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5)(1 / 1)

我,九鼎公。九鼎國的皇帝陛下。

當我從父親手中接過王冠的那一刻起,我立誓,要讓九鼎國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當時戰爭剛剛結束,國家百廢待新,我立下了全力發展經濟科技的國家策略。把所有的資源都投入到經濟和科技建設,而對軍事國防建設則不怎麼放在心上。事後證明,我的對軍事建設方麵的不重視是完全錯誤的,而最後的苦果是我們的國家蒙受了巨大的苦難。

由於我們國家的科技實力雄厚,而主發展經濟的策略又得到了很好的執行。我們的國力迅速提升。而我們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全國幾乎無可用之兵。國內的軍隊除了對付下野蠻流寇外,幾乎沒有與國家交戰的實力。對此,國內的兵部尚書孫武無數次的進言,都被我以先階段全力發展經濟,軍事的問題緩一緩為理由駁回。“現在的國際形勢的主流是和平,發展”我如是對孫武說。

我並不是不重視國防。在我們國家周圍有三個鄰國,東北方是羅馬,與我國接壤在對馬海峽,我們在那裏有山海關。名將白起率領重兵,嚴守著入口。西北方是祖魯,與我國接壤於瓊洲海峽,那裏我們建設了劍門關,由另一位名將李牧率重兵把守。在南方,是印度,這是一個完全無國防的國家,把所有的實力都投入到科技建設中。對這樣一個國家,隻要在邊界上象征性的布置點兵力就可以了。

很快,我們國家強大的科技和經濟實力讓北方那兩個貪婪的國家垂涎三尺。他們開始頻繁的進攻我國的邊城。但是都被李牧和白起兩位將軍打了回去。看無法強攻,他們開始派使節與我議和,希望我能開放國土,允許他們通過我的國土去進攻印度。

他們當我是白癡麼?我斷然拒絕了他們的提議,然後他們又開始了一次接一次猛烈的進攻。我們的前線頂著巨大的壓力。後方不得不進入了戰爭狀態。有一句話說的好:“沒有攻不破的要塞。”在兩個國家強大的壓力下,兩座邊城相繼失守。白起戰死沙場。李牧帶領殘兵被包圍在長春。侵略者的鐵蹄踏進了我的國土。雖然各地的軍民進行著頑強的抵抗,可是巨大的兵力懸殊還是讓我軍屢戰屢敗,戰線節節敗退。而敵軍出動大量的騎兵對我後方的工業交通設施進行破壞,使我軍無法進行指揮調度,各地各自為戰。

再這樣下去,我國必亡。這時候,平時那些力主發展的大臣們各個都沒了看法。我突然想起了一個人,或許他能夠解決現在這危急局麵了。於是我簽下詔書,特封孫武為全權總理大臣,抵禦敵軍的入侵。

作者後話(我國選在在全力發展經濟。卻如此不注重國防,周圍各國對我中華虎視耽耽。經濟強大固然很好。但如果沒有強大的軍力做保證,終究是替他人做嫁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