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道迷途(1 / 1)

陽春三月,萬物複蘇,春日的陽光照的人懶洋洋的,田野裏的野草也泛起了綠芽。通往關外的古道上,古道旁的古柳樹已冒出了新芽,樹下倚靠的少年伸手折下了在風中搖曳的柳枝。雖然他滿臉的風塵,炯炯有神的雙眼卻透出來專注,他輕輕的搓揉著這根柳條,然後小心翼翼的抽出柳條心,用別在腰間的小刀刻起來,不一會一隻簡單的柳皮哨就做好。少年叼起柳皮哨吹起來,聲音雖然不是很動聽,甚至吹不出什麼調子,但少年的臉上卻露出開心的笑容……

少年一邊吹著哨子一邊,繼續漫無目的向前走去。柳皮在嘴裏生出了苦味,少年咽了咽口水,用袖子輕輕擦了擦額上的汗水。“回家去吧!”少年心中不禁想到,母親一定又做了飯,飯菜的香味似乎飄了起來,少年不禁又咽了咽口水。隻是,少年的雙腳卻依然向著前方走去,他停不下來,因為他是離家出走,他即不想向古板的父親投降,也不想娶那個蒙族姑娘阿茹娜。在那天晚上,鐵匠師傅和他告別,對他說:“我們緣分已盡,有機會到江湖看看。”然後就消失在了夜色中,於是他帶上了師傅留下的銀子和刀,趁著夜色開始了江湖流浪的旅程。

少年名叫金九生,住在小石村,父親是一個秀才,在村子裏做教書先生,很受尊敬。小石村處在蒙漢交界處,村子也是蒙漢混居。金先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金久生從小頑劣,不喜讀書。五歲那年,一天晚上躲到一街之隔的魏鐵匠家玩捉迷藏,看見了飛簷走壁魏鐵匠,驚為神人跪下磕頭不止。

魏鐵匠本是江湖一等高手,卻因比武失敗,心灰意冷隱居於此,當夜正逢武功大進,便在院中走了便輕功。魏鐵匠隱居在此二十餘年孤身一人,也倍感寂寥,九生常來玩耍,魏鐵匠很喜歡這個聰明又善良孩子,恰逢被九生撞見自己練功,便動了收徒之念,一番威逼利誘之下九生成了魏鐵匠的徒弟。

金先生見兒子無心功名,且屢教不悔,小小年紀就自作主張的拜了一個鐵匠當師傅,氣的要將兒子逐出家門。魏鐵匠在十裏八村素有好名,親自登門遊說,加上九生母親勸說:“學一技之長能養家”,才點頭同意,行了拜師禮,開始了十三年的學藝生涯。

鐵匠門向來單傳,一代隻傳一人,魏鐵匠既無兒女,又十分喜歡九生,便將畢生所學傾囊相受。十三年的打鐵習武,金久生長的了一米八的個頭,健碩魁梧,比師父魏鐵匠還高出半頭,硬朗的臉龐,眼神中常常透著專注和淩厲,下巴上長出了幾根胡須,象征著少年九生的成熟。

魏鐵匠知道九生學藝已成,卻還需要江湖曆練,但又不忍破壞九生的婚事,於是便留下了銀子和那口與自己縱橫江湖的奔雷刀,孤身離去……

九生離家數月,本以為一入江湖,憑著一身本事,可以行俠仗義,快意江湖,可是天地雖然更廣闊了,道路更悠遠了,可是但卻找不到江路在哪,於是隻能按照師傅講的江湖故事,去關內找找江湖。

又到了岔路口,九生抖了抖粗布長衫上的塵土,取下背上的奔雷刀墊在地上,坐在刀上取出包袱裏的幹糧,就著路邊的溪水填飽了肚子“還別說這刀坐著還不錯”,九生心裏想著,“要是師傅知道我把這刀當凳子坐一定會氣的暴跳如雷的,這可是他的寶貝”,想到到師傅,心中去不禁難過起來,九生坐到石頭上,用手掂量了一下這把刀,“還挺沉,平時背著倒不覺得這麼沉!”九生自語道。

這把刀,刀長一米有於,刀頭寬5寸,刀尾3寸,刀背有一指厚,粗獷的青銅獅子刀柄護手,刀刃閃著寒光,黝黑的刀身,整齊的刀尖,正把刀顯得更有厚重而有力,像一把加大號的砍刀。

“幸虧這些年跟著師傅打鐵,每次累的不行時,按照師傅交的方法呼吸總能能慢慢好起來,到了這幾年打鐵不再會有累的感覺了,好像自己力氣使不完一樣,不然自己還真用不了這把大刀”。九生一邊想著,一邊等著了路過的人,可是今天他的運氣似乎不怎麼樣,日頭掛在山頭了,也沒有可見一個路人,九生隻好抖了抖身上的塵土,拋了銅錢,選擇路口,繼續漫無目的走向前方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