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年],張郃同夏侯尚一起進攻江陵。張郃別督諸軍渡江,攻取洲上屯塢,擊敗孫盛屯塢裏的主力部隊萬餘人,又是大功一件。
[227年],魏明帝曹叡即位,張郃奉命屯兵荊州,與司馬懿進攻孫權部將劉阿等人,追至祁口`交戰,擊敗吳軍。
[228年],蜀相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回應。魏明帝曹叡加張郃位特進,使督諸軍,與蜀將馬謖戰於街亭。馬謖依守南山,下不據城,被張郃截斷水源,殺得大敗。繼而,張郃又平定了三郡的反叛。魏明帝曹叡下詔嘉獎張郃,增加食邑1000戶,前後一共4300戶。司馬懿在荊州訓練水軍,欲從沔江順流進入長江伐吳,魏明帝曹叡命令張郃率關中諸軍去荊州接受調度。張郃到達荊州後,正值冬天水淺,大船無法通行,於是又回軍屯駐方城。同年年底,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散關圍陳倉。魏明帝曹叡急招張郃進京,把三萬士兵交給他指揮,並派遣武衛、虎賁等侍衛保護張郃。魏明帝還親至河南城置相酒送,問張郃能不能來得及救援陳倉,張郃判斷諸葛亮軍沒有糧草,一定不能持久,便回答等援軍趕到時,諸葛亮已經退走。張郃率軍連夜趕到南鄭,諸葛亮果然退軍,於是奉詔還於京都,被拜為征西車騎將軍。
[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張郃隨司馬懿前往相拒。後諸葛亮糧盡退兵,張郃追至木門,與諸葛亮軍交戰,被飛矢射中右膝,死亡,被諡為壯侯,兒子張雄繼嗣。由於張郃前後征戰有功,魏明帝分張郃的食邑,封張郃的四個兒子為列侯,封他的幼子為關內侯。
張郃通曉應變之術,擅長佈置營寨,預料戰勢、地形,一向準確,即使諸葛亮都對他有所顧忌。張郃雖為武將,卻喜歡儒士,曾推薦同鄉的卑湛,被皇帝下詔嘉獎,將張郃比作愛好儒學的東漢大將祭遵,並將卑湛提升為博士。
漢末應募討黃巾,為軍司馬,屬韓馥。馥敗,以兵歸袁紹。紹以郃為校尉,使拒公孫瓚。瓚破,郃功多,遷甯國中郎將。太祖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紹遣將淳於瓊等督運屯烏巢,太祖自將急擊之。郃說紹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將軍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圖曰:“郃計非也。不如攻其本營,勢必還,此為不救而自解也。”
郃曰:“曹公營固,攻之必不拔,若瓊等見禽,吾屬盡為虜矣。”紹但遣輕騎救瓊,而以重兵攻太祖營,不能下。太祖果破瓊等,紹軍潰。圖慚,又更譖郃曰:“郃快軍敗,出言不遜。”郃懼,乃歸太祖。
張浪一遍一遍的回憶著歷史中對幾人的介紹,暗想自己這次可是揀到寶了,若幾人遠誠心歸降的話,那對於江東勢力團來說,簡直就是如虎添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