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1 / 1)

小雷今年剛剛升上初中,興許是他還沒有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吧,每當麵對要完成的作業,他就會唉聲歎氣的,另外,他還有個壞毛病,就是寫作業時容易分心,一會兒惦記著電視裏麵的節目,一會兒又想玩玩電子遊戲,一會兒又爬到床上睡大覺。這樣一來,作業完成的質量自然很差了。

這天,小雷正在寫英語作業時,可他此刻心裏麵卻想著待會兒要去找隔壁鄰居下圍棋的事情,不過,這份英語作業要是不完成的話,媽媽或許是不會讓他出門的。所以,小雷在凳子上如坐針氈,本來這份英語作業就比較有難度,不是這麼容易“搞定”的。就這樣,小雷一會兒歎氣,一會兒又跑去冰箱拿東西吃,就是不能靜下來寫作業。

媽媽注意到孩子的狀態了,她微笑地詢問道:“怎麼了?今天凳子上長蟲子了?”

小雷不好意思地搖搖頭。

媽媽繼續說道:“孩子,我希望你能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做作業也是一樣,完成作業後也就可以痛快地玩了,對嗎?好好專心寫作業吧。”

小雷聽罷媽媽的話,靜下來好好答題了……

生活中,很多孩子在學習上容易分心,注意力渙散,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有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麵的原因。其中客觀原因包括:與學習無關的刺激物的幹擾、學習上單調或遇上困難、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環境不好等。主觀原因包括:缺乏學習上的興趣和信心、自身注意力差、身體或情緒不好、不理解學習的內容、自控能力差等。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分心的表現形式有:東張西望,心不在焉,人在曹營心在漢,坐立不安,情緒波動大,對學習產生反抗或淡漠的態度。

對於以上情況,父母該怎麼做呢?

首先讓孩子明確學習的目的,激發他主動增強學習的自覺性。要告訴孩子:“做作業時就要一心一意,完成作業後也就可以痛快地玩了”,這樣孩子自然會分清事情的先後順序,安心寫作業了。當然隻是這樣還不夠,此外,父母還要盡力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孩子學習的環境要安靜、整潔,住房盡量遠離喧鬧、空氣汙染的地方,環境的布置要簡樸,不要有過多的張貼和裝飾,學習環境中要有新鮮的空氣和充足的陽光,以減少學習環境中不良因素給孩子帶來的幹擾刺激。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學習某一門功課或完成某項工作時,對學習和工作的目的意義有清晰的認識,就會提高自覺性,加強責任感,集中注意力。即使注意力時有分散,也會立刻引起自我警覺,把分散的注意力及時收回。

當孩子出現學習分心的現象時,不要過分的指責,批評要細致耐心,簡明扼要,不要過分嘮叨,更不能對孩子進行身體上的懲罰和人格上的侮辱。注意力渙散與內外幹擾有關。外部幹擾,主要是指無關的聲音、分心的視覺刺激物,以及人們感興趣的事物等。內部幹擾,主要是指疲勞、疾病,與學習無關的思想情緒等。克服內部幹擾,除了要培養正確的思想、情感外,還要積極鍛煉身體,保持充足的睡眠,有意變換學習內容,避免用腦過度,防止身心過度疲勞等。克服外部幹擾,除了要盡量避免影響注意的外界刺激,例如工作和學習時把桌子清理幹淨,把收音機關掉,還要讓孩子有意識鍛煉自己的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