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話看似語重心長,連帶著唏噓之色,實則全是輕描淡寫的漠然。
太後心裏微頓,這是坐實了十七公主的罪名,不打算輕易放過了?
“誰說不是呢,錯了就應該罰,有則改之……可總歸是女孩子,說起來有些令人不落忍,總不能因為一個錯,就毀了一輩子。”
所以太後您是要給十七公主說情的?
榮嬌淡笑,不緊不慢繼續順著話意:“太後娘娘說得對,錯了就得嚴懲不怠,隻有教訓來得足夠深刻,才能真正痛改前非……”
說得對什麼,我哪有說要嚴懲不貸了?
英王妃是真傻的還是裝傻的,聽不懂她的話意還是故意裝傻充愣不接茬?
太後不動聲色,她今日請英王妃進宮,不是純為閑聊的,焉能被她幾句話就打壓放棄了念頭?
“這人呐,年輕時總是眼裏不揉一點砂子,等到了哀家這個年紀,就覺得這世間沒有什麼是大不了的,有些事,睜一隻眼閉一隻就過去了,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太後繼續善誘。
“那是,太後娘娘氣定神閑,虛懷若穀,哪是我等能豈及的?我自小就不是個喜歡惹事的,說是膽小慎微也不為過,我家王爺總是嫌我是個軟包子,好心軟沒原則。整天盯著督促我改呢。”
榮嬌先是捧了太後一把,接著半真半假抱怨著,言則,我本來是個膽小心軟的,但我們王爺不喜歡,所以我也要改進啊。
“我們王爺說了,若是殺人放火後道一聲對不起我是有苦衷的,難道就沒事了嗎?嚴律法度,還是很有必要的。輕易地原諒是縱容犯罪,不值得提倡。”
榮嬌一副我是乖寶寶,我最聽話的感覺。
……
太後的臉上依舊是一派典雅高貴,先是小小地讚揚了一把:“久聞大夏女子以夫為天,講究三從四德,英王妃真是其中典範。”
這是在誇她吧?榮嬌嚴重懷疑這其中摻了一半的假。
臉上還是適時地掛著一絲謙虛的笑意:“哪裏,太後娘娘謬讚了。”
心裏是拿定了主意,太後喜歡繞圈子,自己就好聲好氣地陪她轉到底,總之,她占著先機,是絕對不會主動去提新話題的,太後發什麼招,她就接什麼招。
太後忙得很,自然沒時間陪著她繞圈,既然旁敲側擊不行,那就開門見山好了:“英王妃性子直率,哀家也不多繞彎子了,陛下大婚在即,哀家就這一個兒子,自然希望將喜事辦得喜慶熱鬧,不希望有其他的事對此有一絲一毫的影響,大夏與北遼皆是貴客,哀家自當盡地主之誼,也希望兩方能客隨主便,暫時握手言和。”
要打,回去再打,不要在哀家皇兒大婚典禮前鬧騰。
榮嬌認為自己完全理悟了太後的精神,不過,這事,不是大夏先鬧出來的,太後這要求倒有點不近人情,是因為自覺與大夏關係更親近,沒拘泥於虛禮,還是覺得大夏更好說話?
“太後娘娘多慮了,我們就是為了陛下大婚不遠萬裏前來祝賀,自然是誠心誠意的祝福,太後娘娘明鑒,至於別的,我大夏乃禮儀之邦,到貴國做客,自然不會招事生非,給主人造成不便……不知是我們哪裏無意間疏忽了,還請太後娘娘明言,定當改正。”
榮嬌這番話說得不軟不硬,綿裏藏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