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會消滅會計職業嗎(2 / 2)

這樣,客觀上就要求會計人員在適應性、靈活性、知識更新方麵具有更高的要求。隻有不斷學習,吸收新知識,才能適應和跟上知識時代的發展步伐。另一方麵,會計的空間拓展越來越廣闊,對會計人員能力的要求越來越廣泛、越全麵、越多樣。會計和管理控製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水乳交融了。會計不單是一個信息處理係統,它更是一個管理控製的工具和手段,要求會計人員在營運資本管理、成本管理、戰略投資決策、企業長遠規劃等方麵出謀劃策,盡職盡力。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會計的職業概念的確越來越淡薄了,職業特征越來越不明顯了。如果有人一定要說,會計職業被知識經濟所消滅,也不是不可以。

在知識經濟環境下,“職業判斷”這個詞在會計界被越來越多地加以使用,而這在過去是非常少見的。這表明,會計人員的職業自我意識正在覺醒,獨立人格正在形成。會計人員所扮演的,不再單純是會計準則和製度的解釋者,相反,他們有著廣闊的創造力發揮空間。

例如,產業的知識化、企業的不斷創新、市場一體化和聯動,使得企業經營具有越來越大的風險,而對風險的控製和計量,也是會計人員無法回避的責任。這又會加大會計處理的難度,使得會計處理變得更加複雜、更加困難,當然,這時候會計的聰明才智和個人素質,就大有用武之地了。

這些,都會對會計人員的終生教育提出很高的要求。而且,也並不是說會計人員學習掌握了某種新的會計處理方法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在實際工作中加以運用。這一點要求就更高,因為經營管理的實踐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絕不可能通過“本本主義”就會找到圓滿的答案。

糟糕的是,就目前現狀而言,我國的會計人員普遍在思維方式、知識結構特別是工作能力上,存在著很大的缺陷。

例如,在思維方式上,絕大多數的會計都對記賬、算賬、報賬抱著一種“任務”觀點,完全把自己束縛於一種被動地位,至於對生產成本的控製、經營預算的編製、投資決策分析等等,更被認為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在知識結構上,我國會計人員普遍存在著知識結構單一、知識老化滯後、理論同實踐脫節的現象。再加上這幾年我國出台的會計製度和法規頻率加快,前麵的還沒有消化,後麵的又來了,實在是應接不暇。

可以想見,知識經濟時代的一次次知識爆炸,必定會對會計人員提出“高、精、尖、專、雜”的要求,傳統意義上的會計職業或許真的會不久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