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誹之。”我們生活在這個變化萬端、真假難辨的社會。須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切莫讓自己在無意之中給別人樹成靶子。
法明是個年輕的比丘,在寺廟裏負責砍柴燒飯。由於性格剛愎自用,師兄弟們都喜歡捉弄他。
有一日,天氣炎熱異常,法明煮了一鍋清湯,叫師兄弟們來喝。其中一碗湯裏有一隻死螞蟻,師兄弟們異口同聲地說:“好好的一碗湯卻被一顆鼠糞所玷汙了。”
法明聽了怒氣衝衝地把湯全倒掉了,接下來的數日都悶悶不樂。禪師知道後把他叫到禪房說道:
“知道他們為什麼捉弄你嗎?那是因為你性格太剛愎自用。所以,經常會與大家意見相左。”
法明聽了,恍然大悟。從那之後,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
社會中到處充滿競爭。
任何競爭都需要勇氣,也更需要策略,而其中最大的策略就是在殘酷無情的競爭中保持低調做人的本分。
這是一種必要,否則就很可能招致災禍。
漢更始元年,劉秀指揮昆陽之戰,震動了王莽朝廷。然而,劉秀兄弟的才幹也引起了更始皇帝劉玄的嫉妒。劉玄本是破落戶子弟,投機參加了農民起義軍,沒有什麼戰功,自當上更始皇帝後,又整日飲酒作樂,不事朝政。劉玄怕劉秀兄弟奪取了他的皇位,便以“大司徒劉糸寅久有異心”的莫須有罪名,將立有戰功的劉糸寅殺害了。劉秀接到兄長劉糸寅被殺害的消息,幾乎昏厥,但當著信使的麵仍極力克製自己,說道:“陛下至明。劉秀建功甚微,受獎有愧,劉糸寅罪有應得,誅之甚當。請奏陛下,如蒙不棄,劉秀願盡犬馬之勞。”轉而,劉秀又對手下眾將說:“家兄不知天高地厚,命喪宛縣,自做自受。我等當一心匡複漢室,擁戴更始皇帝,不得稍有二心。皇帝如此英明,漢室複興有望了。”劉秀的這種虔誠態度,感動得眾將紛紛淚下。
劉秀突然遭此打擊,自然難以忍受。然而他心裏清楚,劉玄既然殺了兄長,對他劉秀也難以容得下。此後,劉秀對劉玄更加恭謹,絕口不提自己的戰功。劉秀的行動,早已有人密報給劉玄。劉玄在放心的同時,覺得有些對不起劉秀,便封劉秀為破虜大將軍,行大司馬之事。並令劉秀持令到河北巡視州郡。劉秀借機發展自己的力量,定河北為立足之地。更始三年初春,劉秀實力已壯大,便公開與劉玄決裂。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己未日,劉秀登基,是為光武帝,建國號漢,史稱東漢。此時,劉秀隻有32歲,正是年輕氣盛、成就大業的時候。以屈求伸,“忍小憤而就大謀”,終使劉秀化險為夷,創建了東漢王朝。
低調做人有時也是一種有效的自我保護策略。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運用這一策略擺脫危險的實例。曾經有過這樣一件事:一小孩被人販子給拐走了,他起先拚命反抗,後來猛然想到父母時常教導他不可急躁、不可蠻幹,凡事都要動腦,用智慧戰勝困難的叮嚀,再掂量一下自己也遠非人販子的對手。於是,他裝出一副貪吃好玩、不諳世事的樣子,對人販子的吩咐也是樣樣照做,還主動與人販子搭訕。幾天之後,人販子對他的監視明顯放鬆了。一天,當人販子帶著他在轉賣路途中路經一個城鎮的交通崗時,這個小孩趁人販子不備,跑到交通警察身邊,從而得以回到父母的懷抱,並且協助公安機關抓獲了人販子。這個小孩裝憨賣傻、不事張揚、不求對抗的做法,正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正是這一策略,使得這個小孩避免了被拐賣的厄運,同時,也免受人販子的淫威和暴力之苦。所以,在處於被動境地時一定要學會藏鋒斂跡,裝憨賣乖,千萬不要把自己樹成對方射擊的靶子。
越是突顯的東西就越容易被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