶一端,構成一條動力臂;支點到另一端叫阻力臂,支點在兩者中間,兩個臂一起一落中便能夠輕鬆汲水,很是省力。
“大哥,感覺如何?”看見對方已經快要沉浸進去,劉孟連忙打斷提醒道。
畢竟這書給你在這裏看完了,還賣啥。
反應過來的朱棣,也是很自覺的將書本合上,同時口中不斷稱讚道。
“可以說十分有趣,能夠從過往的朝代中,了解物理的知識,既是通俗易懂,又不失趣味。”
劉孟心想,這書可都是咱苦思冥想好一陣給你挑出來的,專業水準太高的太過於晦澀難懂,縱然你畢老板天賦異稟,也難免受到曆史局限性的限製,故而挑選了一些在你這個時代能夠去理解的書籍。
接著,劉孟又將第二本書遞到了朱棣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