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員

基於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館員發展問題探究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圖書館行業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逐步得到完善和更新。伴隨著“以人為本”服務理念的深人,人性化服務日益得到了國內圖書館界的認可,服務模式也得到了轉變。傳統的圖書管理員角色為適應新的服務模式的需要逐步向“參考谘詢員”、“學科館員”的方向轉變。國外圖書情報行業,隨著信息化發展對未來圖書館館員的角色變化提出傳統意義上的“圖書館員”可能會消失。圖書館員的稱謂將被“信息領航員”、“信息工程師”、“信息專家”、“虛擬圖書館員”、“電腦館員”等名字所代替。館員發展問題一直倍受國內外圖書情報行業人士的關注。基於不同的服務理念、服務模式或服務手段對館員發展都將提出新的要求。

一、未來圖書館服務發展趨勢——多元文化服務

在全球文化多元化過程中,圖書館服務理念得到了進一步的延伸————多元文化服務逐步被圖書館界接受並加以貫徹實施。早在1986年在東京舉行的第52屆國際圖聯大會上,將針對為少數民族群體提供多語言服務的“圓桌會議”升級為多元文化服務的圖書館分委員會,並於次年1987年出版《(多元文化社會:圖書館服務指導方針》,1998年修訂重版。該方針作為標準性指導文獻,正式提出能否公正、公平地為多民族、多語種、多文化背景的少數讀者群體提供服務是衡量圖書館現行服務是否充分的基礎。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外圖書館已經開始開展多元文化服務實踐活動並形成相對穩定的多元文化服務模式。以美國為例,美國公共圖書館協會(PLA)於1982年7月發布了《公共圖書館:民主政治的資源一原則宣言》要求圖書館尊重各族群的多元文化,並平等地提供自由使用館藏與服務的機會。這就促使多元文化服務的理念在美國公共圖書館中得到了特別的關注,他們十分重視多元館藏建設,並結合當地的文化特征開展豐富多彩的讀者服務。本世紀以來我國圖書館界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研究逐步展開。我國是有55個少數民族的多民族國家,擁有80種以上的民族語言、28種民族文字,各民族又有各自的文化傳統和文化遺產。借鑒國外的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我國的圖書館有責任也有義務開展民族性的多元文化服務,保存和傳播少數民族的文化遺產,弘揚民族文化,增進各民族的理解,促進各民族和諧共處。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終將也會成為我國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特點

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主要指圖書館為適應多元文化社會的需要,向不同民族、語言和文化的群體所提供的服務,它既包括為所有類型的用戶提供多元文化的信息服務,也包括為傳統服務中較少涉及的少數群體提供的服務。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作為圖書館服務理念的延伸崇尚自由主義理想,在服務過程中注重維護每個人的興趣和價值觀念;尊重少數族群及其文化,提倡民主、寬容與理解,促進主流文化與各種少數族群文化和諧共存。多元文化服務要求作為一個文化交彙場所的圖書館在於在服務中促進各種文化的融合與交流。多元文化服務的基本原則就是平等即不分種族、膚色、國籍、性別等為任何人提供平等的無歧視服務。此外多元文化服務以社區為焦點,及時、快速地服務社區民眾,反映社區的多樣性文化。

首先,多元文化服務在服務對象上注重個體,關注包括社會弱勢群體在內的少數族群和外來人口。社會的發展進步尤其是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少數族群日益增多,邊遠少數民族地區逐步邊緣化,處在城市的低收人弱勢群體使用圖書館的權利被淡化,如此等等現象都不符合社會文明被全體人類共享的原則,更不符合圖書館提供平等服務的基本要求。多元文化服務在於進一步擴大圖書館的服務對象範圍,進而為社會全體人員素質的提高貢獻力量。多元文化服務的目標是針對多元文化服務的用戶群體而展開的,使得服務群體在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中獲益最大化。

其次,從圖書館服務內容上,開展多元文化服務在於最大程度上滿足每一位用戶的信息需求。圖書館承擔著社會文獻信息整序、傳遞;開發智力資源與進行社會教育職能;搜集和保存文化遺產和消遣娛樂等重要的社會職能。構建圖書館多元文化館藏體係,最終為用戶提供共享信息資源的平台,從而使用戶的信息需求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滿足。

最後,在圖書館服務模式方麵,圖書館開展多元文化服務應盡可能的“走出去”,深人用戶群體。多元文化服務其實質上是要求圖書館有“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主動服務包括主動調研有針對性的服務對象、服務對象的信息需求;主動保存和建設潛在用戶信息資源庫;主動深人用戶群體開展多樣性活動等以最大限度地激發用戶對信息資源的需求,以促進用戶素質和能力的提高。

三、多元文化服務對館員發展的啟示

館員的發展依托於圖書館開展服務的載體。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服務理念、服務模式、服務手段對館員的要求是有區別的。在圖書館必然走多元文化服務的這種趨勢下圖書館館員如何發展關係著圖書館未來的發展,更關係著每個館員自身。

1.開展以發揮館員主觀能動性為核心內容的館員教育

2008年《FLA的多元文化圖書館宣言》在界定多元文化服務圖書館員時提到:“多元文化圖書館的館員應該反映服務社區的文化和語言特征,以便保證文化意識,反映社區圖書館服務和鼓勵交流。”館員在從事多元文化服務中應了解用戶文化背景,麵對文化差異應該加強多元文化服務意識、技能的培養,而不同文化的理念、態度之間差異的理解等方麵的培養和造就都離不開館員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主觀能動性又稱自覺能動性、意識的能動性,是指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計劃、積極主動的有意識的活動能力。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與活動,其包含有三層涵義;第一,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能動地認識世界的活動,突出地表現為我們通常說的“想”;第二,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活動,即通常我們所說的“做”;第三,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即通常所說的決心、意誌、幹勁等。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開展離不開館員教育激發館員主觀能動性以促進館員自身在多元文化服務中以堅強的意誌力鼓足“幹勁”

,敢“想”、能“做”。隻有以此為基礎方能將具有主動性服務特征的多元文化服務落實到每項工作的實處。

2.專業技能培養與多元文化學習並重

麵對用戶信息需求館員的信息素質方麵的專業技能提高一直受到館員的重視。尤其在現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以信息檢索能力、獲取能力、鑒別能力、處理能力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普遍得到館員的重視。各個圖書館也都在培訓教育館員過程中大多數都以館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為重點。但多元文化服務需要館員首先理解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利用圖書館的感受和對於用戶服務的觀點;另外要理解文化不同如何對圖書館服務造成影響;並且要運用一些為跨文化用戶更有效服務的基本策略和交流技巧。在多元文化服務背景下館員應在信息技術學習基礎之上重視與多元文化有關的課程。

我國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風俗,各地居民的閱讀習慣、信息需求也不盡相同。在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閱讀的語言障礙將會長期存在。這就需要館員要學習少數民族語言和文化,深人社區甚至邊遠地區與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進行交流。在城鎮地區關注不同群體文化更需要館員去學習現代社會文化,包括邊緣文化。沒有館員對多種文化的學習和深刻的認識,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就將無從開展。

3.在合作中自我推銷

多元文化館藏收集、多語言谘詢、社區活動開展、多樣性工具開發,是圖書館開展多元文化服務必不可少工作內容。但是這些工作的開展但憑單個館員和單個圖書館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過程中館員之間、圖書館與圖書館之間、圖書館與社會組織之前都離不開合作。館員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需要進一步的培養和開發。

營銷圖書館的多元文化服務至關重要,為了吸引更多的民眾,圖書館必須考慮如何推銷多元文化服務。這就意味著圖書館的各種宣傳材料、標識需是多種語言的,圖書館的館員需要走進社區,接觸服務對象,舉辦各種各樣的宣傳活動。在提供服務過程中館員除了需要與其他館員、組織之間合作之外更加需要有自我推銷的意識和能力。圖書館營銷其實質就是了解讀者,從而滿足讀者的整個過程。圖書館及館員要自覺主動利用與合作夥伴合作的機會共同通過電視、報紙、雜誌、宣傳冊、條幅等鼓勵社會民眾參與到圖書館的各種服務中。此外,館員應主動通過電子郵件、為本地網站撰寫文章、寫博客等形式積極向用戶宣傳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

圖書館的發展離不開每個館員自身的發展,相反館員個人發展要以圖書館服務的發展趨勢為向導。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作為未來圖書館開展服務的新理念、新模式,館員在心理上需要有個提前準備,館員自身的發展要符合多元文化服務的要求。不斷加強觀念教育,與時倶進全麵提高館員素質是圖書館提升服務水平的永恒主題。

西北地區縣級以下基層圖書館人才隊伍建設策略研究

引言

在我國,“基層圖書館”的概念通常被用來指縣級及以下圖書館。隨著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的不斷完善,基層圖書館尤其是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及村寨圖書館的建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快速發展,或聯合建立分館,或興建農家書屋,或吸引民營資本獨立建館,縣級以下基層圖書館建設形式多種多樣,分布於街道村寨,呈現出蓬勃的發展之勢。並且目前許多研究者也認為,正在興建的“農家書屋”實質發揮著農村圖書室的部分功能。但是包括“農家書屋”在內的很大一部分基層圖書館的館員(這裏的館員,不與職稱聯係,僅指代在圖書館管理員崗位上的從業者,下文中提到的館員和管理員為同一指代)隊伍建設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或沒有專職人員,或缺乏專業培訓,或敷衍搪塞應付檢查,使圖書館館員(管理員)沒能真正的發揮作用。究其原因,既有製度造成的,也有上級管理者不重視所為,還有從業者未“謀其政”所致。總而言之,這些問題必須盡快加以改正,否則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