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複興的經濟之鑒——自序(1 / 1)

古今中外,國家的強盛、民族的獨立、人民的幸福,無一離不開強大的經濟實力。經濟繁榮是一國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的基礎條件。

綜觀世界各國強盛之路,經濟振興或擴張是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無論是傲視群雄的大英帝國,還是橫掃東亞的日本,在走向富民強國的發展道路上,都與經濟變革息息相關。“北極熊”俄國也是在經曆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的農奴製改革,最終走上世界強國之路,成為全球“兩霸”之一的。另一霸美國,則是在經過解放黑奴運動和羅斯福新政等之後,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稱霸全球的。相反,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卻因在一度稱雄世界後變得相對保守,再無勇氣實行改革,而逐步走向沒落。

具體到我國。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曾經多次實現自己的強國之夢,多次屹立於世界強手之林。每一次強盛無不是通過經濟變革來實現的,如著名的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宋帝國的經濟繁華和大明朝的江南經濟等,就無不烙上經濟興國的印跡。

但也應當看到,世界各國的經濟變革中,全都伴隨著陣痛和血腥,才留下眾多經驗教訓,警誡著每一位執政者。所以就出現,雖然不同國家的曆史發展階段不一樣,國情千差萬別,麵對的競爭對手和曆史任務也各不相同,但追求人民安居樂業、國家繁榮富強的核心利益高度一致。

有鑒於此,我們就一定能從中找出一般規律來!

比如,伴隨著經濟大變革的到來和進程,必然會出現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官民的博弈,必然會推動政治體製改革,甚至導致牢獄裏人滿為患,乃至引發國外敵對勢力趁機入侵、國內政治危機重重。應該說,每當此時,隻要有一種新的政治力量主導國家政治和經濟,就能迅速推動國家進步並走向富強;反之,則會走向沒落和衰退。關於這一點,從古羅馬的興衰和我國曆代的社會更替中,更容易看出來——缺少了經濟變革的內在推動,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隻能是癡人說夢!

今天的中國和世界又處在這樣一個曆史關頭。盡管世界格局變幻莫測,高新技術層出不窮,信息傳播相互滲透、速度異常迅猛,政治和經濟發展各有各的方式,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相互叫陣,各國都在試圖以不同方式探索富國強兵之路,並絞盡腦汁無不采用其極;但從社會發展規律看,最終落腳點和出發點都必然要回到經濟變革上來,這從本書的脈絡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歸根到底,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起反作用(推動或阻礙社會進步)。

本書以全球主要大國在重大曆史關頭的經濟變革為主線、點評為複線,從世界政治和經濟革新中精選若幹最具代表性的重大事件為論述對象,一方麵介紹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另一方麵點評值得我們今天借鑒的經驗和教訓,以便能更好地幫助讀者分析它們為什麼會這樣做、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對今天的世界格局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等等,然後從曆史軌跡中找到適合我們的對策和思路。

放眼全球,經濟變革曾經造就過不同國家的輝煌。經濟強國和民族複興不可能是無厘頭的,而必定會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本書在介紹每一起經濟變革時,都會特別顧及讀者的需要,從背景、過程、主導者、結果、影響等方麵作全麵而詳細的介紹。尤其是書中的專家點評,不僅會幫助讀者分析整個事件,還會與我國當前的經濟和社會變革相結合,這樣就更增添了現實指導意義,這也是本書的一大看點。

本書認為,唯有如此,才有助於我們睜大雙眼看清現在處於曆史進程中的什麼階段,以及下一步該怎麼做,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變革統一思想、掃清障礙,讓每個人都彙入到中華民族複興的滾滾洪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