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喜峰口的大刀隊(1)(1 / 3)

珍珠港事件之前,中國獨立抗戰四年。第一年,處於防禦階段;從第二年到第四年,處於相持階段。在相持階段的三年裏,中國軍隊取得了隨棗會戰、百團大戰和上高會戰的勝利。和防禦階段的勝利比起來,相持階段的每場勝利都是戰略性的,具有極高的含金量。不但收複失地,挫敗日軍,而且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隨棗會戰,表現最傑出的,是張自忠將軍;百團大戰,是八路軍取得的輝煌戰果;上高會戰,是國共兩黨密切合作的成果。

張自忠將軍的經曆很悲壯。

他在長城喜峰口戰役中,率領29軍38師與日軍激戰;29軍撤離平津後,他輕信日軍謊言,留下禍根;日軍占領北平後,他易裝潛逃,此後被罵為漢奸;他來到濟南,想投奔“逃跑將軍”韓複渠參加抗戰,他站在門外,聽見客廳裏的韓複渠說:“快滾!”他含淚離去,韓複渠後來因為一槍不發丟掉濟南而被蔣介石槍斃;他趁夜色回到家中,安排後事,給了女兒和堂侄女每人一點錢,說這是她們的嫁妝,然後穿著長袍戴著禮帽悄悄離開,這是他見到孩子們的最後一麵;他來到南京,投奔李宗仁,滿臉愧色,低頭不語,李宗仁、馮玉祥,還有29軍軍長宋哲元在蔣介石麵前力保張自忠,蔣介石讓他戴罪立功,擔任由38師擴充而成的59軍軍長。

張自忠回到了59軍,他對將士們說:“我回來就是為了死。”台兒莊戰役中,臨沂危急,李宗仁電令張自忠解圍。時,臨沂城中被日軍所困的是第三軍團軍團長龐炳勳,9年前的中原大戰時,同為馮玉祥西北軍的張自忠和龐炳勳與中央軍作戰,龐炳勳叛馮投蔣,夜晚偷襲張自忠,讓張自忠差點喪命,張自忠發誓:“此生不與此等不義不仁的小人共事。”然而,此時,張自忠放下了個人恩怨,義無反顧突襲臨沂,他在給前線的電報中說:“戰而死,雖死猶生;不戰而生,雖生猶死。”此役,59軍殲滅日軍5000餘,救出龐炳勳。

那些歲月裏,他說的最多的一個字就是“死”,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死則國生,我生則國死。”從離開北平的那一刻起,他就想著戰死沙場;從離開女兒和侄女們的那一刻起,他就想著不再回來;他要用死亡來洗刷漢奸罪名。

59軍警衛營士兵曹廷明直到現在都能記得張自忠將軍的形象,他衣著簡樸,光頭大個,威風凜凜,每逢戰況危急的時候,他就帶著警衛營衝在最前麵,戰局為之逆轉。他後來升任33集團軍司令。

老兵阮明剛說,當年33集團軍很多將領和張自忠身邊的人,哭勸張自忠將軍打仗不能身先士卒,不能衝在最前麵,要以自己的生命為重。張自忠說,日本敢於欺負我們中國,就是覺得中國人怕死,如果我們不怕死,日本人敢這麼猖狂嗎?我死了,總司令還有人當,還有人率領你們抗戰,怕什麼?張自忠在和第2集團軍司令孫連仲談話中也說過,自己要等待時機,舍身成仁,給全軍樹立一個榜樣。

舍身成仁的時機很快就來臨了。1940年5月,在棗宜會戰開始。

會戰開始後的第六天,張自忠不聽眾將勸阻,安排好了各部隊攻防部署後,又把軍中諸事托付給自己的代理人馮治安將軍,然後去戰況最激烈的襄河東岸阻擊日軍。張自忠將軍一向生活簡樸,著布衣布鞋,不戴帽子,而那次渡河作戰,他穿上了呢子將軍服,戴上了大簷帽,大家都明白將軍這次是要與日軍同歸於盡的。

張自忠將軍率領2000名戰士馳援河東,當時,河東的三個師各自為戰,傷亡慘重,張自忠來到後,士氣大振,同仇敵愾,給予日軍極大殺傷。日軍發現33集團軍是一支勁敵,便從參加會戰的四個師團中,抽出兩個師團攻擊河東的****,張自忠將軍陷入四麵圍困中,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

日軍感歎於張自忠將軍的忠烈,將他掩埋在方家集的一座山上,砍木為碑,上書:“支那大將張自忠之墓”。

老兵郭榮昌和阮明剛說,38師師長黃維剛聞知張將軍英勇捐軀,悲痛欲絕,親自帶領數百人的便衣隊夜襲方家集,郭榮昌和阮明剛都在其列。他們找到了張自忠將軍的墳塋,開棺取出遺體,運往重慶。而第二天,日軍也接到了要將將軍遺體運往漢口的命令。而當時的漢口,已成為淪陷區。

張自忠將軍遺體運至第33集團軍司令部所在的湖北宜城,全軍官兵跪迎痛哭;將軍的遺體沿著長江運至重慶時,蔣介石率領黨政軍要員集聚碼頭迎靈,蔣介石撫棺大哭。

張自忠將軍,是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犧牲的最高將領。

阮明剛說,張自忠將軍殉國後,第33集團軍官兵在《士兵手冊》中寫道:“是誰殺死了總司令?此仇不報不是人!”

殺死張自忠將軍的是日軍39師團。

一周後,日軍39師團偷渡白河,第33集團軍英勇抗擊,擊斃了39師團233聯隊聯隊長神崎哲次郎大佐,日軍39師團不得不退回白河。

四年後,33集團軍擊斃了當年率部主攻張自忠將軍指揮部的日軍原231聯隊長、時任第62旅團長的橫山武彥少將。

君子報仇,四年不晚。張自忠將軍的軍隊終於報了一箭之仇。

張自忠將軍似乎天生就是軍人,可是當兵的時候已經25歲了,早就過了從軍的年齡。他是軟磨硬泡才進入了馮玉祥的西北軍,可是一進入軍隊就顯示了極為出眾的軍事才華,很快就被任命為連長。當時,全連126人,他訓練有方,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訓練方式,這126名士兵中,後來成為軍長、師長的就有10個,而旅長、團長一級的更多了。一個連隊裏居然走出這麼多的將官,每個人都會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