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有物質,空間和時間的綜合編輯本義項宇宙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宇宙英文名稱:universe;cosmos應用學科:天文學(一級學科);星係和宇宙(二級學科)以上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百科名片
宇宙
宇宙(Universe)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是一切空間和時間的綜合。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們所存在的一個時空連續係統,包括其間的所有物質、能量和事件。宇宙根據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齡大約138.2億年。
目錄
天
曆史資料
相關猜想
宇宙年齡
定義
推算
結構觀念
演化觀念
宇宙模型
宇宙圖景
起源與結局
宇宙的創生
大爆炸模型
理論簡介
理論依據
人和宇宙
物質多樣性
運動形式
宇宙範圍
宇宙組成
加速膨脹
宇宙之大
有限與無限
展開
天
曆史資料
相關猜想
宇宙年齡
定義
推算
結構觀念
演化觀念
宇宙模型
宇宙圖景
起源與結局
宇宙的創生
大爆炸模型
理論簡介
理論依據
人和宇宙
物質多樣性
運動形式
宇宙範圍
宇宙組成
加速膨脹
宇宙之大
有限與無限
展開
編輯本段天
天的稱謂,人人都明白,大得無法形容的意思。一大合為天,人天合二為一,二人同行是天字的結構,人在天裏生,天下有人,人天合一。
天的稱謂,是那樣高大,天的作為,是那樣奇妙莫測,人對天的概念隻有個模糊的認識,但任何人,都未能了解天的具體形象、特征、性質與作為。而我與人談的就是人不了解的天的奧秘。
人都知道自己有顆心,我說天也同樣有顆心。天的心在哪裏呢?人的心在哪裏,天的心就在哪裏。人以心為中心,保持了身體的平衡;天也同樣以心為中心,保持了天的平衡。人的中心隨意念而動,天的中心也同樣隨天意而動。人的心主導了體的作為;天的心同樣主導了天的作為。天的心與作為,道有自然以來就渾為一體,化為了一個有聲、有色、有形的宇宙。宇宙的宙心就是天的心。宇宙的宙心繪畫著宇宙的整個作為。宇宙的整個作為浩繁,但它靠的是一個力——宇宙核心力。宇宙由核心力的帶導,體現了宇宙自然的諸般變化,由變化帶給了人所見到的宇宙奇觀,
宇宙奇觀裏諸如蛛網的信息網,力網與靜波網,構成了宇宙核心的法網;宇宙奇觀裏諸如塵沙的星體,構成了以宇宙核心為心的集合型宇宙,宇宙奇觀裏諸如煙海的氣息,構成了以宇宙核心為中心的核能源。
宇宙裏的信息網,是法網的主體。信息網的物質基礎,是以宇宙核心為中心發射出的核心力和各星體的生命力。宇宙裏力力相聯,構成了一幅立體生命網,即信息網。宇宙的力網,是以宇宙核心為主導,通過各星體之間的引力調平所構成的一幅立體靜力網。宇宙裏的靜波網,是屬於眾物質化合過程中所產生的靜電,由靜電構成了一幅千絲萬縷的立體靜電波網。
宇宙裏的星體,是以核心為主導運轉。星體的組合,是分係列組合。星體的形成,是由核心能源釋放的眾因與眾元反複合成,化解其矛盾,解開陰陽核子的核心,化合成氣團——乳團——液體與固體星體。星體的分化合成過程,是以核心能源為基因,化合眾元氣、調平矛盾的過程。
宇宙裏的氣息,是各生命星體調節自身矛盾時,釋放出的化合氣體物質。[1]
編輯本段曆史資料
《文子·自然》:“
已知的宇宙
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屍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在這種觀念之下,“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間,“宙”代表古往今來,即所有的時間,“宇”:無限空間,“宙”:無限時間。所以“宇宙”這個詞有“所有的時間和空間”的意思。把“宇宙”的概念與時間和空間聯係在一起,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獨特智慧。
“宇宙”兩字連用,最早出自《莊子》這本書,同時,《莊子》一書還給出了一種更抽象的宇宙定義,他說:“出無本,入無竅。有實而無乎處,有長而無乎本剽。有所出而無竅者有實。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現代學者張京華將其譯為:“有實體存在但並不固定靜止在某一位置不變叫做宇;有外在屬性但並沒有固定的度量可以衡量叫做宙。”此種宇宙定義與時空無關,與現代宇宙觀有相似之處。但長期未被人們接受。[2]
編輯本段相關猜想
宇宙形狀還是未知的,人類在大膽想象。有的人說宇宙其實是一個類似人的這樣一種生物的一個小細胞,而也有人說宇宙是一種擁有比人類更高智慧的電腦生物所製造出來的一個程序或是一個小小的原件。還有人猜想,宇宙其實就是一個電子,宇宙是一個比電子更小得多的東西,宇宙根本就不存在,或者宇宙是無形的。也有人猜想,我們的宇宙生活在一個大的空間裏,叫做“超空間”。在超空間裏,有很多宇宙,而超空間的能量是守恒的,而且非常巨大。每當一個宇宙的能量上升時,他鄰近的宇宙的能量就會下降。
宇宙大爆炸(5張)每一個宇宙的每個地方,能量都不一樣,有正能量,也有暗能量,也有沒有能量的地方。
目前比較流行的是大爆炸理論。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的發展史可表示為一個右端開放的封閉曲麵體,如右圖。左端中心為爆炸奇點,向右延伸137億光年。從左往右依次為:奇點、40萬年的初期膨脹、近4億年的黑暗期、出現恒星、星係和行星發展期、含有暗物質與暗能量的加速膨脹期。[3]
編輯本段宇宙年齡
定義
絢爛的宇宙(40張)對於某些宇宙模型,如牛頓宇宙模型、等級模型、穩恒態模型等,宇宙年齡沒有意義。通常,哈勃年齡為宇宙年齡的上限,可以作為宇宙年齡的某種度量。[3]
推算
宇宙年齡約為137.5億年。
使用整個星係作為透鏡觀看其他星係,目前研究人員最新使用一種精確方法測量了宇宙的體積大小和年齡,以及它如何快速膨脹。這項測量證實了“哈勃常數”的實用性,它指示出了宇宙的體積大小,證實宇宙的年齡約為137.5億年。
宇宙最大結構-史隆長城(33張)研究小組使用一種叫做引力透鏡的技術測量了從明亮活動星係釋放的光線沿著不同路徑傳播至地球的距離,通過理解每個路徑的傳播時間和有效速度,研究人員推斷出星係的距離,同時可分析出它們膨脹擴張至宇宙範圍的詳細情況。
科學家經常很難識別宇宙中遙遠星係釋放的明亮光源和近距離昏暗光源之間的差異,引力透鏡回避了這一問題,能夠提供遠方光線傳播的多樣化線索。這些測量信息使研究人員可以測定宇宙的體積大小,並且天體物理學家可以用哈勃常數進行表達。
KIPAC研究員菲爾-馬歇爾(PhilMarshall)說:“長期以來我們知道透鏡能夠對哈勃常數進行物理性測量。”而當前引力透鏡實現了非常精確的測量結果,它可以作為一種長期確定的工具提供哈勃常數均等化精確測量,比如:觀測超新星和宇宙微波背景。他指出,引力透鏡可作為天體物理學家的一種最佳測量工具測定宇宙的年齡。[3]
截至2013年宇宙年齡約為137.5億年。
“普朗克”探測器繪出最精確宇宙微波背景圖
[4]新華網巴黎3月21日電(記者黃涵)歐洲航天局21日在其巴黎總部公布了根據“普朗克”太空探測器傳回數據繪製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這幅迄今最精確的反映宇宙誕生初期情形的全景圖幾近完美地驗證了宇宙標準模型。
這幅圖根據歐航局2009年發射的“普朗克”探測器在頭15個半月內收集的數據繪製而成,比美國航天局此前發射的宇宙背景探索者(COBE)衛星和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探測到的微波背景輻射更為精確,見證了宇宙誕生38萬年後的情形。
除了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度很好地驗證了宇宙標準模型外,這幅圖還反映出一些與現有宇宙理論不同之處,修正了人們此前的認識。根據“普朗克”探測器收集的數據,科學家對宇宙的組成部分有了新的認識,宇宙中普通物質和暗物質的比例高於此前假設,而暗能量這股被認為是導致宇宙加速膨脹的神秘力量則比想象中少,占不到70%。
此外,反映宇宙膨脹率的哈勃常數也被修正至67.15公裏/(秒·百萬秒差距),即一個星係與地球的距離每增加一百萬秒差距(一秒差距約為3.26光年),其遠離地球的速度每秒就增加67.15公裏。這個數據意味著宇宙的年齡約為138.2億年。
目前為科學界所普遍接受的宇宙起源理論認為,宇宙誕生於距今約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被認為是“大爆炸”的“餘燼”,均勻地分布於整個宇宙空間。“大爆炸”之後的宇宙溫度極高,之後30多萬年,隨著宇宙膨脹,溫度逐漸降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正是在此期間產生的。
歐航局的“普朗克”探測器於2009年5月從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升空入軌,其主要任務是探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幫助科學家研究早期宇宙形成和物質起源的奧秘。2010年,歐航局根據“普朗克”探測器傳回的數據繪製了首幅宇宙全景圖,此次公布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全景圖是在宇宙全景圖的基礎上繪成的。
編輯本段結構觀念
眾多的觀點
遠古時代,人們對宇宙結構的認識處於十分幼稚的狀態,他們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環境對宇宙的構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