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幾天,陳天都是在自己的房間裏攻讀《齊民要術》,一切的起居飲食由小五子負責,他讀起書來更沒有後顧之憂,不像自己那個年代,學生不但要讀書參加高考,甚至還要自己照顧自己,想起來就覺得現代的學生有些命苦。
從《齊民要術》得知,之所以曆代科舉,農商必考,那是因為農為立國之本,商為立國之基,統治者要想長久統治,必須鞏固根基,故在選拔人才的製度上,加入考查全國學子對國家民生的見解,也便於統治者唯才是用。
小小的一門農商,就可以考查萬千學子。古代的科舉,還是很難高中的。故此,陳天將自己的目標定在了鄉試的前十甲,隻要能參加接下來的省試就行。
他的要求不高,自己本來就不善用古文,也就不奢望能夠在鄉試中考中第一,隻要能中個秀才。參加省試,再博個舉人…………………
轉眼間,朝廷兩年一度的科舉考試。。雖然隻是鄉試,但參加考試的每位學子,都是嚴正以待,爭取能中前十甲,考個秀才的功名,也不枉十數年的寒窗苦讀。
鄉試這天,三更還未到,縣學內就有學子很早就起來,將所考的四書五經回溫一遍。考試所用的筆墨硯台,都按規定裝在一個竹條編製的箱子裏,以便於縣院前門的安全檢查。專供朝廷科舉考試的地方,是本縣的縣院。每年隻有鄉試的時候才準許打開。唐滅隋後,在科考的製度上加大的監考力度,對待徇私舞弊的人員,隻要一經發現立刻割除所有功名,永生不得入仕。所以,縣院大門,就算連本縣縣令,也沒有膽子在鄉試未到之前進去。
陳天到縣院門口,看到前麵排了很長的隊伍,正在等待考試前的檢查。站在長長的隊伍中,陳天感覺又回到了當年的高考,場麵壯觀,簡直無法形容。
四處觀看的時候,陳天的眼光停留在遠處一個熟悉的身影上。“薛婷?”看見遠處的薛婷好像在等待誰的樣子,陳天心中就犯疑惑。看到快輪到檢查他時。不想了。
“陳公子……”好像有人在叫我?陳天本能的四處看了一眼,頓時就看見了薛婷在向他招手,而且好像很焦急的樣子。
“她在等我?”陳天走了過去。來到薛婷身邊,客氣道:“薛婷姑娘叫在下有事嗎?”
薛婷沒有回答,隻是往孟星河手裏塞了一張黃符,小聲道:“昨日奴家去了城外觀音廟上香,順便為公子求了一張平安符回來,希望能保佑公子今年鄉試能夠高中。”
“這…”陳天捏著手裏那張還帶有薛婷體溫的黃符,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看見薛婷發髻未疏,衣著比較淡雅,顯然是連簡單的紅妝都未上,就來這裏等候他了。不知道薛施雨等候了很久,不過看她瑟瑟的樣子,陳天心中生出一絲暖意,真誠道:“薛婷姑娘真是有心,在下先行謝過。”
“公子客氣了!”薛婷見陳天將她送的黃符掛在了脖子上,惠心一笑道:“公子快些進去吧?鄉試快開始了。”
帶上薛婷為他準備的平安符,陳天急衝衝的來到縣院門前。鄉試的檢查特別嚴格,輪到陳天上前接受檢查。仔細在他身上摸來摸去,順便打開他手裏裝考試用具的箱子翻來覆去徹底檢查。沒有發現可疑之處,便將陳天放了進去。
鄉試總共考三天,第一天考明經和時務策,第二天考農商策論,最後一天考寫詩。唐代人十分推崇寫詩,連唐大宗也是一個很有名氣的詩人,所以在科舉考試中加入了寫詩這一條,並一直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