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資金投資房地產,又害怕承擔炒股風險,那麼,適當配置些實物黃金來應付通貨膨脹,既簡單省事,又可以保值增值。請不要忘了,黃金是全球公認的“硬通貨”。
麵對通貨膨脹,除了投資股票等虛擬資產外,各種實際資產因為“看得見、摸得著”所以有著另一番投資樂趣。這方麵最典型的是投資實物黃金,因為它曆朝曆代都有著“硬通貨”之稱。
所以換個角度看,從實物黃金這種硬通貨的價格變動中,就能反過來衡量通貨膨脹達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黃金投資和樓市投資非常相近,黃金既是消費品也是投資品,所以自用、買賣兩相宜。所不同的是,房地產投資(炒作)政府是不提倡的,而投資黃金則是政府鼓勵的。所以,在國內股市波動、政府嚴厲打擊房地產價格暴漲時,有更多的投資者轉向投資黃金,是很好理解的,能夠大大減少未來投資風險。
由於黃金投資無論是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都能保值增值,所以專家建議,普通投資者可以把黃金投資納入家庭理財配置計劃,但比例不要過大,一般不要超過20%。因為歸根到底,投資黃金看重的是它的保值增值,並且這是從長期來考察的,黃金變現不易。所以,如果投資比例過大,到時候就有可能會影響整個投資計劃,甚至影響生活。
實在找不到好渠道就投資黃金
與投資股票相比,投資黃金對有些讀者來說還比較陌生。但這裏可以告訴你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當你實在找不到“理想”的投資渠道時,就可以考慮購買一點實物黃金。黃金不但是富豪們慣用的投資渠道,也是各國中央銀行青睞的辦法。順便說一句,近兩年來全球黃金價格上漲過快,主要就是各國中央銀行儲備黃金造成的。既然政府也在“投資”黃金,那麼老百姓就更應該可以這樣做了。
投資黃金更充足的理由是:從長期來看,能夠戰勝通貨膨脹的渠道隻有兩條:一是股票,二是黃金。既然你擔心股票投資有風險,那麼購買黃金就能保證你“穩賺不賠”,並且還不用你投入太多的時間。
例如,我國1979年11月的黃金價格是每克12.5元,2010年11月是每克297元,上漲23.76倍,折算成每年的上漲幅度(年平均通貨膨脹率)就是10.8%。要知道,2010年11月的黃金價格還不是最高點,如果以1999年12月的每克99元高點計算,這11年間的黃金價格年上漲幅度(年平均通貨膨脹率)就是13%。
按照金融學上的72定律計算,在每年10.8%的通貨膨脹下,每隔72\/10.8=6.66年貨幣就要貶值一半。回想起2000年時,豬肉的價格是每斤5元,而2010年末已經漲到15元,10年間漲到3倍,與這6.66年貨幣就貶值一半的10.8%的通貨膨脹率還是比較接近的。
再放遠一點眼光看,1981年那時候的“萬元戶”算得上是富裕一族了吧,而現在家庭年收入如果隻有1萬元那絕對是“赤貧”階層。這說明,無論是誰,在每年10.8%的通貨膨脹麵前,財富都會大大縮水,甚至被消滅得“幹幹淨淨”。所以在2010年9月11日上海舉行的財商論壇上,彙添富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資理財師劉建位表示,他通過計算33年來我國的CPI數據發現,大家手裏有了錢要想保值增值,辦法隻有兩個:一是買黃金,二是買股票[注釋1]。
那麼,投資者購買黃金要注意什麼呢?一般來說,普通百姓的投資渠道有以下四種:第一是存錢,但現在的銀行存款利率比通貨膨脹率低,所以你存得越多實際上貶值得越多。第二是購買國債,但國債利率同樣跑不過通貨膨脹,所以仍然是貶值的。從這20年來的國債收益率看,與通貨膨脹相比實際上是負的1.24%。第三是購買黃金。1989年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黃金收購價是每克48元,2009年12月上海黃金交易所的牌價是每克244元,20年間上漲5倍,扣除通貨膨脹後實際收益率為80%。第四是購買股票。1989年上海股市開盤時是96點,20年後的2009年末,股指上升了24倍、實際增長12倍,扣除通貨膨脹每年增長50%。也就是說,你隻要購買指數型基金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戰勝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