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番外:春闈

三月,春闈,無數學子趕往京城。

一時間,京城客棧都被擠滿了人,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詩會、文會。

多數世家勳貴都收到了不少自薦的、旁人推薦的信。

霍家身為清詞娘家,水漲船高,素來名聲不錯,很多人又打聽到皇後喜歡從民間選拔人才,便有不少人抱著嚐試的心態朝霍家遞了文章。

清詞對這種方式並不很排斥,有些人或許有才,隻是不擅長考試。

霍銘章先將文章粗略篩選,那種一看就是拍馬屁奉迎的,直接拒絕。若是有專長或言之有物的,則被他送進宮給清詞。

她現在在收集各行業的人才,希望將每個專業都發揚,形成一套體係。

去年在京城試點的學堂初顯成效,現在已有好幾百人入學,將來恐怕會更多,這樣的話,需要的先生就更多了。

許度還是來她這邊工作了。

他外任一年多,對地方上瞭解比較多,清川空有一些理念,實踐經驗比較少,難免有疏忽和不合理的地方,都被他補上。

除了京城,清詞還要在別的地方設置類似的學院,便把這項任務交給了他。

李竹溪則被她任命為院長,差不多就是後世的校長,因為李竹溪能接受新事物,跟清詞理念比較合得來。

先前她提出的阿拉伯數字,九九乘法表,知識分科,他都頗能接受。

上千學子,清詞終於還是從裏麵找到幾個滿意的。

春闈試卷由顧均草擬,魏君顧添了幾個時政問題上去。

時政問題,算是考試裏的一點小變故,有人歡喜有人愁。

四月,成績出來後,宋廷君和黃素馨果然中了。

宋廷君二甲,黃素馨三甲。

哪怕不是最出色,也足夠叫人刮目相看,尤其她們還是女子。

魏君顧直接授予兩人官職,期間又是一陣鬧騰。

她們二人的成功,開始慢慢打破世俗。

誰說女子就一定要待在後院,她們也可以做出自己的事業。

以前沒人嚐試,現在知道了,很多人尤其是女子,也在漸漸改變想法。

甚至還有人說,「要是我爹娘把我嫁給一個糟老頭子或是紈絝,我也逃婚參加科舉去。」

這人顯然是把黃素馨當成了榜樣。

而且,很多人都知道清詞善待女子,還特意在莊子裏開設作坊,專門招收女子做工,以此來養活自己。

清詞也把自己看中的幾人要了過來,順便讓魏君顧安排了自己想要的官職。

少年強,則國強。

清詞很清楚,她已經無法改變成年人的觀念,隻有教育好下一輩,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宋廷君和黃素馨都順利入朝為官,女子學堂的事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新紙已經在京城周邊普及,江南等文風昌盛的地方也漸漸開始運營起來。

雜交稻種頗具規模,今年京城極其周邊城縣的地都被種上雜交稻。

忙忙碌碌又是半年,清詞很喜歡現在的日子,充實,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