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中國的電視銀幕上好不熱鬧,相親節目辦得如火如荼,各種愛情觀激烈交鋒,不必再隨緣了,隻是非誠勿擾。頁川他們六個幾乎都是一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的心態,一貫把此類節目當《動物世界》看,雄性動物在舞台上盡情展現自己,隻是求得異性的好感,爭取交配權,完成傳續家族基因的使命。在這個戰場上,頁川已經先下一城,已經有一個姑娘為他從頭至尾亮著燈,讓他這個在情感上稍顯木訥的人可以牽手成功。這個時代的年輕人,能夠不被感情生活圍困的已經相當幸運了,相當於大後方穩妥無虞,你完全可以在她能牽絆到的範圍內去打下一個江山。在另一個戰場,求職類的真人秀節目也引發了收視狂潮,上電視,找工作,在眾目睽睽之下尋一份差事,在這個時代已經被當事人和圍觀者欣然接受了,代表社會進步到大眾娛樂的時代。燈下台上,大家各取所需,電視台需要收視率,企業需要在銀幕上做宣傳,而站在台前的求職者,頁川相信他們真的是想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李響老師並不直來直往,他努力平衡著各方的關係,給大家都留有餘地,力求讓場麵和諧一點,再和諧一點。李響似乎知道他自己也是個打工的,他願意欣賞一個求職者,讓大家珍惜一份工作。“各位達人老師,大家好,我是一號男嘉賓,我叫莫旭友,今年23歲,剛剛大學畢業,未婚,我本人是個生活狂,熱愛美食、美景、美女;我今天來到這裏是想找一份與生活相關的工作,我是來麵試旅遊體驗師的工作的,謝謝。”一個帥小夥子走到台前說了這番話。“各位觀眾,如果你剛剛打開電視機,我提醒大家我們是一檔求職類節目,不是相親節目”。李響走過去拍了拍莫同學的肩膀。“你有女朋友了嗎?”李響問。“沒有”莫同學有點不好意思。“那先找份工作吧”。張紹剛老師也不是要給你一份非你莫屬的工作,工作這事情永遠不會像一個鎖眼一把鑰匙一樣,沒你連玩笑都開不起來。紹剛老師是犀利了些,他把矛盾從看似合情合理的情況下挑撥出來,把一切都賦予了戲劇性,讓參與其中的人不敢舒舒服服,正襟危坐,讓看的人也揪心流汗,不忍直視。本來也該是這樣,生活處處是考場,難堪就難堪了,隻是不必擔心,考生考官你會輪換著做。“大家好,我是梓旭,29歲,來這裏之前,我是個酒吧歌手,今天我希望能尋求一份與音樂製作相關的工作,謝謝大家!”《非你莫屬》的舞台上再次就業的求職者會多一些。“我知道你說的沒有唱的好聽,那你跳個舞吧,不會跳舞的求職者不是好歌手”,張紹剛老師走上來一臉嚴肅,專挑你不會的問題問,仿佛臉上就寫著“考驗”兩個字。“我是個大學老師,我嚴格要求你就是幫你。”你們也一樣,各位Boss,張紹剛老師對老板們也不會客氣。你們吵起來才好呢。聯想到他主持的法製節目《今日說法》,你很難讓這樣一個人不去找出事情和人物的矛盾對立麵來,不遲滯,不尷尬,不爭論就不是真實的社會,也不會是真實的職場。也在這一年,全社會開始討論就業擇業觀,社會期望高校畢業生不要好高騖遠,挑三揀四,要有從基層崗位、基礎工作幹起的準備,仿佛像頁川這樣一個長得一表人才的畢業生天然就有一腦子畸形的就業觀。作為當事人,頁川一直想站起來辯駁,殊不知,社會是什麼樣子,大學生就是什麼樣子,社會如何選擇他們,他們便如何挑剔別人。請相信,現在的大學生並沒有把自己當成是天子驕子,也沒有想過一出來就要管人,幹著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活兒。在走向職業新未來的時候,多數人,他們表現出來的隻是迷茫。一份工作說簡單也簡單,就是個安身立命、養家糊口的活計,對於你而言,你周圍的機會是充沛的,多到你分分鍾都可以換一份工作。當然說複雜也複雜,換工作就要考慮到機會成本,這還關係到城市、行業、企業、崗位,y=f(c,t,e,p),這是一個不確定性極高又難得四全其美的函數問題。解答好了這道題就半生收益,解答不好,那人生就陷於不斷選擇的過程中,三五年都處在四處遊走的狀態,沒有一個很好的原始積累。就在那個“兩眼一抹黑”的時候,畢業生們自覺去跟隨一些群體型的行為,瞎著也要摸到人群裏,仿佛四周有人便不再孤單,不會走錯。畢業生們的上上之選是做個公務員,也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在我們這個民主集中製的國家裏做個官兒就成為時髦而又光榮的事兒了。在這個國家,哪怕是芝麻小官,傍上的也是全世界最富有的政府,比誰都更先體會到國家之有錢。每日喝茶、聊天、看報紙,等著有人遞上一支煙,喊一聲“領導”,不必應一聲,就有十足的派頭。當官原本是服務行業,現在也是,隻是黑白顛倒了一些,誰服務誰都弄不清了。在機關食堂做飯的阿姨都說自己是在政府上班的,這一代人有著深厚的“人民公仆”情節,虛榮如斯。於是,畢業生們一擁而上,從此敢做一個幸福的公務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希望的田野上,享受人民的饋贈,學會權錢轉化的智慧。這就是時下的社會風氣,畢業生恰恰是受害者,社會教育他們年紀輕輕就飽含求穩落定的心態,削尖了腦袋往“衙門”裏鑽,從根本上放棄自己的創造能力和年輕人的拚搏精神。甘願在角落裏做個小科長,把一輩子隻有一次的旺盛精力耗在形而上的東西之上,到頭來,虛妄得仿佛隻是混了個“國家幹部”的稱號,事實上,那四個字不如你小學一個“優秀班級幹部”的獎狀來的真切和驕傲。畢恭畢敬,上級也不會記住你的點頭哈腰;耀武揚威,但老百姓會記住你的頤指氣使。頁川一想到一切要向領導看齊,說話都要“鸚鵡學舌”,傳達領導意圖,盡是些沒有人味的官話套話,他就一陣胸悶氣短。小學,初中,高中,他做了很多年的班長,過足了官癮,再不想當頭兒了。當然,頁川也奉勸那些有理想、沒靠山的青年朋友們別去趟這一趟渾水。這些年,公務員考試愈加熱門,儼然成為神州第一大考,在工商稅務海關等吃香的部門,常常是幾千人爭奪一個崗位,千裏挑一找一個聽話的夥計,想想這事兒怎麼都像一個玩笑,那個被選上的幸運兒,你不手心出汗,後背發涼嗎?在廣袤的東非大草原上,每年的七月底,不計其數的角馬開始長途遷徙,從坦桑尼亞的賽倫蓋蒂國家公園,向肯尼亞的馬賽馬拉國家自然保護區進發,尋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途中要跨越布滿鱷魚、河馬的馬拉河,有大批的角馬將死在路上。你不是可憐的角馬,你的四周充滿雨露陽光、食物和水。你完全可以不去觸碰那條凶險的馬拉河,你去了,即便死去了,也毫無意義。你耗盡全部,回過頭來一打量,卻隻是個無所謂的人,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何必要去自找挫敗感。以極大的概率去失敗了,還會妄自菲薄,懷疑自己的智商、情商有問題,抑或嗔怪世道不公,命運不濟等等,何苦呢!從人民群眾裏走出來,去到那一小撮公務員隊伍,便仿佛有了封妻蔭子的資本,這樣的選擇無關乎主義和信仰,隻是想活得滋潤點。但你原本可以過更有追求的日子,你可以比從前更快樂。很多人注定沒有祖墳上冒青煙的架勢,隻能期望做一個好公民了。學而優則仕,希望天之驕子的養成,可以讓真正想服務人民的優秀畢業生有個似錦的前程,你能服務多少人就可以做多大的官兒。做不成國家幹部,“群眾們”退而求其次,考研或者出國,以一種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姿勢,將學習進行到底。“可勁兒造吧!”“也就是你們說的深造”,頁川想,研究生或者留學生,說到底就是往自己身上鍍了一層金,像他這種泥胚子,金身一座也是土渣子味兒。很難說有多少繼續深造的畢業生是想在學問上更上一層樓的,導師們領著他們偷看了一眼社會或者先進國家的裙底風光,就慌慌張張的縮了回來。“好了,回去寫篇觀後感吧”,就是這篇意淫出來的文章,他們叫論文。順便他們學會了抽煙喝酒,把自己進化成“煙酒生”。“很高興你們學會了新的本事,也有了新的見識,準備一下,畢業吧。”導師們從來不缺少廉價的勞動力,每一年隻是周而複始,他十有八九已經忘記了傳道授業解惑,隻是把時間花在大規模攫取學校、企業的科研經費上。老師們要評職稱,有太多物質上的東西讓他們分心了,你至始至終不會成為那個值得他傾心培養的弟子。學曆終究是塊敲門磚,所以越是好的大學,考驗和出國的比例越高。以至於頁川覺得在清華北大,本科畢業就出來混社會的才叫有種。學曆也隻是塊敲門磚,從進入社會大門以後,再也不會有人關心你是什麼學曆,從哪個學校畢業,老板在乎的是你是不是能為他解決問題,能不能給他創造價值。從揣著兩張硬殼紙到人力資源報道的那一刻起,一定就是一副打工仔的模樣,也許你的老板僅僅是個小學畢業的土豪。社會離奇的一麵就是,他隻相信本事,不相信學曆,學曆通常要為能力打工。很不一樣的是,讀書的時候,凡事都有個標準答案,萬變不離書本,需要思考的部分有限,出來社會以後,凡事都沒有了定數,有時候需要野路子才能解決問題,每個人都需要對這個野蠻的社會有發散性的思考。“老板,一支鉛筆兩毛錢,一萬支要兩千塊了吧?”頁川剛出校門的時候也是這麼算的。所以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隻要一千塊錢,你信不信?”老實說,這些年,我們能夠接觸到的知識總量像捅了一下馬蜂窩一般在快速增長,但解決問題的能力卻像碰了含羞草一樣在慢慢退化。馬雲說“幾千年過去了,我們人類的知識增加了很多,但智慧並沒有增加多少”。不難想象,再過些年,我們中國會成為一個高學曆的國家,本科畢業會像以前高中畢業一樣,普遍得像一群沙丁魚,研究生、博士生畢業才算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社會對學曆的認識也終究會改變,選拔人才的維度將變得多元,會更加注重人生閱曆和意誌品質。以學籍檔案概括人生經曆的時代將一去不複返,在大數據時代,每一個人的行為、思想,履曆都將被存儲在數據庫裏,需要的時候,隨時都能生成一份個人素質報告。就像銀行在做貸款業務的時候,會首先查一下借款人在人民銀行的征信報告一樣,這份信用報告裏,詳細的記錄著借款人的貸款、信用卡使用記錄,是銀行判斷企業或者個人信用的基本標準。在將來,建立一個公正的個人評價體係會是一筆大生意,馬雲已經在做這個事情了。基於淘寶賣家在平台上的交易數據,阿裏巴巴就可以對賣家授信,把錢放心大膽的借給他們做生意。世道是公平的,在學校多待三年,可以拿到一紙文憑,在社會多混三年,就多了三年的從業經驗,孰輕孰重,畢業生和社會都在掂量。碩士學曆可以讓你有個更高的起點;但一萬小時的實踐已經足夠讓你成為專家。頁川沒有機會去讀個研究生,但覺得哪門學問其實都是實踐的科學。我們中國的事情,如果有本科生不能夠認知的,那麼研究生、博士生也是很難說清楚的。但三年的實踐已經足夠讓你的人生上一個台階,有個剛畢業的研究生來給你打下手了。剩下的人,或者說被曆史的大潮選中的人,就會被猛甩到社會的長河裏,與千千萬萬的畢業生一起,和大大小小的企業有個親密的接觸,一定是一次又一次的逢迎歎息,千裏馬和伯樂才會建立起彼此信任的關係。10月下旬,大約是在冬季,長春的第一場雪下得紛紛揚揚,天氣已經有些涼了,但就業市場卻進入了白熱化狀態,仿佛大家都要趕在冬眠之前,把心都安下來。從清晨開始,找工作的隊伍就集結在各色宣講會周圍,最熱鬧的是吉林大學,那裏依然是長春畢業生就業的主戰場。仿佛這一季這裏雪下的比往常早了一些,於是湧進了很多觀光客一樣。幸運的是有了互聯網,頁川他們才在網站上知道誰會來,每一個白天、每一個夜晚都像在舉行一場場交響音樂會,有趣的是頁川並沒有那麼高雅,也終於擠了進去。他們來了,遠近高低地趕來。這個時候的頁川還在困惑,像沒睡醒一樣,一伸懶腰,迎來片刻的精神,隨後又陷入困頓之中。但衛新不管這些,他沒有隨著天氣冷下來,每天叉著手,踱著步,一副自己跟自己商量的架勢,下定決心去陽光下找一個出汗掙錢的工作,所以他開始真正發力了。另一麵,衛新又是個把計劃做得很隨性的人,有時候,一大早他就從床上蹦起來,猛喝一口前晚剩下的白開水,在冰冷的鍵盤上敲擊著,遇到一天之中最好的網速。他先是把吉大就業信息網上近期舉行的校園宣講會細細的看一遍,巴不得全是IT企業招軟件工程師的,以一種鬥地主碼牌的架勢把符合要求的企業羅列出來,他去掉.net,留下J**A的,去掉測試類的,留下開發類的,去掉老小邊窮的,留下小有名氣的。有鍾意的,就一封簡曆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