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那你跟爹說說,良才在哪,是一個怎麼樣的良才,你要跟爹說實話。要是真如你所說,今天的事情,我就不罰你禁足了,要是你說的不是實話,我照常禁足你一個月。”
“那可是千真萬確的良才呀,爹爹,難道你就沒有聽說過,江對麵的嶽麓山上,有一個麓山寺?”
“麓山寺?有呀,爹爹去年剛剛上任的時候去過,是挺大的一個寺院,氣派宏偉。”
“哎,那都是去年了,難道最近幾個月,爹爹都沒有聽說,這麓山寺在我們潭州城紅火得很?”
“這麓山寺乃是我們楚地第一大佛寺,一直以來香火都十分火旺的呀!”
“可是現在的麓山寺已經不同往日了,每天前往麓山寺的人絡繹不絕,特別是為婚嫁的少女們尤為積極,已經超過了接待人數的上限,所以麓山寺都開始限製人流了。”
“哦?這是為何呀?”
“因為這麓山寺上出了兩位俊美清秀的少年僧,容貌俊秀、性情靈動、言語文雅,不像是普通的僧人,早已經傳遍了整個潭州城。”
“你是說,那些積極前往麓山寺的少女們就是為了這兩位少年僧?”
“正是啊!”
“哦,竟有此事?你詳細給我說說。”
“今天上午,我正在書房裏乖乖地看書,無意間聽到府裏的丫鬟們議論紛紛,談論的正是麓山寺上的少年僧。原來,她們中有人去了一趟麓山寺,見到了少年僧,還說這兩位少年僧不讀佛經,讀儒經。我聽了覺得稀奇,便叫來小柔問了個清楚,竟果真有這樣的事情,而且傳遍了整個潭州城。女兒便想,這儒經乃是治國治世的經典,這兩位少年僧定是不尋常的任務。爹爹你身為潭州城太守,急需治世良才,一同治理楚地。身為爹爹的女兒,不能白白讀了聖賢書,為了替爹爹分憂,女兒決定親自走一趟麓山寺,拜訪傳說中的兩位少年僧。”朱艾說得天花亂墜,自己都分不清那句是實話,那句是假話了。
“你呀你,就隻有這張嘴巴厲害。別說替我分憂了,你要是能讓我少操點心,我就謝天謝地了。”朱太守顯然沒有那麼容易被朱艾帶進迷魂陣裏,於是問道:“你不是說了,麓山寺限製了人流,那你如何前往拜訪?”
“聽說啊,這麓山寺為了限製人流,在城內大街上專供香燭,每天限製九十九份,隻有拿著麓山寺專供的香燭才能進入寺院。為了不耽誤爹爹招攬人才的大事,於是,女兒拉著小柔一大早就奔往大街上,拿到了這專供的香燭。”朱艾暗喜,這下總可以把爹爹繞進去了吧。
“所以你也不給管家留個話,就直奔嶽麓山去了?”朱太守卻清醒得很,再次嚴厲地質問道。
“爹爹,女兒那不也是心急嘛!人家曹操都懂得,周公吐脯,天下歸心,不是嗎?”朱艾搬出史上的大奸雄,好讓朱太守覺得,自己可別連曹操都不如。
“好,那後來呢,你在麓山寺見到少年僧了嗎?”
“沒有,原來那少年僧根本就不在麓山寺。”
“不再麓山寺,那他們在哪,你不是說前去拜訪了他們嗎?”
“女兒是在清風峽的一間學舍裏見到他們的。”
聽了朱艾的敘述,朱太守這才知道,原來朱艾所說的治世良才不過是兩位讀著聖賢書的少年僧人而已。朱太守心想,為何朱艾要如此口口聲聲地說,他們是治世之才呢。這答案十分明顯,要麼是朱艾貪玩的一個托詞,要麼便是朱艾偏袒這兩位少年僧。朱太守也不拆穿,而是試探地譏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