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愈行愈險絕。東海幹脆跪步而行,有時甚至把擔架伸出的兩個棍頭放在脊背上,一手捉著,一手和腳並用,大肚子磨著地,爬行向前。後麵的姬楊,不得不隨他如此。此心耿耿,此情悠悠!
森林裏,那低昂的鼓聲和渾厚的無字眼長吼,戛然而止。悄無聲,悄無聲,突然槍聲衝天,悲聲大作,吼聲高亢,鼓聲激越。武七嬤,一位辛勞、儉樸、多難、善良、雲心月性的西北娘兒,靜靜地躺在黃土之下了。
日落西山,雲漫群山,林海蒼茫。壯麗的晚霞從天邊一直傾瀉到了山頂,似天泣血。孤獨的雄鷹在雲端飛翔,分明悲舞。狼嚎哀切,杜鵑的鳴聲如泣,黃鼬的叫聲如訴。無物不悲,更叫傷心人心欲碎。
當晚,縣電台在新聞裏播出武七嬤突逝的消息時,數萬固塬百姓,眼淚汪汪。
武七嬤一生,都對自身極其負責。五六歲上稍懂事,就替家中老人分責了。及到壯年,婆家、娘家一肩挑。而到老來,家庭責任漸無,心地無私品自高,她隻為一片綠色活著,也就是為社會負起了全責。這對自身、家庭、社會的極度負責,使得她一生活得極為苦重,但正因此,她才受到了人們的注重。一個人,若無責任感,活人可能很輕鬆,但他必在別人心目中無足輕重。反之,他則在人們心目中舉足輕重。
隔日,沙塵暴襲擊了本地。塵暗天日,人閉門不出。似乎那自然界的惡魔得知這保護自然的女神武七嬤力竭倒下,才無所顧忌而肆虐起來的。
姬軍、姬峰、小小等聞訊,紛紛趕回故鄉。可惜物是人非,對孩子懷有野火燒不盡般愛的老母武七嬤,再也不得喜迎遊子歸來了。沒有了老母,雲夢山讓孩子們隻覺空悠悠的。
固塬小世界,這多年公眾人物層出不窮。武七嬤突出重圍,後來居上,被人們說起的頻率之高,無人可超越。雖然她最後帶著問題而死,受到了一些人的鄙夷、嘲諷,但大多數人心目中,她仍如十五皎潔美滿的月亮一般,光芒蓋住了所有星光。她雖以低調退出了固塬這個人世小舞台,但仍久久被人們思念、議論、仰慕著。她不許給自己墓前立石碑,但是她的尊稱“武七嬤”,卻永存於固塬人的口碑之中。
一日,姬楊巡遊到朝天峰半坡時,突然看見西山上空,濃煙滾滾,忙飛步到峰頂,奮敲大鍾。洪亮的鍾聲,向四方傳去。除各山頭的護林員外,雲夢山周圍各村,也家家鎖門,戶戶空宅,男女老少,操著家具,紛紛奔向起火處……
做一事不難,把餘生全用在做一事上難,前仆後繼做一事更難。愚公其事平常,所以感動人,是子子孫孫無休無止隻做一事。姬氏家族為護一片綠色,前仆後繼,矢誌不移,直至最後一人死而後已。“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個家庭費時半個世紀之久所奏交響曲《綠色生死戀》,終於感動了山裏人。其雖滿門滅絕,保護這片綠色的人卻不絕反更多,真可謂曲終人不散。
君在黃河頭,姬氏家族在黃河尾。姬氏家族如此護綠,正是為與君共飲清清黃河水,君當不會無動於衷。
保護綠色是神聖的事業,姬氏家族為此不惜付出,也當是神聖的家族。
自有文字文明以來,曆代史家,很不文明地使用了文字。上下幾千年文字所記載的曆史,百姓不過是製造神話的風雲人物之龍套,隻留下幾筆麵譜。不能再把曆史主角用筆虛掉了。像渭北的姬氏祖孫兩代三人和陝北的牛玉琴、石廣垠等默默無聞,紮紮實實幹有益於整個人類之事的平頭百姓,也應銘記於史冊。
卷尾詩
哦,森林,
你的瑰麗多彩,
是我靈光乍現的一瞬。
我把你守望成了一道風景,
你把我升華成了一道風景。
誰願意付出生命的代價?
我卻不能逃避。
如果說為愛可不惜一切,
我絕不為苟活而冷酷。
我寧願鮮活的生命枯萎,
以換取森林的生機勃勃常在。
我寧願美好的肉軀成灰,
以換取毀滅森林者靈魂的懺悔。
艱難裏有輝煌,
執著裏有悲壯。
母親慈愛的手,
輕輕合上了我的眼睛。
嗩呐吹著《安魂曲》,
深沉的大地,
愛憐地把我擁入了懷中,
而森林還在以石破天驚的藝術形式,
繼續向人世證明著我生命的價值。
我因森林而死,
我因森林而活。
(全書完)
全書結束!
友情提示:鳳凰網讀書頻道提供該書紙質版購買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