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逢亂世英雄降生(1 / 2)

詩曰——

自古天下多烽火,代代相更世事滄。

中華南北戰亂紛,帝國入侵逞威強。

官匪橫行民難生,軍閥割據霸土疆。

新史已奏東方紅,千萬奔流赴江河。

話說天下之事,桑田滄海,滄海桑田,舊代既沒,新朝將興。晚清沒落,舉國奮起聲討;民怨沸騰,各地紛紛發難。

遠者不說,單表大革命家孫中山,往返於國內外各處,先創立興中會,後又合興中會、華興會、光複會為同盟會。革命軍先後多次於廣州,惠州,潮州黃岡,河口等地發起反抗清廷統治,然皆遭敗績,為清軍鎮壓。革命黨人不甘失敗,意欲謀劃再次起義。

1911年10月10日夜,辛亥革命一聲槍響,震動了大清王朝,這一下舉國嘩然。中國大地改頭換麵先不問,且說山西省五台縣河邊村一家張從事妻柳氏產下一子,適時大雨傾盆,雷電交加,街道上冷冷清清,並無甚人。

忽而一曲山歌傳進村莊,由遠處來了一位道人。隻見他四十歲上下,麵黃如皺紙,梁目微合,身著青布道衣,手托一柄拂塵。道人走到張從事家門口,止步不前,遂敲張門。張從事急忙開門,他平日裏對出家人甚是尊重,因此一見道人,忙往家裏讓,道人也不客氣,邁步走了進去。

張從事與老道閑談,張問:“請教仙長法號,在何處修行?”

道人不慌不忙,回答說:“貧道在九華山道觀出家,法號虛然。”

適時,天空一聲炸雷,內屋產兒哭聲傳人前廳。張從事拱手說:“內人今夜生下一子,驚擾了道長。”

道人笑著說:“可否將令郎抱來一看?”

張從事說:“這……不方便吧?”

道人說:“不妨!”

“既是如此,道長且請稍等。”張從事轉身進入內屋。

少時,張從事把小兒抱給道長,道長摸摸小兒前額,大喜說:“好相貌,將來前途不可限量,小兒可有名否?”

張從事說:“還不曾取得。”

道長沉思片刻,笑著說:“貧道賜他一名,叫‘潛’,雙字‘進風’何如?”

張從事喜說:“好名字,這番多謝道長了。”

不一時,風雨即停,烏雲盡散,道長起身作別。張從事說:“夜已深矣,請道長小住一宿,明日再行。”

道人說:“不必,他日有緣,必會再見。”

張從事挽留不得,將道人送出家門。道人挺直腰身,唱著山曲消逝於夜間小巷。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張潛已經七歲了。張從事將其送入學堂,拜在吳梓吳先生門下。張潛天生聰慧好學,方七歲便能吟詩作賦,出口成章。吳梓常說:“好奇才,日後必成大器。”張潛與同窗學子親如兄弟,每有疑難皆請教於潛,潛必耐心解答,故一幫學子多與潛交好。

世事實難料。一日,張潛自學堂回家,連聲叫“娘”,然無人應答。他看到坐在床邊的父親兩眼發紅,似是哭過,隻見父親手扶床沿,呆呆發愣,母親在床上躺著,一動不動。

張潛撲到娘前,“哎呀”一聲,隻覺得天旋地轉,萬丈高樓一腳踏空,頓時放聲大哭,口中喊:“娘嗬,你怎麼了,醒醒呀!”隨後轉身對著父親,含著淚問:“爹,娘這是……怎麼了?”父親歎口氣說:“你娘平時為這個家甚是操勞,許是積勞成疾,不幸逝去。”張潛雖小,已有些懂事了,實無法相信。張潛暗想:我娘身子一向不錯,怎會如此?張潛忽然見到地下有些泥斑,像是濕草鞋踩下的,再看看父親,張潛深知父親是不穿草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