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頸椎的關節

在枕骨和寰椎之間的關節稱為寰枕關節,左右兩側各有1個,主要起頸部屈伸的作用,即點頭與仰頭的作用。

在寰椎和樞椎之間有3個關節,其中,在齒突前麵的卵圓形關節麵與寰椎前弓的關節麵構成關節,稱為寰齒關節,寰齒關節與寰椎和樞椎之間的另外兩個關節統稱為寰樞關節,主要起頸部左右旋轉的作用,也就是向兩側轉頭的作用。寰枕關節和寰樞關節是頭部運動的基礎,因此,也是頸部最重要的關節。

枕骨、寰椎與樞椎之間的運動幅度很大,約占頸部運動的一半。

在第2頸椎(樞椎)以下至第1胸椎的每兩個椎骨之間,都有關節相連,它們是鉤椎關節和關節突關節。

在第2頸椎(樞椎)與第1胸椎之間的各個椎體上麵的側方,向上又一個骨性的突起,被稱為鉤突,與相鄰椎體下麵側方的斜坡構成關節,稱為鉤椎關節,而鉤椎關節的後外側就是椎間孔。各個鉤椎關節斜坡的度數並不完全相同,在下部頸椎向側方的斜度大,使椎間孔較狹小,而下部頸神經根較粗大,通過椎間孔時容易受壓出現症狀。鉤椎關節的上下兩麵即椎體的上下麵均呈馬鞍狀,且彼此交叉,能起到限製頸椎側方滑動的作用,這樣就使相鄰椎體的穩定性更加增強,同時還能防止退變的椎間盤向側後方突出。由於在下部頸椎的鉤椎關節麵的斜度大,所承受的重力也較大,因此容易發生退變增生性改變;同時,當頸椎間盤退化變薄時,使鉤椎關節間隙變狹窄,上下椎體緣往往可以發生觸碰和磨損,因而也很容易發生增生,導致椎間孔縮小。鉤椎關節和相鄰的椎體部分構成椎間孔的前壁,而其側方與椎動脈相毗鄰,因此鉤椎關節退變增生發生骨刺時,向側後方能擠壓椎間孔內的組織結構,刺激或壓迫椎間孔內的神經根,向側方或側前方能刺激或壓迫椎動脈和其周圍的交感神經。

在每一個椎骨的兩側,都有一對向上的關節突,稱為上關節突,還有一對向下的關節突稱為下關節突。相鄰椎體的一對關節突位置相互對應,共同形成關節突關節,每兩個椎骨間都有一對關節突關節。由於關節突關節比較小,因此在脊柱又被稱為小關節。關節突關節構成椎間孔的後壁,頸部的神經根從關節突關節的前方通過,因此,當關節突關節發生退變增生而出現骨刺時,也容易壓迫神經根。

4.頸椎的韌帶

除了寰樞椎之間外,頸椎其餘幾個椎骨間的連接基本上是一樣的,椎體間有椎間盤相連,前麵有前縱韌帶,椎體後麵有後縱韌帶,各椎板間有黃韌帶,在棘突間有棘間韌帶,棘突上有棘上韌帶。借助於這些椎間盤和韌帶牢固地將頸椎骨連接起來,這些韌帶的作用是限製頸椎的過度活動,增強頸椎的穩定性。

前縱韌帶是人體內最長的韌帶,厚而寬,較堅韌。上麵附著於寰椎的前結節,下端止於第1或第2骶椎的前麵。前縱韌帶的彈性和張力很大,當脊柱前屈受到擠壓時能保持形狀不變,而且在脊柱後伸時,能充分限製脊柱的過伸活動。同時,在頸部能對抗頭顱的重量,增強頸椎的穩定性。

後縱韌帶較細長,雖然也比較堅韌,但其強度比前縱韌帶要差一些,位於椎體的後方,椎管的前壁。後縱韌帶在頸部較寬,其中間部分較厚而堅韌,能限製頸椎間盤的向後突出,但側麵部分較為薄弱,故頸椎間盤突出多發生在後外側。

椎板間的韌帶稱為椎板間韌帶,又稱為黃韌帶。正常的黃韌帶具有良好的彈性。在脊柱伸屈時並不變形,脊柱後伸時也不出現皺褶,但當黃韌帶發生變性而增厚以及纖維化時,由於彈性減退,脊柱後伸時可以發生皺褶而突入椎管內,有時可以達到椎管前後徑的30%,以致壓迫脊髓引起脊髓損害。

各棘突之間有棘上韌帶和棘間韌帶使其相互連接。棘上韌帶位於淺層,棘間韌帶位於深層。人類由於站立行走,頸椎的棘上韌帶特別發達,稱為項韌帶。項韌帶是三角形的彈性纖維膜,其三角形的底麵向上附著於枕骨的枕後隆突,尖端向下移行於棘上韌帶,其前緣與寰椎後結節以及以下的各個頸椎的棘突相連接。項韌帶有協助頸項部肌肉支持頭頸的作用,並有對抗頸椎屈曲的作用,以保持頸椎挺直。當頸椎間盤發生變性退變,出現節段不穩定時,與該節段水平相當的項韌帶可以發生鈣化,從側位X線片上可以看到該相應節段項韌帶的鈣化影。

5.頸部的肌肉

在解剖上,將頸部劃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麵的部分是狹義的頸部或稱頸前部,也就是一般意義上所謂的頸部,後麵的部分則被稱為項部或頸後部。在頸後部的肌肉,被稱為項部肌群,又叫做項背肌、項肌、頸項肌等;在頸前部的肌肉則被稱為頸前部肌群。

頸部的肌肉,根據其功能的不同,可分為3組:第1組為控製頭頸各個方向的運動並保持其穩定性的肌群;第2組為懸吊上肢並與其運動有關的肌群;第3組為懸吊胸壁並與其運動有關的肌群。

為了保持頭顱的體位和它在頸椎上的穩定性,頸部肌肉必須有一部分經常處於較緊張的狀態;而另一部分則處於較鬆弛的狀態,以保持頭顱和頸椎的平衡,並控製全身的姿態。姿勢不良能影響頸項部肌肉緊張與鬆弛的正常平衡,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應當經常訓練保持正確的姿勢,可以防止平穩失調,並可預防頸部出現病態反應。

容易忽視的問題是,當上肢提重物時,力量可以經過懸吊上肢的肌肉傳遞到頸椎,從而使頸椎受到牽拉,增加了頸椎之間的相互壓力。頸椎病患者在參加重體力勞動後症狀可以加重,就是與此組肌群的作用有密切關係。

6.中樞神經之一——脊髓

脊髓位於椎管的中央,呈扁圓柱狀,從橫斷麵看接近橢圓形。脊髓有兩處膨大,分別是頸膨大和腰膨大。頸部的脊髓,由於支配上肢複雜而靈巧的功能活動,因此,頸脊髓內神經細胞較多,導致頸脊髓增粗,稱為頸膨大,是整個脊髓中最粗大的部分,頸膨大是指頸3~胸2髓節,而在頸6髓節處最粗。但此處的頸椎椎管並不相應擴大,故造成頸部椎管相對狹窄,這是發生脊髓型頸椎病的重要內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