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了1937年4月中旬,原本在曆史上隻有1000多人,現在人數達到了1700多人。改編後的左支隊由於婦女團的加入,變得比曆史上強大了不知多少。
左支隊翻越烏蘭達阪,進入了疏勒河的考克塞。部隊在當地買了幾百頭牲畜,還請了當地牧民諾爾布藏木擔當了向導,向幹北平原進發。最後到達石包城休整了一天。
1937年4月22日,在牧民諾爾布藏木向導帶領下,經過一夜的艱苦行軍,過上水峽口,橫巴郎溝等地沿著踏實河來到了安西縣境內的蘑菇台。這裏是祁連山前的山地帶峽穀的山間綠洲,
左支隊在這裏進行了短暫的休整。雖然部隊艱苦但是對這裏不驚不饒,紀律嚴明,感動了當地主持道士郭元亨道長,非常同情紅軍,並將大量糧食支援了左支隊。
次日,部隊在離開蘑菇台的時候,程世才總隊長給了郭元亨道長現了收到支援糧食,牲畜的證明一張。並對他說道:將來不管我在不在,隻要有這張條子找到隊伍,那時大家一定會幫著你的。
至此郭元亨道長和紅軍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將紅軍送至卡房山後,與左支隊指戰員依依惜別。
吳兵將這一切全都看在眼裏,心裏道:隻有這樣的部隊才是一個國家真正需要的部隊,貧窮落後的祖國有了他們才有希望。
4月24日部隊來到了距離安西縣城25裏的十工村,總部設在劉家莊子和馬家莊子,各連隊就地休息。為了取得給養,盡快進疆。負責軍事指揮的的李先念首長下達了準備戰鬥的命令。
擬定完作戰計劃的幾位首長閑聊時提起了婦女團的三連長吳兵。一位首長說道:這個吳兵同誌訓練士兵的方法和咱們的訓練截然不同,但是他的訓練方法能讓士兵很快掌握其要領。
比如說在射擊上他就給編了幾句順口溜。
哦,怎麼說的?李首長說道。
是這樣的,比如在山區射擊敵人的時候,就是這樣說的上山的敵人打他的頭,下山的敵人打他的腳。
幾個人仔細的琢磨了一下,有人就說道:有道理,將敵人的行進的提前量提前給出,隻要瞄準就一定能擊中敵人。
還有他在訓練拚刺刀的時候,是將三個人一組背對著背迎向敵人。我仔細觀察過要破這個三人組就要數倍以數倍的兵力來應對。
這個人有意思,小張去把吳兵同誌找來。李首長說道。
是,警衛員小張轉身去找吳兵去了。
此時的吳兵正站在一處山坡上看著下方訓練的三連女兵們,臉上卻帶著陣陣的苦澀心裏想著:曆史就是曆史,不會因為某個小人物就會改變它。
在接到準備攻擊安西縣城的命令後,吳兵就在那了絞盡腦汁想要阻止這場攻城戰。因為在曆史上肅州馬步康的596團,在左支隊攻擊前的一天4月23日已經趕到安西,對其進行了防守。
就在吳兵在哪裏發著愁的時候,就聽見山下監督部隊訓練的指導員李萍衝他喊道:吳連長,支隊首長讓你到總部去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