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1 / 2)

《西夏古國的探秘者》從啟動到出版,曆經5年。其間,多位熟人問我,為什麼要如此費力去編這本書。是的,我對該書非常投入,自己聯係作者,自己組織協調,最關鍵的是自己籌集經費(我已策劃和組織編寫《中國西部——寧夏》《文化藍皮書》等十多本書,但自籌經費還是第一本)。

幾年來,這本書一直是我心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用去我許多休息時間……每當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時代》周刊前總編亨利·盧斯的理念:“若要描述曆史,就應著眼於那些創造了曆史的人物。”我認為我們所要描述的正是創造了西夏學研究曆史的人。我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非常有價值的,這價值與物質價值不搭界,也不僅僅在當下。我堅信,這本書所記錄的人和事,不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消逝,而是將與西夏學研究的豐厚成果,與曾經或正在耕耘這塊學術家園的學者和學術團隊,共同銘刻在西夏學研究的發展史上。

回到“後記”剛開始說的問題,我認真地想過為什麼動意編這本書,我要說緣於熱愛。

我2002年任職到寧夏社科院,分管院報,主編齊勤對西夏學的報道比較多且分量重,讓我耳濡目染;我與曆史所在同一層小樓辦公,對西夏學研究的進展也略知一二;再到後來的西夏學第二屆國際學術研討會,我負責宣傳工作,進一步了解了西夏學學者和學術團隊所作出的艱辛的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我多次到書店和寧夏景點查看西夏學方麵的書籍,多是學術成果,還有少量通俗讀物,但沒有一本介紹學者和團隊的書,他們似乎與西夏王國一樣神秘。

我想應該有人來做這件事。沒有人讓我做,沒有組織要求我做,但我覺得我應該做,我應該把那些為西夏學研究付出最寶貴年華甚至全部智慧乃至生命的開拓者耕耘者記錄下來,告訴世人。我把我的想法告訴齊勤,她很讚同並撰寫編輯方案和推薦作者;告訴時任的曆史所所長景永時,他非常支持和鼓勵。

我們趁熱打鐵,2006年8月8日,《西夏古國的探秘者》的編寫方案出爐。

我邀請了莊電一、齊勤、馬青、丁朝君、張愛林、楊森林、劉建安等寧夏的知名寫手做撰稿人,後來又有楊芳、張雪晴、張玉海加盟,他們還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議。緊接著,我們緊鑼密鼓開始了。

在進行中,采訪非常不易尤其是外地和國外的學者,相關資料嚴重缺乏。例如日本的著名學者西田龍雄,前幾年得知他將來寧訪問,我們一直期待,可是後來因為身體原因取消了行程。還有一些學者宣傳意識淡漠(這也是能夠潛心研究出成果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像官員那麼重視,配合那麼默契,這樣就增加了意想不到的難度。

這期間,有件事給我以很大的激勵。

我承擔了撰寫韓蔭晟先生的文章後,上網查找資料。我驚訝極了:這樣一名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西夏學研究作出重大貢獻的學者,隻有《光明日報》駐寧記者站站長莊電一發的消息和出版社的售書信息。後來,我在韓先生大兒子家裏看到了寧夏大學王天順老師發表的介紹韓先生的文章,寫得翔實豐富情真意切。

我利用幾個月的休息時間采訪,翻閱了大量的鮮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韓先生的大兒子和兒媳非常理解他們的父親,也非常支持我,我數次被鮮活的散發學術氣息的原始資料感動感染並感悟著。周末,我帶上幹糧把自己關在辦公室,一直寫到東方發白……

編寫工作得到了多方的支持。

首先我要感謝每一位作者,他們大多是多年朋友和同事,我很看重他們飛揚的文采、在寧夏的聲望和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他們同樣看重我與他們多年的情誼,也對西夏學在寧夏感到自豪。在我尚未找到經費的情況下,作者們就熱心參與,積極行動,想方設法克服困難進行采訪和寫作。要感謝丁朝君,她認真采訪後激情寫成文章的電子版不幸丟失,損失慘重的她重寫了一遍。還要感謝中國社科院院報張春海,與西夏學有緣的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幫助完成了不可缺少的一篇。還必須感謝新聞大家莊電一,他不僅為宣傳西夏學研究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還站在發展西夏學事業的高度,鼎力相助,給予我關鍵的鼓勵與支持。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側重介紹了有代表性的西夏學研究者,突出介紹了寧夏為西夏學研究作出某一方麵突出貢獻的團隊。由於諸多局限,還有一些在西夏學研究中作出重要貢獻的學術團隊,例如中國社科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河北省社科院等科研機構,在書中並未一一介紹。這些學術團隊發揮各自優勢,舉辦西夏學學術研討活動,在西夏學研究的征途中,書寫有著鮮明特色、凝聚心智和汗水的探索與奉獻。西夏學研究的曆史還應記住那些曾經投入自己寶貴年華與智慧,為西夏學研究默默貢獻自己獨特學術成果的人,例如國家圖書館黃振華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王忠研究員、陝師大周偉洲教授、暨南大學湯開建教授、上海師大顧吉辰教授、西北師大劉建麗教授、河北社科院孫繼民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孫伯君研究員、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李逸友研究員、寧夏文化廳李誌清研究員、首都師大李華瑞教授、北方民族大學束錫紅研究員、武威博物館孫壽齡研究員等學者,還有台灣、香港的西夏學研究者,當然還有活躍在不同時期的多個國家的多位西夏學學者,僅李範文先生就給我說了數位外國幾代西夏學學者的名字……在此,我以一個記錄者的名義,向默默耕耘、為西夏學研究作出艱辛努力的中外學者們,向他們執著探索未知的科學精神,向他們的甘於寂寞和矢誌不渝,表達我由衷的敬佩之情及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