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替身事件》的主角應該是老蝸,這個家夥其實是類似一拳超人的存在,別看永遠在墮落,關鍵時刻還是有要守護的東西,這樣的反差萌不是很棒嘛!這個故事裏一燦又有許多戲份,而且解決了阿玲跟他的起源,功能意外的豐滿。
至於真正寫出了我所期待的“起源感”的,還屬《屏蔽解鎖事件》,這個故事的行文甚至都特地做了一些變化,一切都是為了直指最後的那一句。在感覺上,就像是一段情感完成了閉環。
好了,終於要說到讓此書拖延至今的罪魁禍首《武俠聯盟事件》,不難看出它走的是當年《童話聯盟事件》的路子。話說因為我超級熟悉童話,所以童話聯盟寫著就超有梗超長,而武俠我也並不陌生,光是想想415各人能對標的江湖人物就覺得戲多得不行!這也是本集隻有十個故事的原因——這個結局寫了恨不能十萬字啊!
不過武俠與童話的不同在於,經典童話角色是公用資產,卻不好亂用別人的武俠人物,能借鑒的隻有“元素”,於是我把自己對武俠圈的了解薈萃一堂:角色必須有書生、皇帝、丐幫幫主、采花賊、太監、東瀛忍者……必須有點穴、易容、輕功、蠱毒、內力、魔音等技能點,而那些經典到土味的梗諸如諸如跳崖不死、掃地僧最強、比武招親、微服私訪、尋寶、有情人終成親屬……也是一個也不能少。
但我相信很少有人能一目了然“天女”的秘密——以下有劇透還沒看正文的趕緊回避——這還真不是為了惡搞。我在成長的過程裏接觸過一些裝神弄鬼的港台武俠劇,雖然每部都隻看了一點點,還是難以忘懷劇裏出現外星人時的震撼,然而細想之下也不能說不合理:憑什麼外星人隻造訪現代?能接受武林中各種扯淡的神功,怎麼就不能接受出現高科技?不誇張地說,這種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正是我重要的腦洞啟蒙(當然到了現代,類似的混搭作品已經滿地跑了),以至於當我開始寫《武俠聯盟事件》,我就自然而然地把“走錯時代的高科技”視為必須出現的“武俠元素”。這大大增加了寫作難度,臨近結局都還在不斷返工。
這裏要插個題外話——審稿中,編輯老師發現“武俠聯盟”的部分人物關係略像《慶餘年》,雖然我並未看過那部名作,但要真被質疑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操作,那也很麻煩。於是我們防患於未然地同貓膩老師打了招呼,取得了他的諒解。所以萬一各位讀者有相同的疑惑,還請相信那真的是純屬巧合。
為了契合“前傳”的主題,也想過要不要把梅子拉進結局來完善一個“初次相遇”,但因為時間線有bug還是放棄了,就讓這個故事成為通往大三下學期的橋梁吧。終於完成時真的長舒一口氣。雖然有著長達兩年的磨嘰,但是415的臭男人並沒有走遠,這也讓我重拾了要講故事好好講到最後的熱情。
在我的構想裏,青妙可能是八集全,最多不會超過十集。接下來的第七集會寫大三最後一個學期,寫到415各奔前程,有些人走上社會,有些人繼續深造……當然這現實的一路仍會點綴著奇妙物語。我還想寫大家就業、組建家庭、生兒育女、成長到不再年少,但隻要聚在一起,就還是能綻放名為“415”的光芒。
我想要寫到那最後一刻,在紙上的世界裏,與那些家夥一起再畢業一次,而我們的青春,永不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