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時,山東黃巾又起,太僕朱儁保曹操,李催令曹操會合鮑信,一同興兵,大敗黃巾兵於壽陽。鮑信殺入重地,結果為黃巾兵所害。曹操追趕賊兵,直到濟北,降者數萬。曹操即用降兵為先鋒,兵馬到處,無不降順。不過百餘日,招安到降兵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曹操擇精銳者,號為“青州兵”,其餘盡令歸農。曹操自此威名日重,實力空前得以壯大。並在兗州書報到長安,朝廷加曹操為鎮東將軍。

曹操在兗州,招賢納士。有叔侄二人來投操,潁川潁陰人,姓荀,名彧,字文若,荀緄之子也;舊事袁紹,今棄紹投操,操大悅,遂為行軍司馬。其侄荀攸,字公達,海內名士,曾拜黃門侍郎,後棄官歸鄉,今與其叔同投曹操,以為行軍教授。又有淮南成德人,姓劉,名曄,字子陽。曄又薦二人:一個是山陽昌邑人,姓滿,名寵,字伯寧;一個是武城人,姓呂,名虔,字子恪。曹操亦素知這兩個名譽,就聘為軍中從事。滿寵、呂虔共薦一人,乃陳留平邱人,姓毛,名玠,字孝先。曹操亦聘為從事。又有一將引軍數百人,來投曹操,乃泰山巨平人,姓於,名禁,字文則。操見其人弓馬熟嫻,武藝出眾,命為點軍司馬。自是曹操部下文有謀臣,武有猛將,威鎮山東。

一日,曹操忽然想起其父曹嵩。遣泰山太守應劭,往瑯琊郡取父曹嵩。曹嵩自陳留避難,隱居瑯琊,當日接了書信,便與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餘人,帶從者百餘人,車百餘輛,徑望兗州而來。道經徐州,此時張浪剛好在回歸徐州路途之中,未知這事。徐州刺史陶謙,欲結納曹操,正無其由。得知曹操父親經過,遂出境迎接,再拜致敬,大設筵宴,款待兩日。曹嵩要出行,陶謙親自送出城,又特差都尉張闓,將部兵五百護送。曹嵩率家小行到華、費間,時夏末秋初大雨驟至,隻得投一古寺歇宿。都尉張闓三更時殺盡曹嵩全家,取了財物,放火燒寺,與五百人逃奔淮南去。

張浪曆時三月,回到徐州。

蔡邕到徐州後看到文姬完好無損的在自己麵前時候,心裏哭笑不得,同時也知道董卓已亡的消息,心裏自是知道張浪的用意。不過心裏還是氣憤,大罵張浪令自己不忠不義。不過事後,張浪對他說漢史已變,要他好好的在徐州從新記載曆史。蔡邕默受。

而郭喜在得到程昱的書信後,連夜棄官而去,直奔徐州。

田豐也在北海找到太史慈,連用他老母,一同請到徐州,並楊蓉仔細查病,不久全愈,太史慈本是一孝子,見母親病好,大喜,投靠張浪。

這時,應劭部下有逃命的軍士,報到曹操。操得知消息後,哭倒於地。眾人救起後,曹操咬牙切齒道:“陶謙縱兵殺吾父,此仇不共戴天!今悉起大軍,洗蕩徐州,方雪吾恨!”遂留荀彧,劉曄,領軍三萬守鄄城、範縣、東阿三縣,其餘盡殺奔徐州來。夏侯惇、於禁為先鋒。曹操下令:“但得城池,將城中百姓,盡行屠戮,以雪父仇。”

有九江太守邊讓,與陶謙交厚,聞知徐州有難,自引兵五千來救。曹操聞後大怒,使夏侯惇於路截殺。時陳宮為東郡從事,亦與陶謙交厚;聞曹操起兵報仇,欲盡殺百姓,星夜前來見曹操,苦苦相求不從,唯有退去。本想投陳留太守張邈,後想想又去徐州令陶謙早生防備。而曹操大軍所到之處,殺戮人民,發掘墳墓。拋骨千裏,徐州震蕩。

陶謙在徐州,聞曹操起軍報仇,殺戮百姓,仰天慟哭又病倒在地。

下人救醒後,急召眾將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