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建造出來的那些建築也都是帶著一片方方正正的附屬空地。
村民的安置點他們也給了出來,沿著租區邊界外一圈,隻要不超過五百米的環形地帶,所有空地任他們使用。
整個租區裏麵的村落其實不多,而且年輕人幾乎都在外麵上班或者加入了社團,這些村子裏隻剩下一些老人,勉強種點地,給自果腹。
甚至有些出去混,或者嗨粉的還要家裏的老人支持。
所以,絕大多數老人都帶著一種了無生趣的求死之態,但又下不心去死。
少有幾家兒女爭氣的,反而為人更和氣。
在港政府給的安置輔助條例有很大的可操作性。
不需要出錢,隻需要出地,還是那片沒用的農村鄉下無用之地,就能把這些貧民安置好,說不定還能讓他們有更高的消費能力,也能為整個港島多貢獻一些消費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資本社會,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消費能力。
所以,哪怕頂級資本家發錢也要促進消費循環。
誒,先不要高興得太早!
他們的錢可不是那麼好拿的!
從資本社會出來的老馬都說過,資本,從誕生開始就充滿了血腥!
你想讓他白給你錢,那是不可能的!
當你認為你沒有付出代價的時候,代價早就在其他地方被資本拿走了,而且,他們發的錢也不多。
發展公司專門在租區邊緣四角立下了標記。
這種方方正正的取地之法,也方便後來統計。
也因為這種特殊的取地方法,還專門避開了其他已經被人圈下的地方,不得不往東北方偏了一點。
不過再加上往外五百米的冗餘安置地帶,也能有不少的活動範圍。
首先,先讓人在標記線外的荒地上圈上一塊地方,專門圍起來,圍好之後就不用管了。
然後把區域裏所有村子的村長,族長這些人全都找出來。
把租地和幫忙安置的事情都跟他們說了一遍,安置的條件就是給他們專門在外麵修建一排新的房屋,絕對比他們這鄉村危房要好得多。
這件事情說出來之後,有人沒有表決,也有人當場反對,冷靜一點的說回去考慮。
勸說的事情有專門的人負責,鄭榮要做的事情就是去之前讓人圍好的地方,到了晚上的時候,建造三種房屋,第一種就是10級建築,現有的方案裏,麵積最大的兩層樓的火鍋店,建築麵積,兩層樓,少說也有一千平方米。
第二種就是也有兩層樓,第七級的酒吧,兩層樓也有六七百平方米。
第三種就是第三級的便利店,這個隻有一層樓,大概隻有兩百多平方米。
讓人趁著夜色把裏麵的東西搬走,所有裝飾拆掉,隻剩下簡裝空房。
之後再帶所有人過來看。
前三分之一簽定搬遷合同的,就可以分到第一種的房屋,中間五分之三簽訂搬遷合同的也可以分配到第二種的安置屋,最後剩下的那一部分簽訂合同的,隻能分到最後一種房屋。
這麼優厚的條件,這樣一分,涉及到自己的利益,鄭榮不信他們坐得住。
隻要有人住進了最大的“別墅”裏,其他人肯定會眼紅。
有大屋,以後收租都比種地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