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羅國的格教始於兩千年前的四國時期,5784年,安宜人傅清於碧雲山結廬而教,廣納弟子,宣傳其節製有格、強身怡情的理念,簡稱為‘格’教。其弟子後人將格教廣為傳播,格舍遍布碧雲山區,逐漸擴至玉華全省、安宜全州,而至於成為芙羅國第三大教。
相傳傅清升格之後,其弟子魯均在草廬之地建太宏舍,至今舍內尚有傅清講格處等景點。
6050年,永寧人智巔攜新婚妻子秦茗來到碧雲山旅遊,於太宏舍聽了格教講學後大徹大悟,雙雙成為一代大師。二人到了玉華,分別建立了恪守舍和文音舍。智巔修法有成,寫就《百物戲》,歸納總結了眾多健身強體之要訣。後人之武學著作,多以《百物戲》為藍本,故而智巔被譽為習武之鼻祖,稱做“武聖”。
秦茗所悟,實不亞於智巔,但秦茗理念,與智巔又有不同,智巔重外練,而秦茗重內修。文音舍初名“聞音”,一直到近代,才更名為文音舍。故而格教聖地、武學聖地,尤以太宏最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