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店對咖啡店,大排檔對西餐廳,便利店對超市,這些對比一看一比就知道誰平誰高了。
理發店,電影院,酒吧,零食店這些,那當然就屬於通價,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有了這些基礎區分作為思路之後,內部分區就要簡單得多了。
劃分好區域之後,就是修路。
用道路來把不同的區域分割出來。
修建道路對鄭榮來說同樣是一件簡單快速,且成本很低的事情。
直接建造各種房屋,然後用推土機把牆壁鏟了,留下地基和地麵就可以得到一條道路。
主幹道要寬一點就用占地麵積大一點的建築,分支道路可以窄一點就用占地麵積小一點的建築。
當發展公司開始動工的時候,所有人都好奇這個從北方來的土大款到底準備做什麼?
花了大價錢,租的卻是北方那一塊鄉村土地,還一大堆的山頭。
什麼建材都沒買,卻早早的就把整塊地全都圍起來。
不過,村民安置房大手筆的消息卻傳了出去。
很多人好奇的過來觀察,最後看著這連成一線的安置房,房屋建築都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這些房屋的建造速度實在是快得有些詭異了。
想要找人打聽,但是根本找不到答案。
能夠找到的人,不知道這些機密,可能知道這些機密的他們又找不到。
這些北方來的土老帽到底有什麼神秘的技術?這是這些自詡發達和文明的人最大的疑問。
有人認為這些快速建造的房子有問題,於是還專門帶來了審查人員進行檢測。
甚至還專門找了幾家人,買通他們,讓他們挖開來仔細觀察。
但是除了驗收合格之外,沒有其他任何的收獲。
最多就是對這些建築的建築結構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用在自己的建築方案裏。
花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才把二十四公裏長的邊境線全部圍起來。
隻留下了一大門,然後,清空內部所有人。
鄭榮開始沿著道路規劃路線開始建造建築,各種道路,主幹道,分支街巷,隻需要沿著方向走就行了。
在鄭榮的要求下,所有道路的設計橫平豎直,沒有一點彎。
他建造起來也特別的簡單。
三十六平方公裏的地方,主幹道縱橫各三條,其他分支道路長長短短的上百條。
鄭榮花了三天兩夜的時間全部處理好。
他在前麵建造,高大全帶著一支專門處理店內內容物的隊伍把店鋪裏麵的東西全都運走,運到一個專門的倉庫裏麵放起來。
食材水果這些不能放的東西全都當場消化,畢竟所有人都要吃飯。
接著就是租用多台大型挖掘機,鏟車,推土機,還有貨車。
等到他們把裏麵的東西全都運走之後,租來的東西也來到了現場。
駕駛員留在外麵,幹活也是專人負責,這些司機的工錢按照標準照樣不少。
推倒的那些建築廢料,雖然裏麵有很多可以用來回收的材料,但鄭榮不打算要,一車一車的往海裏運。
現在這些東西本就沒有好的處理方法,絕大多數的本地房產商人弄出來的建築垃圾都是往海裏倒,不花成本,而且還可以對外宣稱填海造陸。
這邊慢慢平整道路的時候,另一邊,鄭榮建造出大量的快餐車和雪糕車,成群結隊的在各個區域裏宣傳。
用這種疲勞轟炸的方式提升前期知名度。
空閑時間,也讓分公司注意幾家服裝工廠,家具廠,生活用品廠,日化用品廠和零食廠。
能買就買,買下來就有現成的熟練工人和生產線。
沒有買的,那就隻能現建,生產線就從國內買。
之所以什麼都要自己插手,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保證產品質量。
然後找一個地方招收年輕人學習奶茶製作,調酒,還有學習廚藝。
科技麵板隻給建築又不給人才,到時候各種建築建好了卻沒人工作,那才是大問題。
培訓基地就在分公司在郊區租下的一個倉庫裏。
看上去,整個發展公司都很忙,但是幹完了自己那一趟活的鄭榮就非常的閑。
沒事做的時候就開始研究當下的文娛產業。
小小一個港島,一千多平方公裏,大大小小上百家報社,各種雜誌社也多如牛毛。
正規和不正規的電影公司也是滿地都是。
電視台有三家,大大小小的電影院也有很多,有名的電影院線也就那三五家。
軍事實力交給國家,實業經濟正在慢慢發展,文化產業也要同步跟上。
這是一個陣地,不僅是潛移默化的認知戰,輿論戰,也是一種有力的宣傳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