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壇前,五百兵士莊嚴肅立,手持青銅利斧,宰殺五百羌方壯奴,先斷其膝,再斷其臂,後斷其首,浴血以祀。
“吾王威儀,氣吞山河,壽與天齊,成湯永固!”五百兵士喊聲震天動地。
玉座,乃是對天下百姓的承諾,它是榮耀,更是重擔。
公元前1067年,一個充滿朝氣活力的年輕人登上了成湯玉座,從此,他的生命不再屬於自己。
此時,四方邦君紛至遝來,座無虛席,大殿熱鬧非凡,眾人期待著一睹新王的尊榮。
前來朝賀的人,包括比幹、胥餘、洛庚、朔允四位王叔,子啟、子仲、子映、子禹四位王兄,湯、乙、鄧、沃、武、權、祖、郝、那、苑、時、殷十二氏的王侯,還有殷商七公族,他們是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饑氏、終葵氏,這七個族是朝歌的大貴族,地位顯赫,僅次於王族;殷商六族,索氏、條氏、徐氏、蕭氏、長勺氏、尾勺氏;成湯三公,太師姬昌、太傅鄂康、太保辛容;異姓族人中最大的十二支貴族的伯爺,夏後氏、有扈氏、有男氏、斟戈氏、彤城氏、斟尋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右師(右將軍)樊鐮,左師(左將軍)朔丁,還有恭國、阮國、黎國、孤竹國、崇國、耆國、嬴國、偃國等各諸侯。
三聲鍾鳴之後,大殿變得安靜起來,文武百官各就其位。接著太禮(禮官之首)手捧竹卷軸,徐徐走到玉座旁邊,高聲宣布:“新王即位儀式開始。”當新王出現在眾人麵前時,眾人驚呆了,他們從未見過這般英俊神勇之人,目光隨著新王緩緩移動,直至玉座。
太禮打開卷軸,誦讀即位辭令:“餘商朝自高祖成湯建國,曆三十世,傳王位二十九代。今傳位於受德,乃餘成湯第三十代王繼先王帝乙成為大邑商之主宰,率臣民遵循湯法,燮和天下,發揚先祖商王文武之教,外施仁德,內用賢良,佑餘大商朝天下歸心,永世太平。”
辭令誦讀完畢,緊接著四個禮官依次走到玉座麵前,隔著適當的距離與新王正對著,此刻便是加冕儀式。在禮官手上各放著一個王器,這是加冕四禮。
王冠,代表至尊權利,人人服從,人人敬畏;五色朝珠,意味著王乃是百姓之臣,事必躬親,無荒朝政,體恤百姓,造福於民;九龍釧,是仁德的象征,古曰,陽氣盛至於天,故有飛龍在天,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戴上這隻臂釧,從此肩負社稷,以仁德治天下;湯印,代表成湯之大德,商之國祚,命脈所係,接受湯印,意味著接受成湯先祖之意誌。
受德雙手接過湯印,平靜而莊嚴道:“餘在此立誓,效仿先王之宏德,發揚文武之教,順應民心,謹從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