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橋失守後的第四天,58師向守衛在官橋的日軍發起凶猛攻擊,“殘敵不支,紛紛退入官橋街,我即乘勝衝入街內,與敵巷戰,格鬥至黃昏,將官橋鎮完全占領,殘敵約六百,係數被殲,遺屍枕藉。”(《上高會戰戰鬥詳報》)
58師打掃戰場,隻找到8名日軍傷兵,過不多久,就有7個死亡了。審問剩下的一個,他供述說,在****衝入官橋鎮的時候,岩永汪就身受重傷,被衛兵抬著逃跑了。
58師群情振奮,奮起追趕,想要找到岩永汪,
可惜,沒有找到。
到這時候,能夠追趕殘敵的,58師僅剩一營人馬。
上高會戰接近尾聲,57師尚存戰鬥力的僅剩一營人,58師也僅剩一營人。戰爭的慘烈由此可見一斑。
33師團大部隊晝夜兼程,趕來營救被包圍的34師團。
天空中是蝗蟲一樣的日軍飛機,地麵上是洪水一樣的33師團,它們撲向了中國的包圍圈。在棠浦構築防線阻擊日軍的第70軍第19師本來實力就較弱,現在又腹背受敵,在付出了巨大犧牲後,防線終於被攻破。
33師團摻扶著遍體鱗傷、奄奄一息的34師團,剛剛走出了5公裏,來到虎形山,又被尾隨的****追上了。
一場激戰又開始了。
33師團不得不就地構築工事,展開阻擊。中國軍隊像潮水一樣湧過來,前赴後繼,殺聲震天,日軍匆匆構築的豆腐渣工程紛紛倒塌。日軍《錦江戰役》中記載:“我展開所有兵力以求擺脫敵人,此間山炮隊所有彈藥用盡,隻能接受空投彈藥,經過了無法用言語形容的重重苦難,於4月2日返回了原駐地。”
4月2日,33師團背著被打得隻剩下最後一口氣的34師團返回南昌,中日雙方又恢複了戰前的態勢。
日軍戰報中的上高會戰結束了,而事實上,激戰還在繼續,一直到4月9日,贛北戰場上才沒有了槍聲。
我找到了一份“中央社上高一日電”,電文如下:此次贛北戰役,敵軍官被我擊斃經查明者,複有濱田聯隊長、板垣田中大隊長等三名。
查找資料得知,濱田聯隊長,是33師團步兵214聯隊聯隊長;而板垣田中,則是34師團217聯隊第三大隊大隊長。這兩個日酋前麵有“複”,說明在他們之前,還有日酋被擊斃過。
所以,日軍死亡的官佐不止這兩個。
《上高會戰戰鬥詳報》統計,中國軍隊傷亡20533人,其中陣亡烈士9682人,陣亡上校一名,中校兩名,少校六名,上尉32人,而中尉和少尉軍官陣亡多達216人。抗戰老兵說,那時候打仗,士兵戰術素養不夠,營連排長往往身先士卒,帶著士兵們衝鋒,所以犧牲特別大。我從《上高會戰第19集團軍營以上指揮官姓名表》中查知,參戰的營長共有130人,營長的官職一般是上尉和少校,那麼這次陣亡的營長就要占到參戰營長的30%,而連排一級的陣亡就更大了。
而在戰後的後方醫院,又有141名傷員犧牲了,其中,尉官就有11人,包括兩個營長和5名連長。
《上高會戰敵軍傷亡概計表》統計,日軍共傷亡15800人,其中死亡6252人。死亡的官佐有聯隊長一名,係33師團步兵214聯隊聯隊長濱田;大隊長四名,係33師團214聯隊第二大隊長橫田、34師團217聯隊第三大隊長田中、34師團216聯隊第二大隊長木下、20旅團105大隊長森重;另外有中隊長和小隊長六名。而傷者最高級別是34師團34步兵聯隊長岩永汪。
上高會戰震驚全國,各方麵都給與了極高的評價。
蔣介石稱為“空前勝利”。事實上確實是這樣,第19集團軍以敵我雙方最接近的比例,取得了最值得稱道的戰果。
參謀總長何應欽稱讚上高會戰:“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
當時的報刊讚揚上高會戰是“媲美台兒莊戰役的贛北大捷。”
****中央機關報《新華日報》在上高會戰開始後的第二天,就跟蹤報道上高會戰,宣傳戰果,直到會戰結束。
上高會戰被作為經典戰例寫進了教材裏,向全軍散發。在上高會戰中負傷的朱光第,在此次戰役的後期,一直在吉安白鷺洲第14後方醫院養傷,有一天,他在醫院裏看到了《上高會戰手冊》,才知道這場戰役取得了大勝,被當成了全軍學習的教材。
上高會戰後,第74軍獲頒榮譽旗一麵,此旗藍緞上繡有白色飛虎的青天白日旗,又稱飛虎旗。飛虎旗是國民政府對一支作戰部隊的最高獎勵,74軍獲得的這麵是第一麵飛虎旗。抗戰時期一共頒發過17麵飛虎旗,74軍就獲得兩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