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匱乏,可以“借雞生蛋”(1 / 1)

很多人會抱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認為自己有見識、有能力,見到了商機卻沒有錢供自己支配,因而抱怨父母無能、社會不公平,雲雲。但事實上,對於思維靈活的人而言,即使沒錢他們也能“變”出錢來,“錢”並不能阻礙個人成功。

周成建是一家員工數千,資產過億的企業老板。這位事業有成的企業家,十多年前,還隻是一個普通農民。像許多成功的企業家一樣,周成建是靠自己艱苦奮鬥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的。

周成建出生於浙江溫州青田縣一個名叫石坑嶺的村子裏。為了擺脫祖祖輩輩貧窮的命運,他從小就學會了裁縫手藝。1986年,剛滿20周歲的周成建,來到溫州謀生。他什麼髒活、累活都幹,火車上三天三夜站過,一天隻吃一頓飯熬過。經過幾年含辛茹苦,慢慢地積蓄了點錢,就進入當地妙果寺服裝專業市場,幹起了老本行,白天賣服裝,夜晚做服裝,一天勞動16小時以上。於周成建來說,讓資本擴大的機遇終於在1992年來臨。

那年,來自福建石獅的風雪衣、夾克衫,像股旋風席卷溫州市場,周成建緊跟市場行情製作起這些衣服。一次,一個東北老板向他一下就訂了300件,這對於小作坊來說,無疑是個大數目,由於產品質量不錯,客戶一個接一個,訂貨量從300件又增到幾千件,一年下來,賺了幾百萬元。就這樣,他初步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

有了幾百萬,周成建並沒感到滿足。幾年來在市場上摸爬滾打,他有了經商經驗,也培養出敏銳的眼光。那時,溫州服裝行業大多生產西裝,款式大同小異,而國外少數幾個休閑服品牌在溫州剛剛露麵,周成建感到休閑服有很大市場潛力,便用手頭的錢成立了製衣廠,正式生產休閑服裝,還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美特斯邦威,產品麵向工薪階層,實行薄利多銷。

采用虛擬經營迅速擴大資本,在之後的短短5年間,周成建的資產很快從百萬增長至上億元,這其中有致富竅門,用他自己的話總結,是用了借雞生蛋、借網捕魚的經營方法。

當時,建廠之後,周成建能支配的資金很少。作為小微企業,從銀行貸款很難。萬般無奈下,他想到利用外力彌補自己資金的不足。在生產上,他采取定牌生產的策略,先後與廣東、江蘇等60多家具有一流生產設備、管理規範的國有、合資服裝加工廠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現在全國有60多家企業為其生產,年產800萬件服裝,如果這些企業都由周成建自己投資的話,至少需要3億元。在擴大市場份額上,周成建采取了特許連鎖經營的策略,即公司將特許權轉讓給加盟店,加盟店要使用幫威公司的商標、商號、服務方式等,並向公司交納一定的特許費。這一辦法效果很好,專賣店每年以新增50家的速度發展。現在,已有邦威專賣店500多家,遍布全國各地,去年公司銷售額達5億多元,如果這麼多的店都自己投資,則需要1.5億至2億元。而這些資金,他都通過“借雞生蛋”的方法解決了。

在經濟環境日益複雜、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多原本想要有一番作為的人望而退卻了。他們雖胸懷大誌,卻荷包單薄,沒有大資本去運作。於是,隻能站在岸邊望洋興歎,時不待我,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等等。其實,不是時不待他們,而是他們的本事根本還沒到家。他們怎麼就沒有想到去“借雞生蛋”呢?別以為向人借東西很難,隻要你借得巧妙,還是有很多人願意慷慨解囊呢。舉個例子說一下:

比如,你在年初借人家一隻母雞,到了年底這隻雞共計下了120個蛋,那麼你在還雞給人家的時候,就拿出50個蛋給人家作為利息,拋除喂養這隻雞的20個蛋支出,那麼你還能賺50個蛋,借你雞的人也會很高興,如果有下次,他還願意把雞借給你。但是如果你不去借雞,你會有這50個蛋嗎?

讀到這兒或許有人要問:人家一年能下100個蛋的雞,為什麼借你去下蛋,自己隻收50個蛋的利潤呢?問得好,別人怎麼會白白借給你呢?理由就是,雞的主人根本就不怎麼會喂雞,如果他自己來喂,最多就能下30個蛋。現在借給別人,不但不需要自己喂養,還多得了20個蛋,這樣的好事,又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當今商界很多叱吒風雲的人物在創業之初也沒有多麼雄厚的資本,而他們照樣可以贏得大回報,其巧妙之處就在這個“借”字。其運用之妙,存乎於心,全靠個人的發揮和運用。

記住卡爾·阿爾布雷克特的忠告:“如果你想很輕鬆地使自己獲得成功,獲得財富,而又不用什麼實際上的投入的話,就要學會巧妙地運用‘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