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病花魁(1)(1 / 2)

五月端陽,時至仲夏,驕陽似火,榴花吐豔,家家戶戶掛菖蒲、燃艾草,吃粽子,飲雄黃酒,引朋呼伴去看官府組織的賽龍舟,過個喜喜慶慶的端午節。汴州城是五朝古都,有“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之稱,節日裏的盛景自是分外繁華熱鬧。城中大小街道人聲鼎沸、車水馬龍,歸寧的新婦和未出嫁的少女都穿戴著最時髦的衣飾,將自己裝點得像花兒一般引人注目。

護城河外的楊柳蔭裏更是遊人如織,其間夾雜著大小商販的攤點,有賣首飾的,賣胭脂水粉的,賣粽子的,賣五時圖的……不一而足。商販們的叫賣聲和賽龍舟的喧天鑼鼓聲交織在一起,融彙成一支喧嚷的曲子,吵得人耳朵都快起了繭子。

端午節的熱鬧氣氛也激發了小桃的靈感。她軟磨硬泡地讓道士畫了幾十道五靈符,跑到護城河邊向遊人兜售,著實小賺了一筆。轉眼間到了下午,小桃揣著一口袋沉甸甸的銅錢和剩下的為數不多的靈符回到客棧,嚷著要請道士吃頓好的。

“大叔想吃什麼盡管開口,”小桃拍拍鼓囊囊的錢袋,朝道士擠了擠眼,“錢咱們有的是。”

道士略一思索,說道:“那就去聚仙樓吧。”

“聚仙樓?!”

聚仙樓是汴州城數一數二的豪華飯店,裏麵裝飾得富麗堂皇,菜肴酒水均屬上乘,價錢也貴得令人咋舌。不過讓小桃如此驚訝的不隻是飯店的規格,更是聚仙樓所在的位置:它位於柳煙大道和杏花巷的交界處,這兩條街道皆是勾欄瓦肆聚集之地,一到晚上便紅燈高懸、鶯聲燕語,是個香豔嫵媚、教人銷魂斷腸的去處。

隻是,一個道士去哪裏要做什麼?!

“嗯,聚仙樓。”道士淡淡地重複一遍,“現在就去。”

走在去聚仙樓的路上,小桃無奈地安慰自己:或許道士隻是出於好奇,想去觀摩一下尋常男子的生活而已。

**

一大一小兩個道士走進聚仙樓時,著實吸引了不少或驚訝好奇或揶揄鄙夷的目光。嗯,其中的揶揄鄙夷遠遠大於驚訝好奇。小桃恨不得把臉埋進手裏那張印著華麗紋飾、飄著淡淡香氣的菜單裏,草草點了幾個菜算完事。道士倒是一臉淡定從容,不僅吃飯時慢條斯理,飯後還問夥計要了一壺上好的碧螺春細細品嚐,頗有在這裏耗上大半晚的架勢。

夜色漸濃,窗外次第燃起一盞盞招搖的紅燈籠,遠處有女子的溫聲軟語夾雜著絲竹管弦聲傳到耳邊,說不出的嫵媚妖嬈。小桃的好奇心漸漸戰勝了羞恥,好幾次忍不住伸長脖子往窗外看,大半個身子都從窗戶邊探了出去。道士從杯沿上方瞟了她一眼,淡淡道:

“別急,時候未道。”又用眼神示意周圍,“他們也在等呢。”

小桃環顧四周,這才發現有許多人和他們一樣,都占據了酒樓二層靠窗的位置,一邊交談著一邊不時往窗外看,神色中滿是興奮和焦急,似乎很快就會有大事發生。

“等什麼?”小桃滿頭霧水。

道士嘴角輕輕向上一勾,眼神中竟閃過一絲不常見的俏皮之色,諱莫如深道:“待會你就知道了。”

未及戌時,答案便自行揭曉了。

杏花巷深處突然響起了震天的鼓樂聲,街道上起了不小的騷動,路邊轉瞬間便被看熱鬧的男女擠得滿滿當當,其中不少是服飾鮮麗的伎人和錦衣華服的恩客,本身便構成了一道亮麗奪目的風景。然而從他們興奮和渴望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所期待的風景必定更加不同尋常。

果然,過了約半柱香的時間,鼓樂聲來到了聚仙樓下,一隊裝飾華麗、陣勢浩大的遊行隊伍出現在杏花巷和柳煙大道的交界處。

打頭陣的是一隊樂人,兩人一排,依次是笙、簫、鑼、鼓,選用的皆是年紀在二十至三十歲之間的青壯男子,相貌堂堂,身穿清一色的黑衣,格外莊嚴隆重。

其後步行的是一隊尚未束發的童伎,有男有女,年紀大的十二三歲,小的隻有四五歲,都穿著明媚鮮豔的服飾,相貌姣好惹人喜愛。

童伎之後緊跟著一輛敞篷馬車,上麵坐著當時最紅的伎人,有的彈奏琵琶古琴,有的放聲高歌,有的伴著歌聲翩然起舞,紛紛亮出最拿手的本領來引人注意,簡直令人目不暇接。

然而這些都不過是前奏,最引人矚目的當屬馬車之後姍姍而來的那頂裝飾得美輪美奐的彩輿。轎子由八名赤膊壯漢合抬,座椅、踏子和門窗均由朱紅漆的藤子編成,轎外懸掛著桃粉的薄紗圍幛,並不起遮蓋藏匿的作用,反而將轎內的景象襯托得更加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