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士俊,字曉屏,世代都居住在山東的邳州。他的父親是有名的秀才,為濟南的教授。
諸士俊也是少年登上甲榜,生性喜好讀書,但卻不熱衷於功名,把它看得很淡,
和幾個有共同誌向的朋友,一起隱居在蒙山,依傍山麓,建造了十多間茅屋,泉石花木,相互點綴,倒是一處勝景。
山的半山腰有座寺廟,綠瓦紅牆,院落高大寬敞,裏麵住著許多僧人,都在那裏勵誌修行,距離諸士俊居住的地方百多來步。
寺廟中種有牡丹,盛開的時候,五彩繽紛,芳香豔麗,沒有什麼花兒能比得上,到了花開的時節,遠近的男女都絡繹不絕地來遊玩。
一天,諸士俊偶爾在山下來回徘徊,見花花綠綠的衣裙,成群結隊,相互嬉鬧著離去,都是村裏的或者城裏的女子,沒有一個長得出眾,諸士俊也不是很留意。
斜掛在天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諸士俊的遊興也已盡了,正準備關上柴扉,進屋裏去,遠遠地看見有兩個垂髫婢女,跟隨著一個女子步履姍姍地向前來,向寺廟方向走,那女子豐姿情態,真是世間少有。
等她們漸漸走近了,再認真一看,綽約生姿,豔麗動人。
諸士俊想附近的村落中沒有如此豔麗的,必定是從遠方來的。
一會兒,女子從寺廟回來了,仍然從諸士俊門前經過,諸士俊還沒有進屋去,兩人相互注視了一眼,女子就低著頭走過去了。
諸士俊想好好地看上幾眼,傳遞自己愛慕的情意,也沒有辦法。
恰好女子走得極為匆忙,搖搖擺擺不停地跨著細步,似乎不小心,手帕掉落到了地上,
諸士俊立即上前去拾起來,呼喊女子的婢女,把手帕還給她。
女子輕輕對他說了一聲感謝的話,眼波一轉,嫵媚多情,讓每個人看了,都覺得她對自己一片深情,諸士俊更加是迷惑不已,不覺神魂顛倒起來。
女子走了十多步,又停下腳步,轉過頭來,從袖子裏拿出白紗巾,裏麵包裹有一樣東西,叫婢女拿過去送給諸士俊,說:“這不是秀才丟失的東西嗎?”
諸士俊擔心被別人看見,立即接過來收在懷裏,當做寶貝一般。
女子臨去之時,又對她的婢女說:“我們家門前有兩株垂絲柳樹,隨風搖曳,很惹人喜愛。籬笆之間的桃花已經盛開,秀才踏青經過那裏,可以進去吃一盞清茶。”說得輕盈又響亮,根本就是對諸士俊說的,聲音嚦嚦婉轉,正如黃鶯在花樹梢頭鳴啼,說完,就又匆匆地離去了。
諸士俊魂魄心神,不覺都飛揚起來,癡癡地獨自站在門口,直到看不見女子的身影,才回書齋去。
打開白紗巾來看,裏麵裹著的是一枚玉蟬,色澤光潤,雕琢得十分精工,不是新近年代的東西。又是沒人送給的,當然如命一般珍愛,早晚都佩戴在身上。
過了兩天,諸士俊便想去探訪女子的蹤跡,把容貌修飾了一番,看著自己的影子,也覺得風度翩翩,英俊瀟灑。
沿著道路往東走去,沒走上幾裏,果然有一處村落,零零星星地大約有四五家,家家柴門,麵臨著一灣溪水,有一架小橋通過去。
諸士俊走過小橋,沿著岸邊向西走,看見屋宇十分新麗整潔,灰白的牆壁上都寫著“卍”字。
走過去一看,桃樹李樹海棠樹梨樹,枝頭的花兒,,爭相開放,東風絮絮吹來,陣陣香氣,直入沁骨。
諸士俊想,那可能就是那女子家了,隻是不敢造次,不敢去敲門,在門口往來徘徊,希望能遇到什麼人,問一問才好。
過了好一會兒,門“呀”地一聲忽然打開了,兩個婢女一起出來,手裏拿著繡花球。
諸士俊一陣歡喜,立即上前去問訊,婢女當然也認得諸士俊,就詢問諸士俊的姓氏,並笑嘻嘻地對他說:“主人到棲霞嶺探訪道人去了,家中隻有婦女,不得款留秀才,這可怎麼辦?”
諸士俊問婢女道:“你們要到哪裏去?”
“把這拿去送給鄰家姐妹。”婢女把繡花球向諸士俊示意了一下。
諸士俊看那繡花球,看見上麵繡著各種各樣的花,猶如真的一半,光彩燦爛,還發出一種特別的香氣。
婢女道:“這是我家阿姑親手做的。”
諸士俊心裏無比讚歎女子的心手靈巧,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
婢女又嫣然 一笑,說:“你暫且在這裏等一會兒,等我們從鄰家回來了,進去稟告阿姑,或許會請你進去。”
諸士俊就聽從她的話,站在門前等候。
沒一會兒,婢女就回來了,從袖子裏拿出一個繡花荷包,拿給諸士俊觀看,並嬌笑著說:“這是東鄰倩姑贈送的,我轉增給你怎麼樣?”
諸士俊笑笑,就又收到袖子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