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時候,把今天的遼寧沈陽管叫奉天。德行學問很好的劉公,就是奉天人。
在劉公還沒有發達顯耀的時候,他也是當地大家的後人。
說到劉公年少的時候,真是倜儻不羈,喜交賓客,時常大手揮霍,也毫不吝惜,他家時常都有人去造訪,車馬不停,門庭若市,路過他家門口的人,都十分羨慕他家的家勢,感歎道,即使是戰國時候齊國的孟嚐君,趙國的平原君,當年接納賓客的興盛也不過如此吧!
有一天,有一個叫崔元素的人,投上簡帖,要拜見劉公,劉公看了他的簡帖,接見了他,詢問他的邦族,崔元素就說:“我是山東臨朐的一個秀才,在此地遊曆已有二十年了,近來聽說劉公,您喜歡接納賓客,因此特意來做食客。”
劉公心裏十分高興,道:“東漢時期的名士孔融有‘座上客上滿,樽中酒不空’之說,我隻不過羨慕古人的風範罷了。
此後,崔秀才就時時造訪劉公,劉公也時常接濟他一些薪水。崔秀才大概就是十多天這樣來一次,來了,必定會向劉公借貸財物。久了,家裏的人見崔秀才到來,都很討厭他,很瞧不起他,隻有劉公並不覺得繁瑣,每次都滿足他的要求。就這樣,過了兩年多。
接著,劉公家裏接連遭到變故,家產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又過了三年,變得一貧如洗,和一般人家沒有區別了。又加上屢次考試,都沒有考取。那些親戚故交,都對他白眼相向,漸漸地到他家來問訊的人就越來越少了。婢女奴仆等也逃散而去,有的還故意在家裏犯錯,然後一個接一個地請求離去,最後,家裏隻剩下一個老仆人了。家裏麵的人,也隻剩下妻子和一個女兒一個兒子了。
寒冬臘月,準備過年了,家裏隻有一些禦寒的蓑衣,往日用來蒸煮食物的炊具都沾滿了灰塵,這年真是無法過下去了。
劉公的女兒,從小讀書認字,也會吟詩,見著家裏的境況,便自我戲謔地吟道:
“悶殺連朝雨雪天,教人何處覓黃棉。
歲除不比逢寒時,底事廚中也禁煙。”
劉公聽見了,也隻得苦笑著道:
“今年猶戴昔年天,昔日輕裘今破棉。
寄語東風休報信,春來無力除廚煙。”
他的妻子聽了,心裏不覺有些氣惱起來,看著劉公道:“往日那些良朋密友,想我們富有的時候,對他們可是有求必應,因我家獲利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人。現今,接近年歲了,吃的穿的都還沒有著落,還不想想辦法,還和兒輩,在那裏吟詩推敲,也不覺得出醜。難道是想硬著活活而死,便預先唱起了挽歌嗎?”
劉公道:“實在沒辦法,難道叫我去做賊嗎?”
妻子道:“做賊也得,隻怕你沒那個本事!順城門外的朱知縣,他落魄的時候,和你是莫逆之交,他一天沒有你的相助,都沒有法子。現今聽說他因為在家守孝,做了幾年的官,也有一些積蓄了,為何不寫一封信給他,向他求助呢,或許也可以解當下的燃眉之急啊!”
劉公道:“哎呀,不是你說,我差點忘記了。他總不能忘了舊日的恩情了吧!”便立即寫了一封書信,叫老仆人送去,一家人就在家等著了。
等到日暮時分,老仆人空著手回來了,剛一進家門,就破口罵道:“這種喪盡天良的人,不必和他來往了。開始看門人說出去了不在家,我就不相信。果然,不一會就看見他送著一個客人出來,看見了我,兩隻眼睛白眼轉動了幾下,勉強把書信接了進去。我在外麵等著,等了老半天,也不見有個回音,再三催促看門人,才傳話出來說什麼事情繁忙,來不及回複,最後又說,現在他家主人凡事都需要錢,囊中分文沒有,正愁著沒有地方借貸,實在不能接濟我們。像這種人,還和他來往,還有什麼名節。”
劉公在家等了一天,滿以為定會如自己所願,能從朱家那裏得到幫助,現在忽然聽老仆人如此說,不禁心寒氣惱。
妻子苦笑著道:“莫逆之交,不能依恃,然而總角玩伴,也不是泛泛之交,城北的楊君,不是和你一起長大的嗎?”
劉公也覺得楊君與自己是發小,很玩得來,也隻能試一試了,於是又寫了一封書信,第二天,叫老仆人帶去,向他尋求幫助。
沒想到,楊君還是推辭,說自己生意慘淡,本利都虧損了,口袋裏實在沒有錢。
劉公得到了回複,拍著大腿感歎道:“表麵上口頭上的朋友,他們見我們落到這地步,不肯相助,也不覺得奇怪。唉,明白患難相助的人,隻有是道義之交了。”於是挑燈在燈下又寫了一封書劄,把自己的困境,和自己所遭到的冷遇都傾吐出來。
第二天,又叫老仆人,把書劄送到南城的靳公子處。靳家世代都是富貴之家,他家的田園遍布城外各處,劉公家和他家是世交,並且兩家還是親戚。
以前,靳公子和劉公交往,每次他們坐在一起探討道義,都是不知倦怠,夜以繼日,談論的都是一些有關忠義大節的話,談論一些為人處世的大道理,相互探討,相互交換看法,那交情,真如同胞兄弟一樣,兩人都認為他們的交往,不隨俗流,是古代聖人的道義之交。
可是,靳公子讀了劉公的書劄之後,立即就答複:“自己的知己有求,該當答應,隻是,奈何心與力違,我也沒有什麼辦法啊!請君勉勵為人,做一個崇尚誌氣之人,不要自暴自棄,又憂慮什麼貧賤的呢!況且上天生了劉君,必不會是一個庸碌之輩,暫且處於困境,需堅韌等待,他日必定會大富大貴。如我一般講求意氣的人,在這危急的時候,竟然坐視好友有難,而無法相助,心裏實在感到慚愧,這種苦處也知己之人才能諒解了,望劉君能體諒我的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