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一)(1 / 3)

北遊日記(乙鈔)

片斷之三:出版總署的五年(下)

一九五三年

七月〔略去二天〕

一日(星期三)上午續看斯氏集譯稿。下午,往大華觀《偉大的公民》上下集。自二時起,至六點三刻出院,坐得相當吃力。然此片確佳。

二日(星期四)上午到社,仍看斯氏集譯稿。下午到社,亦複看之。餘凡有改動,必說明其所以然,亦希於譯者有所影響。譯者之病,多違背我國語言習慣。又寫成之後不複誦讀一過,致語句多拗強不順。凡此毛病,餘時時為之提醒,錄於小紙片。

與田世英、顏迺卿談有頃。與建功商量文法稿。

三日(星期五)上午看完斯氏集譯稿《馬克思主義與民族問題》。至此,第二卷之五十篇全已看過,其事可告一段落,即送回編譯局。

下午到社,看字典“彳”母稿,畢之。至建功、家霖所,談一時許。龍誌霍由我社調來任俄文編輯,已接洽妥當,今日來信,謂不日即可來京。

四日(星期六)上午看高教部交來審閱之一稿,係北京大學所編,教東歐留華學生學中國話者。高教部擬以此稿發往東歐各國,供彼國學習中國話者作參考。餘觀其稿頗覺滿意,不為瑣屑之語法研究,而注意漢語之特點,言其應如何而外,複言其反麵,謂不應如何。苟教者善於掌握,確可使學者學而能通。稿凡二百數十麵,餘翻閱一過,未能逐頁細看也。

下午三點偕彬然燦然至懷仁堂,聽錢三強作科學院訪蘇團之綜合報告,錢蓋訪蘇團之團長也。其詞甚長,內容豐富,至八點半始畢。到家疲甚。

五日(星期日)晨偕墨與我妹至文叔家,緣知文叔已決定伴其夫人返上海療養,日內即動身。文叔夫人瘦甚,麵目尚清朗。深冀其能獲痊愈,他日重來京中。安亭先在探訪,共談社事,坐約一時許。

六日(星期一)上午看雜件,作複信數通。子愷發起於虎跑建塔紀念弘一法師,餘捐一百萬元。不相識之錢伯誠去年以辛稼軒評傳寄示,餘為介紹於文學出版社,雪峰因邀渠到社任事,今錢君有脫離原單位之可能,餘答書表欣慰。並致書雪峰促成其事。

下午到社,即為芷芬改一答複《人民日報》讀者投函之稿件,關於課本供應者,費時一點半鍾。辭書室與出版部諸君謀訂聯係合同,餘參加其間。聯係合同訂明各小單位、各個人於總的工作中應負之責,實為公約之意。工廠中有此製度,我社則於今次發排字典開始試行。今日尚是預商,正式簽訂將在下星期六。

七日(星期二)晨看字典“ㄕ”母稿。卜明來談,印管局開印刷廠廠長會議曆一周,大家於整頓鞏固之方針,提高質量之目標,均有明確之認識,今日會議結束,邀餘到彼講話,以資鼓勵。餘應之,即就平日所見作講話底稿,偏重於印刷品之質量。質實言之,今日印刷品之質量殊未能滿人意,苟欲研求改進,頭緒甚多。餘所知太少,隻能約略言之耳。下午三點,會眾鹹集,凡八十人左右。餘據稿講話,曆一時有半而畢。七點過,宴與會者於文化宮。

到家,何公敢方相候,滔滔不絕談其字典與檢字法,九點半乃去。

八日(星期三)晨間看罷字典“ㄕ”母稿。

九點半,偕愈之出席文委常委會。文委計劃財務局作關於編製全國文教事業計劃工作之報告。分三部分:一為編製今年計劃之主要經驗;二為綜合各部所提出之五年計劃綱要草案,提出初步意見及其中之問題;三為五年計劃與一九五四年計劃工作之布置。習仲勳作結語,希望明年之計劃勝於今年,且能及早提出。

會散已一時,返署進餐,午睡起來已三時。即至社中,芷芬來談事。與陳俠談約外間譯稿。文叔夫婦已於昨日上午動身赴滬。

九日(星期四)八時半開署務會議,討論明年出版建設計劃之各項指標數字,係計劃財務司所擬,為草擬明年計劃作準備。克寒提出數點皆重要。如報紙期刊之份數尚嫌其多,多即未免強迫攤派。如基本建設宜集中於某方麵,今各方麵皆建設一些,必致年年談建設,年年鬧房荒。

三時到社,取新出之《小學教師》看之,檢查校對工作之質量。校出錯誤即記之於紙,送往校對科。建功來談字典有頃。

十日(星期五)上午看陳俠交來之教育學稿一章,已由檢查科先看,頗不費事。又看字典“ㄗ”母稿。午後到社;看字典所有諸韻母之稿,屬於諸韻母之字數並不多也。

出版部彙印外間來信,言及我社之書裝訂錯誤甚多。此事殊不可恕,須設法克服,作書與少甫談此事。

安亭來談,言大批調用編輯人員,其名單雖經教部開出,而管理人事之係統不一,公文輾轉需時,今尚無眉目。又謂日內擬開全社代表會議,期能鞏固今年上半年及時供應之成績而轉入提高質量。

十一日(星期六)看教育學稿又一章,寫得甚差,無由修潤,循誦一過而已。此書由教育部約多人分章寫述,有較好者,亦有甚差者。教育部要求不高,第觀其講及什麼,而不問其怎麼講什麼,故模糊籠統之病,所在都有。以此為師範學校課本,教者實難掌握,學者亦如在霧中。餘固深不滿意此類書之刊行,然若提出此意,彼必將以今日水平隻能如此,無法作過高之要求為言。故亦隻得任之。

下午三點,開總學委會。宣布依政府黨委之指示,各單位高級組、中級組悉學《聯共黨史》,初級組學經濟建設常識。並討論領導組織之方。

丁酉成譯小學俄語教學法一稿,我社將出版之,供教師參考。餘決為之修潤,以今日始。

十二日(星期日)三時到科學院,語言所既由叔湘作報告,今日遂開座談會,到者二十餘人,多熟友。諸人發言,皆謂有關語文之事宜由語言所出而領導。餘談語言混亂之象為害甚大,宜共努力研究,設法消解。六點半談畢,留飯。

十三日(星期一)上午續觀俄語教學法譯稿,進行甚緩。愈之來談有頃。下午到社,接龍誌霍信,謂以今晚到京,囑人事科派人往候。建功來商量字典稿。仍改丁君譯稿。

叔湘來,謂參加《中國語文》社之座談會,討論譯名問題。到家與至善談。渠謂我國化學名詞之製造據形聲字之例,甚有係統,視而可知,學者稱便。語文家以其為單音詞而欲改用音譯,實無裨於化學界雲。

十四日(星期二)上午仍改丁君譯稿。彬然、伏園來談。下午到社,開擴大社務會議,宣布將開全社代表會議,由安亭說明其意趣及辦法,然後大家討論。決定成立一籌備委員會,推定七人,即著手籌備。

十五日(星期三)建功、家霖草成一關於字典之宣傳件,囑餘看之。為逐句推敲,加以潤飾,費一時許而畢。

了一來信,有來京之意。即作書複之,告以毛主席指示增加我社之人力,教部方開列名單調人,其名字亦在名單之中雲雲。了一之意在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我社之編輯工作,或非其所希,姑告之,事成與否,因素甚多,且觀其結果耳。仍續看丁酉成譯稿。

下午到社,新自福州來我社之洪心衡來相見。洪君投語法稿一種,我社未收其稿而延聘其人,托高名凱為介。今後將請其佐叔湘編撰語法課本。

芷芬來談事數起,其事皆繁雜,幸渠強幹,肆應無滯。看雜件。楊定遠來談少數人員酌量加薪事。本謂今年工資將普加,以災情嚴重,此舉遂作罷。

十六日(星期四)晨續看丁君譯稿。九時,芷芬來電話,言出版部方邀新華廠工友座談字典排版之事,請餘參加。即馳往出版部,凡與此事有關之人鹹集。討論集中於版麵格式,此字典有圖三百餘幅,排版殊麻煩。

龍誌霍來人事科談事,因與相晤。不見者將十年,漸見蒼老矣。略與談編輯中學俄文課本至為急需雲。

十二點半返署。午睡醒來,仍看丁君譯稿。

十七日(星期五)晨續看丁君譯稿。八點半開署務會議,應申報告新華書店會議之結果,於注意供需關係,區別城市與鄉村之發行情況,與會者取得一致之認識。卜明報告印刷廠廠長會議之情形。

叔湘來談,欲調本市中學女教員一人為誌公編語法課本之助手。順便談及我社之字典,謂其質量不高,以國家出版社出此字典,恐難饜外間之要求。餘聞而悵然,但勢已至此,非發排不可,而以今日編輯部同人之水平,即再加修改亦莫能更臻美善。

下午到社,與安亭等談事。至建功室中,商量字典之排版格式,複告以叔湘之言。建功意謂此字典僅屬草創,總算脫了窠臼,不如其他字典之抄來抄去。至於求其精純正確,無懈可擊,隻得俟諸異日。

十八日(星期六)晨續看丁君譯稿,將交餘之稿看畢而止。又看叔湘昨交餘誌公所寫初中語法稿將二十頁。此是叔湘回國後再經商量,重起頭緒者,務求其淺,每課注意一二點,說明甚詳,餘以為可以滿意。又看新出版之重訂小學語文本第一冊,專注意校對,將視校對科之精確程度如何。發現錯誤不多,錯字竟絕無。以後尚須看他書,多中為綜合,乃可見其平均數。下午不到社中,省卻在烈日中乘車一趟。看字典稿“ㄎ”“ㄙ”二母。

二十日(星期一)晨間校閱高小地理課本之成品,檢查校對工作。

九時,至文協,開擴大常務會議並代表大會籌備會。下月下旬,文聯將開代表大會,繼之各協亦開代表大會。文協於其時將改為作家協會,整頓組織,期於創作方麵多起推動作用。

三時半到社中,龍誌霍來談有頃。建功來商字典稿。餘時續看地理課本。

廿一日(星期二)晨間看完地理課本。又看《光明日報》交來之外間投稿兩篇。一篇論文章體裁之分析,大致謂從前丏翁、望道與餘之分法未免機械,與今日各體文章不能相應。一篇討論文章作法之書,謂餘與丏翁之《文心》當時雖稍有進步作用,今日觀之已嫌不夠。而其影響尚在,一般談文事者,往往襲其緒餘發為論著,實於初學者無多助益。餘黨此兩文皆有道著處,然批判不深刻,發揮不暢達,刊布於報刊,未必即有裨於一般人之深入思考。餘於此兩事,尚未能有正確深辟之見解,不足以揭昨非而標其今是。《光明日報》囑餘裁決,餘不能作有決斷之處理也。

文學出版社以《倪煥之》之校樣來,於校對提出若幹問題,一一為之解決,未能通體自校一過。

下午到社,校讀高小算術課本之成品。丁酉成來,就餘於其譯稿所提意見與餘商量,談一時許。丁君能用心研究,就餘所改處一一揣摩,餘深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