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自然文學傳統可以上溯到17世紀初。美國早期的許多作家,用日記、旅行筆記和書信散文等形式記下新大陸的美麗景色,為自然文學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但直到兩個世紀以後,美國著名思想家愛默生呼籲建立獨立的美國文學,美國作家才開始把新大陸的風景作為文學藝術的靈感源泉。這時,出現了愛默生、梭羅等一大批以描寫自然著稱的詩人作家。之後,又相繼出現了約翰·巴勒斯、約翰·繆爾、瑪麗·奧斯汀等很多自然文學家。20世紀下半葉,美國文壇上正式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學流派——美國自然文學,而約翰·巴勒斯被譽為“美國自然文學之父”。《牛津美國文學詞典》這樣介紹巴勒斯:“在愛默生和梭羅的影響下,巴勒斯通過對家鄉卡茨基爾一帶的敏銳觀察,成為繼兩位超驗主義大師之後的偉大的自然散文作家。”
約翰·巴勒斯,1837年4月3日出生於紐約州的羅克斯貝裏,在卡茨基爾山區他父親的農場裏度過了他的童年時代。17歲時巴勒斯成為一名鄉村教師,但仍然在許多機構繼續學習。在庫博斯鎮神學院,他第一次讀到了華茲華斯和愛默生的作品。巴勒斯對自然的熱愛和寫作,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他童年的經曆,以及後來受愛默生、梭羅,尤其是惠特曼的影響。巴勒斯青年時代對愛默生的迷戀,使他視後者為自己的“精神之父”。他最初的散文也常常被視為出自愛默生之手。1860年他在一個剛創刊不久的雜誌——《大西洋月刊》發表了他的散文。編輯認為他的文章與愛默生的作品極其相似,最初,還以為他是抄襲愛默生的作品。
1863年,巴勒斯邂逅了另一位他所崇拜的大師惠特曼。惠特曼鼓勵巴勒斯進行自然文學的寫作,自然文學要求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精細的觀察,資料確鑿,同時還要富有詩意地讚美自然。
巴勒斯與惠特曼在文學創作中是相互影響的。巴勒斯是詩人觀察自然的向導,而惠特曼則是將巴勒斯引上自然文學之路的向導。
1871年巴勒斯出版了第一本自然散文集,其書名Wake-Robin 就是惠特曼為巴勒斯選定的。Wake-Robin一詞在英文中為“延齡草”之意,據巴勒斯在該散文集首版序言中所述,我找到了“延齡草”一詞:這是一種白色延齡草的通用名稱。它在我們所有的樹林中綻放,它的綻放標誌著所有鳥兒的到來。從題目來看,惠特曼的第一部詩集《草葉集》和巴勒斯的第一部自然散文集《延齡草》,仿佛就如源出一體的姊妹篇,象征著詩人與自然文學作家千絲萬縷的聯係。
由於巴勒斯通常被視為“鳥之王國的代言人”,所以人們常把Wake-Robin認為是“醒來的知更鳥”之意。有人認為這是對書名Wake-Robin一詞的誤解,其實不然。讓讀者由草而及鳥兒,此乃詩人在為巴勒斯的第一部自然散文集選定書名時的獨具匠心之處。誠如巴勒斯在這部散文集的第一章中所描述的那樣,“季節的每一階段都會特別青睞某種鳥類。蒲公英告訴我什麼時候去尋找燕子,紫羅蘭告訴我什麼時候可以期待黃褐森鶇,因此當我發現延齡草花開時,我就知道春天已經開始了。對我來說,這種花不僅僅表明了知更鳥的蘇醒,因為他已經醒來好幾個星期,還預示著宇宙的蘇醒和大自然的複蘇。”正是因為如此,人們才由草及鳥兒乃至鳥兒的棲息之處森林,將巴勒斯的這部自然散文集的書名《延齡草》意譯為《醒來的森林》。本譯也因循這一慣常的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