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丹楓山伊始(1 / 3)

丹楓山作為一座風景秀麗的群山,滿山遍野的紅色楓樹,展現著它們無數年來的英姿。最高的那處山頂,站著一隊人馬,有二十個人,清一色的黑色鎧甲,黑色馬匹,唯獨披風是紅色,鮮紅奪目,就像一幅幅隨風飄動的血色畫卷。

山上的風很大,呼呼地山風,刮過眾人的臉龐,那是經曆無數艱難的臉龐,頭發被風吹的來回搖曳,這二十個人就像樁子似地釘在了地麵,一動不動,就連那些黑馬都不動,響聲全無,肆意的山風穿過,帶走了一絲又一絲的肅殺。

這些人或高或矮,或壯或瘦,但一樣的是那種剛毅。

最前的那人手中抱著一個大的骨灰盒,雙眼緊閉,眼角隱隱的淚光,被山風吹散。許久他慢慢地睜開眼睛,那是一雙可以射穿人心的眼睛,深邃無比,都不知道他眼神深處藏著什麼。低頭看了看手中捧著的骨灰盒,說道:“兄弟們回家了。”

他說的同時後麵的人都睜開了緊閉的雙眼,看似鐵骨錚錚的漢子們居然在眼角都殘留著淚水的痕跡,難道說那個骨灰盒裏的主人不同尋常?

這些人迅速的圍了上去,地上有一個已經挖好的坑,為首的人將骨灰盒輕輕地放在其中,跪在坑前,雙手捧起一捧黃土,輕輕地灑在了骨灰盒上,這些人都紛紛捧起坑邊的黃土,灑在骨灰盒上,二十幾捧黃土下去,看見的隻有骨灰盒的蓋子,很快坑被填滿了。

將黃土拍實,眾人才站了起來,從旁邊拿過已經準備好的墓碑,上麵寫著,“丹楓子弟將軍墓”。

完成了一切,眾人後退五步,對著完成的新墓,鞠躬三次。

為首之人身邊的十分儒雅的人說道:“兄弟們安息吧。”說完又看向為首的人,“大哥該走了,大軍該渡江了。”

“恩,走吧。”說著這人轉身就走,可是連走了十多步,又停下,回頭看了看墓碑,深吸一口氣,繼續向著山下走去。後麵的人緊緊跟著。

說來也怪他們剛走,山風好像停了。

剛才這些人是北征護國軍的人,墓中安葬的人是他們的兄弟,曾經的生死兄弟。

已經是過了十年了,他們第二次回到這裏,留下了十六個人的骨灰,又走了,去完成十六個人還沒有完成的事情。

十年,看似很長,卻也感覺似眨眼般快。

東華帝國屹立了一千年,曾經繁花似錦的帝國,盛極而衰,這個古老帝國也迎來了他的末路,十一歲的浩帝登基,少不更事,朝中奸佞當道,派係林立,徭役稅賦,一層又一層的加到百姓的身上。朝外地方貴族,逐漸成為了一方軍閥,各自爭搶地盤,軍閥混戰進一步加深了對老百信的壓迫剝削,本已負重不堪的百姓,如何受得了,於是各地農民起義,暴動,如雨後春筍此起彼伏。

一時間帝國風雨飄搖,時局動蕩不安,百姓流離失所,處處可以看見逃難的流民,餓殍千裏一點也不為過。

丹楓山山麓的一處小村莊,山溝溝。因盛產葫蘆聞名與丹楓山方圓幾百裏,所以稱作葫蘆溝,這一村人口不足百戶,卻過得還算閑適,不會因為吃穿而太過忙碌,男人打獵種地,女人養蠶織布,男耕女織的好日子,在整個丹楓山,一提起來那都是會讓人羨慕的。

丹楓山位於東華帝國東北部的最北邊,北臨滬沱河,而滬沱河則是東華帝國和北部強國詹尼帝國的交界,由於這滬沱河的南麵沒有開闊的地段,所以曆年兩國交戰都很少有詹尼的敵人從這裏南下。而丹楓山這裏北有大河,南有平原,是每一個老百姓理想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