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賈島的詩心之旅》(1 / 1)

在中唐時期,一個名叫範陽的地方,賈島出生在了一個貧寒的家庭。他自幼聰慧,但命運似乎並未對他展露過多的笑顏。

賈島年少時,便對詩書有著近乎癡迷的熱愛。家中那幾本破舊的書籍,被他翻來覆去地誦讀,直至書頁磨損。然而,貧困的家境無法支撐他去拜師求學,他隻能依靠自己的摸索和領悟,在詩詞的世界裏獨自探尋。

一日,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賈島簡陋的小院裏。他坐在破舊的木桌前,手中握著一支自製的毛筆,眉頭緊鎖,苦苦思索著詩句。此時,他的心中滿是對外麵世界的向往,渴望能有機會一展才華。

“阿爹,我想去京城闖蕩一番,或許能尋得機遇。”賈島終於鼓起勇氣對父親說道。

父親看著他,眼中既有欣慰又有擔憂:“兒啊,京城路途遙遠,此去艱難,你可要想好了。”

賈島堅定地點點頭:“阿爹,我不怕,我相信憑借我的詩才,定能有所作為。”

帶著簡單的行囊和滿懷的憧憬,賈島踏上了前往京城的漫漫路途。一路上,風餐露宿,但他心中的那團火卻越燒越旺。

終於,京城的繁華出現在了他的眼前。車水馬龍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讓賈島既興奮又有些惶恐。他在京城的一角找了個便宜的住處,開始四處打聽文人墨客的聚會。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賈島得知了一個詩會。他精心準備了自己的幾首詩作,滿懷期待地前往。詩會上,才子佳人雲集,大家吟詩作對,氣氛熱烈。賈島站在一旁,靜靜地聆聽著,心中暗自讚歎。

終於輪到他展示詩作了,他有些緊張地走上前,清了清嗓子,開始朗誦。然而,他的詩作並未引起太大的反響,甚至有人還露出了不屑的神情。

“這也能叫詩?平淡無奇,毫無新意!”一個尖銳的聲音響起。

賈島的臉瞬間漲得通紅,他想要辯解,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在眾人的嘲笑聲中,他默默地離開了詩會,心中充滿了失落和沮喪。

“難道我真的沒有才華?”賈島在寂靜的小巷中喃喃自語。

但他並未因此放棄,反而更加刻苦地鑽研詩作。他常常在深夜裏,對著一盞孤燈,反複推敲著每一個字,每一個詞。

這一日,賈島騎著毛驢走在京城的大街上,心中還在構思著新的詩句。毛驢慢悠悠地走著,賈島的思緒早已飄遠。

突然,毛驢撞上了一輛華麗的馬車。馬車上的官員掀開車簾,正欲發怒,卻見賈島神情恍惚,口中還念念有詞。

“大人,饒命!我……我在想詩句,一時走神了。”賈島連忙道歉。

這位官員正是韓愈,他見賈島如此癡迷於詩,心中不禁起了好奇:“你在想什麼詩句,說來聽聽。”

賈島便將自己正在構思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句詩說了出來,並苦惱於用“推”字還是“敲”字更好。

韓愈聽後,思索片刻,說道:“‘敲’字更佳。月夜寂靜,敲門聲更能凸顯出環境的清幽,也更有韻味。”

賈島聽後,恍然大悟,連連道謝。從此,他與韓愈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韓愈的指點和鼓勵下,賈島的詩藝日益精進。

經過多年的努力,賈島的詩作終於開始在京城流傳開來。他的詩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深刻的內涵,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和讚賞。

然而,賈島的性格依舊孤僻,他不善於迎合權貴,隻一心沉浸在自己的詩歌世界裏。這也使得他在仕途上一直不順。

一次,賈島參加一個權貴的宴會。宴會上,眾人皆阿諛奉承,唯有賈島獨自飲酒,默不作聲。

權貴見狀,心中不悅,故意刁難他:“聽聞你詩名遠揚,今日在此,可否即興賦詩一首,讓大家開開眼?”

賈島微微仰頭,看了一眼權貴,冷笑一聲:“大人,詩乃心聲,怎能隨意為之。”

權貴臉色一變,怒喝道:“大膽,竟敢如此無禮!”

眾人紛紛指責賈島不識抬舉。但賈島卻毫不在乎,轉身離開了宴會。

盡管在世俗的眼中,賈島是個怪人。但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內心,用詩歌抒發著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歲月如梭,賈島的頭發漸漸變白,但他的詩心從未改變。在一個寧靜的夜晚,賈島坐在窗前,望著天上的明月,緩緩地閉上了眼睛。他的一生,都在追尋著詩歌的真諦,雖曆經坎坷,卻從未後悔。

他的詩作,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曆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永遠照亮著後人在詩歌道路上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