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德猜測,這本書很可能是當年孫武獻給吳王的那部孫子兵法。隻聽姬友繼續說:“這本書有十三卷,我今天隻拿了兩卷,舅舅一定要小心保管啊。”
姬德慎重的點點頭,他從姬友手裏接過這本書,翻開一看,第一句便是: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果然是《孫子兵法》,當下他心中狂喜。對姬友說:“真是一本好書啊,看來這個年關不寂寞了。”
姬友見姬德喜歡,也十分高興,便坐下來和姬德聊天。姬德將《孫子兵法》擱到一邊,開心的和姬友聊了起來。兩人聊著,便談到了國事上麵,姬友的神情一瞬間就低落起來,姬德忙問其故。姬友告訴姬德,齊國君王都死了。吳王夫差得到消息,準備趁此機會發動戰爭。他很害怕自己的父王窮兵黷武,將吳國陷入了不複之地。
姬德心中暗自想到:吳齊之間是發生過戰爭,不過是在公元前485年,不是今年啊。他有些迷惑,但還是開解姬友道:“放心,任何一場戰爭都不是短時間就能夠打起來的。何況吳國兵力強盛,吳國的士兵勇猛,作戰不會失敗的。”
姬友還是擔憂道:“我國的士兵固然勇猛,但我國的實力於各國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啊。”姬德明白,吳國雖然兵力強盛,但真正的實力還是不如中原各國,就比如人口,吳國不足百萬,也就七八十萬左右,而楚國卻擁有三百至四百萬人口,齊國也差不多有兩百萬的人口,雖然士兵的戰鬥力不如吳軍,但如果和吳國真打起來,吳國還是相當吃虧的。
他寬解姬友到:“吳國和齊國暫時都打不起來,你可以放心。”
“但願如此吧。”姬友歎息道,在坐了一會兒他便離開虎丘,回王宮去了。
姬友走後,姬德沉思一會兒,旋即他苦笑一聲,這一切與他也沒有太大的關係,還是老老實實的守陵讀書練武吧。想到讀書,姬德連忙將拿部《孫子兵法》拿起來認真的研讀。
這一年,吳王夫差確實發動了戰爭,不是與齊國,而是攻打楚國的附屬國陳國。楚昭王親自率軍救援陳國,行至陳國境內,楚昭王病重,臨終前,把各位公子大夫召來說:“我不才,使楚軍一再受辱,今天竟能夠壽終正寢,是我的幸運。”
於是昭王推讓自己的大弟子西做楚王,子西不答應。又推讓二弟子期,子期同子西一樣也不答應。於是昭王推讓給三弟公子閭,公子閭連連推辭五次,最後,隻好假意答應做楚王。
昭王病逝之後,子閭與子西、子期商量,秘密派出軍隊堵塞道路,迎接越王勾踐的女兒的兒子章,擁立他為王,即是楚惠王。然後停止進軍,返回國內,安葬了昭王。
楚軍退了,陳國就慌了,於是陳湣公連忙派出使者拜見了吳王,表示願意脫離楚國臣服吳國,吳王夫差方才下令撤軍。
而此時的姬德呢,他正在反複的研讀姬友拿給他的《孫子兵法》,簡直愛不釋手,前世的時候這本書就聞名世界,但自己卻沒怎麼看過,三十六計倒是知道不少。到了現在,他經過這麼多年的熏陶,已經愛上看書了。姬友依舊在一段時間為姬德送書,時間轉眼過去了很久,在這之間裏,姬德的舅舅子山也會抽空來吳姬的墳前拜祭,並和姬德談天說地。整個吳國除了這兩人,再也沒有人來看姬德,似乎他們忘記了姬德的存在,就連當初和姬德稱兄道弟的伯噽也不曾來過,不過姬德對於伯噽這樣的人十分了解,姬德也不願見到這人,不然又要被他吸血。
一天夜裏,姬德坐在茅屋前,安靜的在思索,他已經讀完了《孫子兵法》十三篇,並且深深的記在腦海裏,現在的如果談知兵還差的遠,因為他還沒有經曆過戰爭。他在思索,回憶曾經讀曆史的時候,曆史上的那些戰役和細節,並將腦海裏三十六計的妙用在腦海裏模擬,雖然他隻是紙上談兵,但通過這樣,他對《孫子兵法》的理解更加的深了。
姬德思索的很投入,突然間,蹲坐在一旁,咬著草根的芒牙大喝一聲:“什麼人?”
黑暗裏傳來腳踩著幹草的細碎聲音,“莫慌,莫慌,我誤了時辰,走到這虎丘山下,見到這裏有點亮光,想過來借宿一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