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楔子(1 / 3)

如濃墨潑灑過的夜幕,像塊無邊無際的大黑布罩在空中。夾在西鄉縣城兩邊的秦嶺巴山山脈,像個鍋蓋樣扣了下來,四周黑漆漆的一片連一點光亮也沒有,使整個牧馬河畔和西鄉縣城都陷入到了令人窒息般的寧靜中,仿佛那奔流不息的牧馬河也像被那可怕的寂靜凝固了一般。

突然,從一戶人家的房中傳出一陣緊似一陣的小孩啼哭聲,啼哭聲打破了黑夜中的寧靜,並傳得很遠。接著,一盞昏暗如豆的油燈拚命地在黑幕中撕開一點空間,將一個婦女的身影投射在了窗戶上。婦女忙摟過啼哭不止的小孩連拍帶哄道:

“我娃不哭,我娃不哭……”

沉睡的男人很不耐煩地翻了個身對那女人吼叫道:

“你這個死婆娘啥球益喲,連個娃兒也哄不了。大娃一哭,腦袋一拍,小娃一哭*一塞嘛。”

“都試過了,他仍是哭聲不斷,讓你到村頭路邊貼紙條,咋就不見效呢?”

“早就貼了,紙條上都寫滿了‘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哭郎,過路君子念一遍,一覺睡到大天亮’的字樣,也不知道有沒有人去讀過呢?”

女人無奈地搖了搖頭,歎了口氣望著仍在不斷啼哭的孩子,用恐嚇的聲音說道:

“我娃不哭,狼來了,再哭狼就來背我娃了。”

小孩聽後停了一會兒哭聲,接著雙腳一陣亂蹬,扯開喉嚨又大哭了起來。

用被子蒙住頭的男人知道自己再也無法睡安穩覺,披衣起床哄了半天,見兒子仍是大哭不止,突然大聲對著小孩惡狠狠地說道:

“郝五娃來了,子午穀的郝五娃來了,幹脆讓郝五娃把你抱去,免得你再哭。”

男人的話音剛落,小孩睜著一雙驚恐的大眼看了父母一眼,馬上止住了哭聲,鑽到女人的懷中沉沉睡去了。

四周接著又陷入到了萬籟寂靜之中。

從此,西鄉縣的人們都知道用郝五娃的名字來恐嚇小孩入睡,簡直比任何辦法都管用,紛紛效仿。一時間,郝五娃的名字在西鄉縣傳得很遠,漸漸的人們也就把郝五娃傳說得更為神乎其神了。

話說到了清朝末年,地處漢江南岸的西鄉縣,白蓮教起義掀起了推翻滿清暴政的高潮。起義雖然失敗,但在西鄉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卻播種下了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

辛亥革命的頭年秋冬,處在水深火熱中的西鄉人民,被饑荒所迫爆發了規模較大的反清暴動,再次給滿清政府以沉重地打擊。隨著列強入侵,國門洞開,生活在西鄉縣東南方向巴山深處的山民們,因土地貧瘠災荒不斷,莊稼基本顆粒無收,生活十分艱難。加之政府無視民情,隻知搜刮民脂骨膏,地方豪紳也借機盤剝中飽私囊,逼得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山民們苦不堪言,幾乎到了生死邊緣。

巴山深處有個叫高川五裏壩的地方是一無川二無壩,境內高山峽穀溝壑縱橫,山大林深耕地不多,一到災荒年饉山民們隻能以樹皮草根賴以活命,時有山民被餓死在道邊路旁。在高川街上有位身高七尺、膀大腰圓力大無比為人素有俠肝義膽的魏姓鐵匠,人送外號“魏大膽”。魏鐵匠實在看不慣那些鄉紳們在村裏為非作歹欺壓鄉裏,決心為民請命帶頭鬧事。

再說這魏鐵匠魏大膽,因有一手過硬的鐵匠手藝人緣又好,年輕時討了個如花似玉的老婆甚是憐愛,真是到了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摔了的地步。魏鐵匠如此痛愛嬌妻,竟引得街坊婦人們的眼饞和羨慕。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好妻逗狗叫的俗話卻正好應驗在了他身上。自從魏鐵匠剛把那女子娶回家,就引起了街上三大惡少之一黃三少的垂涎,並多次前來糾纏調戲。這黃三少家中兄弟三人,憑著祖上幾代的苦心經營,終於在這深山之中創下了一份家業,誰知到了他們兄弟手上卻是仗勢欺人橫行鄉裏,變成了無人敢惹的大歪人。他們的父親也被三兄弟的劣跡行為活活氣死。三兄弟分家另過後,更是變得為非作歹肆無忌憚。

魏鐵匠自知那黃家弟兄勾結官府手眼通天,愛妻多次被調戲,自己心靈受辱隻能忍氣吞聲,一門心思放在對妻子百般嗬護疼愛上,生恐家境貧寒委屈了嬌妻。那女人卻自恃姿色過人並不安分,也是一個水性揚花的風liu坯子,剛生下女兒後就跟黃三少勾搭成奸雙宿雙fei。

魏鐵匠性情暴躁,哪裏咽得下這口惡氣!等到女兒三歲的那年,見已無法挽回妻子的心,知她貪圖富貴忘了結發之情,就把女兒山秀托與親戚照顧,在一個風高月黑之夜潛入黃家大院,將正墜入溫柔鄉中的黃三少和風liu快活的妻子殺死後逃離家鄉。為躲避禍事,魏鐵匠四處浪以做手藝為生,直到十五年後實在掛念老家的女兒,不顧官府緝拿與仇家的追尋,徑直回到了高川的家中。

離家多年的魏鐵匠剛一回到他日思夜想的故鄉,就被眼前鄉民流離失所哀鴻遍野的景象驚呆了。魏鐵匠連忙找到了寄養在親戚家的女兒山秀,看到女兒已出落成一個年方二九,婷婷玉立的大姑娘時,不由感慨萬千喜極而泣。魏山秀看到那個隻留在兒時記憶中的父親,突然出現在眼前,一時不敢相認,當她確信這就是盼望多年的親生父親時,這才怯生生地哭聲說道:

“大呀,這些年你到哪兒去了呀?讓女兒好找呀——”

魏鐵匠聽著女兒責備的聲音,前塵往事湧上心頭,百感交集早已哭倒在地;“娃呀,大回看你了,從此往後大再也不離開你了,無論發生什麼情,大都會把你帶在身邊的。”

父女抱頭痛哭的樣子,感染得周圍四鄰都流下了辛酸的淚水。

黃三少的兩位兄長得知魏鐵匠回家的消息後,知他力大神勇一時不敢輕舉妄動,一邊請人雇凶一邊上報官府,一心要為已經變成風liu鬼的兄弟報仇。

膽大心細的魏鐵匠那管這些,見鄉民生活如此艱難全係黃家幾大惡霸所至,就暗中聯絡鄉民不等黃家人等向他下手,反去搶了黃家兩兄弟的糧倉,把黃家趕出高川後將糧食分給了十裏八方的饑民們。自知闖下大禍無路可走的魏鐵匠,情急之下準備帶領鄉民嘯聚山林占山為王,專幹那些劫富濟貧攔道掠財的營生,以躲避官府的緝拿。

“鄉親們,我們也是被逼上梁山的,目前也隻有這一條路可走!常言說‘人挪活,樹挪死’,與其被餓死,還不如自尋出路換一種活法!

“魏鐵匠說得有理,反正也沒了活路,憑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大家都願意跟你起去殺了惡霸地主和貪官!”

“走嘍,大家嘯聚山林過快活日子去嘍!從此再也不受別人的欺負和盤剝了!”

鄉民們也自知無路可走,橫豎都是一死,就發聲喊,拿上獵槍和刀棒準備跟隨魏鐵匠一起上山。正在這時,離此不遠的五裏壩街上,有位剛從省城西安歸來的區秀才知道此事後,連夜趕來勸阻魏鐵匠,別意氣用事需從長計議。

區秀才早年學成,在高川五裏壩一帶頗有才名,在西安受進步思想的影響,加入了孫中山先生創立的同盟會,此次回鄉正是肩負重命發動地方武裝,準備起事推翻滿清王朝。區秀才見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準備遊說魏鐵匠在巴山深處樹起反清大旗。

魏鐵匠雖是為人豪爽,但聽不懂區秀才的宏篇大論,執意要上山為王落得個逍遙自在。區秀才急對魏鐵匠說到:

“壯士雖為百姓出頭令人欽佩,如帶鄉民上山實是害了鄉親!”

“先生此話咋講?我帶百姓上山正是讓他們遠離饑餓和死亡,為啥說是害了他們呢?”

“你帶鄉親上山雖能讓大家暫時離開死亡和譏餓,可是一到山上良民就要變成了賊人,試問這巴山之中到底有多少富人可劫,那些過路之人哪一個不是貧苦鄉民,不但沒有財物可掠卻成了地方一害!難道你忍心讓這些善良的鄉民祖祖輩輩背上賊人罵名不成?也忍心看到山民苦不堪言的生活情景?”

區秀才的一番義正言辭仿佛給了魏鐵匠當頭一棒,他知道區秀才飽讀詩書見多識廣,當即一輯倒地心悅誠服地對區秀才說道:

“開弓沒有回頭箭,事已至此如何是好還望先生教我才是。”

“壯士豈不知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嗎!如今官府無能民不聊生,壯士已占天時、地利、人和,何不趁機反了滿清王朝,還大漢子民一個朗朗乾坤清明世界呢?”

“先生原來教我當反賊,這豈不是誅滅九族之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