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決定今春出兵四川,奪占天府之國,成就強秦之勢。"廳內都是義軍親信,武安說話沒有遮遮掩掩,直接明了自己的野心。
傅宗誌瞥見武安雙拳緊握,眼神冷峻堅定,當先拱手道:“大都督英明,此時明廷正直虛弱之時,內亂頻生,而我義軍錢糧充足,北疆亦平,無後顧之憂,此時用兵正當時候。”
其實關於與明朝翻臉的事,武安和傅宗誌、宋獻策已商量多次,三人都認為如今天下並沒有如漢末、元末那樣群雄並起,明朝最主要威脅是關外女真及陝西義軍,武安以此時形勢仿照前世已不適宜,因此武安決定名正言順打破與明廷附屬關係。
宋獻策道:“陝西故秦之地,自古出精兵,而土地卻不富庶,蜀地號稱千府之國,沃野千裏,我義軍若得之,大都督大業可成。”
武安朗聲道:“諸位,武氏出於周武姬氏,我欲複故國大周,今朝廷不仁,閹黨當道,生靈塗炭,正是我等高舉義旗的時候。”
看著下麵麵色激動的眾人,接著道:“此前多人建議我早日自立,因多種顧慮我一直沒有答應,今日就實話實說,占領四川後必順天命立國,而諸位將是開國功臣,你們想要光宗耀祖、揚名立萬就各憑戰場本事吧。”
一席話說的秦滿、黃盛等將領心裏火熱,傅宗誌、宋獻策等文官也把持不住誘惑,紛紛起身宣誓效命。武安見刺激眾官將目的達到,滿意點點頭。
宋獻策胸裏莫名興奮一下,又馬上壓下,朝武安問道:“大都督,不知這次該出兵多少?”
此時漢中在義軍手中,而四川北大門劍閣在天啟三年被許匠頭攻破,這次出兵想來不會有太大麻煩,不過唯一對手就是那秦良玉的白杆兵了,一想到那些身材短小矮健,縱橫崎嶇山間如履平地的土人,武安的頭皮也有些漲疼,當初四川之行可是讓他吃夠苦頭,記憶猶新納!
武安慢慢出聲道:“恩,四川不宜多出騎兵,這樣就出騎兵六千,步卒五萬,加上許匠頭所部四五萬眾,如此集兵十餘萬,相信一定能拿下蜀中。”
十萬精兵若攻不下來蜀中,武安等就不用打天下了,而且蜀中明軍可不僅有一個敵人,各種勢力錯綜複雜,武安統大兵入川,可有很大把握。雖說武安在前年與朝廷講和,但為了明廷不能輕易平定奢崇明,依然在雙方邊境集合大批軍馬,以此拖住明軍大量有生力量,使明軍不能全力平叛。兩方火拚數年,因此力量大減,可讓武安得了大力。
宋獻策提醒道:“大都督,大同鎮、潼關等地與明廷接壤,若我進軍蜀中,勢必會引起明軍仇視,應防止其趁機生事反撲,擾亂大都督部署。”
武安想想,說道:“秘密傳令各地駐將,命其小心提防明軍偷襲。待我入蜀中後,各將可相機派精騎騷擾山西各地明軍,使其不敢輕動。”
大同、潼關兩地屯駐兵馬不下十萬,攻取也許不足,但防守是綽綽有餘了,加之劉大山、何可綱、馬守應
武安看看傅宗誌,吩咐道:“西安城防務就由傅軍師、蕭顯忠主持,前方糧草、軍械等軍用物資就多靠諸位籌辦押運了。”
傅宗誌又提醒道:“甘肅鎮總兵官胡勇正奉令和西虜展開激戰,大都督是不是讓其暫時罷兵。”
河套鄂爾多斯蒙古、青海土默特蒙古是陝西主要的草原威脅,武安親自消滅河套蒙古,而青海蒙古就交給甘肅鎮駐兵去殲滅。而早在天啟三年,義軍就開始在邊境與韃靼人摩擦不斷,早先因武安要全力對付明朝這個“龐然大物”,甘肅鎮總兵胡勇采取忍耐防守對策,但自義軍在山西連戰連捷,逼迫明廷議和後,胡勇就開始主動出擊。決定性戰役發生在天啟四年十一月,胡勇等趁雪夜韃靼人無備,急行幾百裏,在青海湖西岸攻破韃靼人大營,斬殺無數,西海蒙古各部狼狽向西逃竄。此後西海蒙古不敢再掠義軍兵鋒,而胡勇等也不敢再深入,帶著戰利品回到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