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星座大觀(五)(2 / 3)

每年1月6日晚8時,英仙座上中天,其範圍為,赤經:1時26分—4時46分,麵積為615平方度。亮於6等的恒星有122顆。其中2等星兩顆,3等星彌,4等星15顆。英仙座所在的星區相當於我國傳統星座係統中的大陵、天船和卷舌3個星官。

美國雙星觀測家伯納姆曾指出,該星區實際是一高度分散的疏散星團,但未給以命名,英仙座均屬於該星團的成員。英仙座中名大陵五,是顆著名的食變星,最亮時2.12等。英仙座意為“妖魔因它亮度有變化引起古代阿拉伯人的注意而獲得這個惡名。5顆3等星為英仙座,中名天船二,是1顆亮度為2.93等的巨星。

距離我們110光年,絕對星等為0.3等,半徑為太陽半徑的8.2倍。英仙座8星,亮度為3.01等,是1顆85型巨星,半徑為太陽半徑的2.9倍,絕對星等為2.2等,距離360光年,它是1顆變星,亮度變化於2.993.04等之間,屬於仙後座變星,這是一類有不規則光變的激變變星。英仙座6星,中名卷舌二,是主序星,視星等為2.89等,座離360光年,它是1個雙星,主星2.89等,伴星8.1等。

英仙座(星,中名卷舌四,是距離為1700光年的81型超巨星,視星等為2.85等,絕對星等為—5:7等,半徑為太陽半徑的55倍,光度為太陽光度的15000倍!英仙座?星,中名大陵六,是亮度為3.39等的紅巨星,絕對星等為0.5等,半徑為太陽的40倍,距離為400光年,它是顆半規則變星,在50天的時間內,亮度由3.30等降低到4.0等。

在古希臘神話故事中,英仙座是英雄帕修斯的化身。帕修斯是天神宙斯的兒子。智慧女神雅典娜讓他設法取來怪物美杜薩的頭,並答應事後將他提升到天界。美杜薩的每根頭發都是毒蛇,誰要是被她看上一眼,就會變成一塊石頭。帕修斯拿著智慧女神給他的閃亮盾牌,與美杜薩作戰終於取下了她的頭,他騎著飛馬脫離險境,並在返回途中用美杜薩的頭將海怪變成石頭,解救了公主安德洛美達(仙女座),並且與公主結了婚。最後他將美杜薩的頭獻給了智慧女神。女神實踐了她的諾言,將帕修斯升到天上,給他一個榮耀的寶座一一英仙座。帕修斯在天空中,仍然手提美杜薩的頭,一副英武氣概。

英仙座簡寫為是古希臘神話中大英雄帕修斯的名字。帕修斯是天神宙斯和阿耳戈斯國的公主達娜所生的孩子,由於國王曾得到神諭說,他將死在自己的外孫手中,因此,國王得知自己女兒生了孩子之後,便將她母子裝在一個大木箱中投入大海,天神宙斯不忍心看到自己的情人和孩子被波濤吞沒,便使木箱流到塞裏福斯海島上,被島上的人救起,海島的國王把帕修斯收為養子井用心培養他成為一名勇士。

帕修斯將寶貝送還給原來的主人後便攜帶妻子回到自己的祖國。那位阿耳戈斯國王看到自己外孫歸來,想起那個可怕的神諭。便悄悄躲到鄰國去了。後來帕修斯為尋找外公也來到這個國家,在一次體育競賽中,帕修斯祐出的鐵餅神差鬼使般地擊中前來觀看比賽的阿耳戈斯國王的頭。智慧女神實踐了她的諾言,將帕修斯提升到天界,成為英仙座,安德洛美達成為仙女座。

英仙座中最著名的天體是食變星大陵五。1782年英國天文學家古德裏克首次發現大陵五的亮度有周期性的變化,並測定出周期為2日20時45分鍾,1784年更精確地測定出光變周期為2日20時49分9秒。不但如此,他還正確地提出猜測:亮度的周期變化是1顆暗星圍繞1顆亮星運轉,周期地遮蔽亮星所造成的。1880年美國天文學家皮克林根據這個假設計算出這雙星的軌道的大小,幾年以後德國天文學家沃格耳用光譜分析的方法勝利地證實了大陵五是一雙星。

這種因雙星互相遮掩而使恒星亮度發生周期性變化的叫食變星。大陵五的主星是一個88型主序星。絕對星等為0.4等,質量為3.7太陽質量,半徑為0.3太陽半徑;伴星是⑵型星,絕對星等3.1等,質量為0.8太陽質量,半徑等於3.4太陽半徑。當伴星走到主星和觀測者之間,就遮住主星使大陵五的亮度下降到3.3,特續約9.7小時。

在天體的西北處是著名的雙星團,英仙座和英仙座雙星團。前者亮度4.4等,距離7010光年,視直徑,有成員星300顆;後者距離8080光年,視星等為4.7等,星數為240顆,視直徑也是抑。英仙座還有兩個列入梅西耶星團星雲表中的天體,一個是船41039),它是一個由60顆恒星組成的疏散星團,距離1390光年,視星等為5.2等,視直徑為30。

每年8月7日到15日期間,可以看到有名的英仙座流星雨,流星雨極盛日期在8月10日到8月12日。因為8月10曰是聖神的節日,因此,西方人把這一流星雨。流星雨的輻射點在英仙座7星附近,所以稱為英仙座了流星雨。曾經在1779、1834、1836、1839年有過盛大的出現。這一流星雨現象是1862年出現的彗星所造成的。這顆彗星沿著它的運行軌道撒下無數的塵埃。地球在每年8月上旬穿過該彗星軌道,這些塵埃物質受地球引力影響而進人地球大氣,由於和大氣分子碰撞摩擦而燃燒發光:於是我們便看到許多流星。

武仙座

武仙座是夏季夜空中一個龐大的星座。它北接天龍座,南連蛇夫座,東鄰天琴座,西鄰北冕座和牧夫座等。武仙座中沒有1顆2等以上的亮星,但有相當多的3等星和4等星。因而看上去並不很弱。要找到武仙座,可以順著北鬥七星的鬥柄曲線方向,向西南延伸,就可碰到1顆橙黃色的亮星,即牧夫座的大角星。由大角星向織女星引出1條直線,途中會遇到兩個星座。第一個是由7顆星組成的半環形的小星座—北冕座,第二個就是靠近織女星的武仙座。

北半球觀測者如果麵南而立,看海格立斯的形象是頭朝下、腳向上倒立的。位於海格立斯頭部的是1顆3等星—星,它的上方是4顆3等星和2顆4等星所連成的II形的軀體,再往上是分開的兩腳,左膝前閃光的星是天琴座的。星織女星。

在武仙座中,有1個著名的113球狀星團。星團內有30多萬顆星星,它們密集成為一個直徑為35光年的巨大球體,看上去相當於4等星的亮度。1934年,在這裏曾觀測到一次十分耀眼的新星爆發,它的亮度曾達到一等。

武仙座是顆3等星,中名叫帝車,在我國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一次,後漢光武帝和大臣嚴子陵同床而眠。第二天,禦前天文學家報告,有客星侵犯帝座,就是指武仙座。這個故事當然是無稽之談。阿拉伯語意為“跪下的男人的頭”。它是由3.20等的型巨星(兩)和5.41等的05型巨星(電)組成的雙星。其中,叫的距離620光年,絕對星等為3.2等,光度為太陽光度的1500倍,雙星的角距為擴.6,軌道周期約3600年。

在武仙座中,最著名的天體是旭13球狀星團,它在武仙座(和1之間靠近1星的地方。它是北天中最為明亮的球狀星團,亮度為6.4等,距離為24000光年,用小望遠鏡就能看到它。英國天文學家赫歇耳把它形容為好像玻璃球中儲滿星星,自成一體係,與外邊的諸星無關。1702年首先為德國天文學家柯爾希發現,1714年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無意中也曾觀測到,1771年後法國天文學家梅西耶才將它編入自己的星團星雲表,列為第13號。

1934年在武仙座:東邊約4度處發現一次新星爆發,最亮時視星等達到1等左右,這顆星又叫武仙座的。現在已變成14等的暗星了。此外,1960年和19&年武仙座中都觀測到新星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