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毛遂自薦
大街上,報童一邊靈巧地穿過熙熙攘攘的人流,一邊揚著手中的報紙,高聲喊道:“賣報,賣報!看萬國大劇院上映最新美國洋片;看大世界遊樂場請來葡國馬戲團;看昆曲名伶小鳳仙獻藝滬上,在燈市口戲院上演全本《牡丹亭》……”
一位西裝革履、氣宇軒昂的年輕人緊盯著街上川流不息的轎車、黃包車,終於瞅個空兒,飛也似的穿過了馬路,來到了對麵怡和洋行的門口。正當他舉步邁上水門汀的台階之時,就聽到有人操著語調古怪的漢語叫道:“站住!你的,幹什麼?”
那位年輕人抬頭望去,隻見一個纏著頭巾、滿臉橫肉的印度阿三正惡狠狠地盯著自己。
上海的各家洋行、飯店和酒樓,都喜歡用白俄做門衛。俄國十月革命之後,許多被剝奪了財產的白俄貴族流落到了臨近的中國。為了生活,昔日的公爵夫人、伯爵小姐們不得不放下身段,去妓院陪客人吃花酒;男人們就憑借著人高馬大的身材優勢,當起了門衛,穿上一身筆挺的製服,兩排黃銅紐扣擦得鋥亮,要多氣派有多氣派。有的還當真是當年的貴族、沙俄將軍,舉手投足自帶三分威嚴,越發顯得氣宇不凡,更能烘托出洋行和飯店的派頭,足以震懾那些囊中羞澀的人不敢輕易上門問津。惟獨怡和洋行的門衛用的是印度阿三,大概是因為怡和洋行發家靠的是從印度販運鴉片到中國,吃水不忘掘井人,要力所能及地關照大英帝國的那幫窮親戚。
怡和洋行的這位印度門衛二十年前吃膩了家裏的咖喱煎餅,跟著一位英國紳士來到中國撈世界,先在租界巡捕房做事,因私自吞掉了從鴉片販子那裏收來的常例,被上司革去了差事,後經人介紹,來到怡和洋行做起了門衛。由於做過巡捕,他始終保留著一些職業習慣,不但經常凶神惡煞地把那些湊到洋行門前來討錢的小赤佬一腳踢出一丈開外;還時刻警惕地盯著過往的行人,提防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混進洋行。他早就注意到那位橫穿馬路、朝洋行走來的年輕人了。在上海灘,穿西裝而不坐轎車、黃包車的華人,不是拆白黨(注),就是老千。尤其是他注意到那位年輕人長得細皮嫩肉,打扮得洋派十足,穿著一身筆挺的西裝,腳蹬三接頭的白皮鞋,頭發梳得一絲不亂,上麵還抹得油光水滑,就越發起了疑心,當那位年輕人想要進入洋行時,立刻被他厲聲喝住了。
那位年輕人輕蔑地瞥了他一眼,用地道的英語說道:“我有事要見你們的總經理湯姆遜先生。”
那個印度阿三到中國來十幾年了,從來沒有聽到過哪個華人能說這麼一口流利的英語,還帶著一點傲慢的倫敦腔,象極了當初把自己從家鄉帶出來的那位英國紳士,趕緊收起了輕慢之心,改用英語問道:“先生,請問您預約了沒有?”
“預約?”那位年輕人輕蔑地說:“威廉先生對我說,我可以隨時去見湯姆遜先生!”
說完之後,他不再理會那個印度阿三,三步並作兩步地拾階而上,進了洋行的大門。
那個印度阿三沒有再敢阻止那位年輕人進入洋行——盡管他不知道那位年輕人所說的“威廉先生”是誰,但他以前聽人說過,一百年前,創辦怡和洋行的兩位英國人之中,有一個就姓“威廉”。加之他在上海灘混了二十年,象長得那麼帥,又能說一口地道的英語的拆白黨還真是沒有見過幾個。或許那位年輕人認識老威廉的孫子、重孫子或是他們的太太小姐也說不定……
怡和洋行不愧是上海灘數一數二的大商號,走廊裏來來往往的都是西裝革履的職員。那位年輕人輕易就打聽到了總經理室,站在門口,稍稍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就舉手敲響了房門。
湯姆遜先生是一位六十多歲、頭發花白的蘇格蘭籍人,盡管不是正宗的英國人,卻得到大英帝國女皇的垂青,受封為爵士,自然也就把英國紳士的傲慢學了個十足。見到來人並不是公司裏的職員,而是一位二十出頭的華人青年男子,他不禁拉長了臉,先用鼻子哼了一聲,才拖長了音調,問道:“閣下有何貴幹?”
那位年輕人英俊的臉上露出了真誠的笑容:“湯姆遜先生,請允許我先做個自我介紹:鄙人許雲龍,畢業於美國克萊登大學金融專業,日前歸國,來貴公司謀個差事。”
許雲龍那一口流利的英語能鎮得住印度阿三門衛,卻無法使大英帝國爵士湯姆遜將那張刻意拉長的撲克臉稍微變得和藹一點。他依然語氣傲慢地說:“許雲龍先生,你這種被中國人稱為‘毛遂自薦’的求職方式倒真象是美國人的作風。不過,我們怡和不是貴國那些票號、錢莊和商鋪,從來不接受這樣的求職申請。別說你畢業於我從未聽說過的什麼‘克萊登大學’,就算你有牛津、劍橋的學位也不行!”
許雲龍臉上的笑容沒有絲毫的停滯,說道:“盡管我熱愛我的祖國,可我還是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票號、錢莊需要的不是金融專業人士,而是賬房先生。但是,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賬房先生的某些技能,大概貴國的牛津、劍橋大學也未必能教會他們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