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以其宏大的規模、雄偉的氣魄成為舊石器時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被譽為“史前西斯廷小教堂”。《受傷的野牛》是阿爾塔米拉的洞穴壁畫中最引人注目的,被公認為世界美術史上原始繪畫的代表作。
關於繪畫的起源,一直是個古老而又有趣的話題。在原始藝術作品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畫在岩石和洞穴上的壁畫。西班牙阿爾塔米拉的洞穴壁畫正是這種史前藝術的最好例證。
1879年,一個名叫蒙特烏拉的工程師在西班牙北部偶然發現了一個岩洞,岩洞的頂端繪製著大量栩栩如生的動物,有奔跑的、有長嘶怒吼的、有受了傷半躺著的。這些壁畫中描繪的動物太生動逼真了,工程師不禁驚訝異常,於是將這個發現公諸於世,引起了西班牙考古界的極大關注。引譽世界的阿爾塔米拉岩洞壁畫就這樣被發現了。
起初,人們不相信這是原始人類的作品。因為從世界各地的洞穴壁畫來看,原始人類的藝術成就是十分低下的,它既幼稚又樸拙,大多線條呆板,比例不當。而阿爾塔米拉岩洞壁畫線條活潑、色彩鮮豔,而且布局合理、疏密有致,使人難以相信這是3萬年前的作品。此後,阿爾塔米拉岩洞壁畫一直頗受爭議,西方美術界一度認為這些壁畫是近代人類的偽作。直到1902年,經考古學家用新方法審定,才證實這些壁畫的確是3萬年前的作品。
阿爾塔米拉岩洞長270米,大部分壁畫集中在長18米、寬9米的入口處。經考古學家證實,這些壁畫為公元前3萬-前1萬年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古人繪畫遺跡,被稱作“馬格德林文化”。這些壁畫多是簡單的風景草圖和分散的動物畫像,如野牛、野馬、野豬、山羊、鹿等。每一種動物都描繪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尤其讓人稱奇的是當時的“畫家”細膩的筆法和用赭石、紅、黃、黑等有限的顏色畫出了各種各樣的動物的鬃毛,又巧妙利用岩洞內凹凸不平的牆壁表現動物的形態,產生出驚人的藝術效果。
在阿爾塔米拉岩洞壁畫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那幅被稱為《受傷的野牛》的壁畫了。這幅壁畫長達2米,刻畫了野牛在受傷之後,瞪大眼睛,蜷縮一團,掙紮著企圖逃脫的情景。這幅畫筆法嫻熟,形象逼真,準確有力地表現了動物的結構和動態,被公認為世界美術史上原始繪畫的代表作。從現在的畫跡來看,這頭野牛顯然是先勾線後塗色的,色彩以赭紅與黑為主,還帶有黃和紫,所用原料都是天然礦物顏料。在繪製前,顏料是用動物的脂肪和血調和過的。當時所用的“畫筆”可能是苔鮮類植物,或者是獸毛。據考古發現,那時的“畫家”已會用鳥的骨管把顏料粉末吹到岩壁上去的吹畫法。由此可見,原始人類就已經表現出很高的繪畫技巧。
除了壁畫之外,阿爾塔米拉岩洞附近地區還出土了大量動植物化石及各種石器、陶器、鐵器和青銅器等珍貴曆史文物,充分體現了始前的文明,被稱為史前“西斯廷小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