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傳九等人帶鳳國大軍凱旋歸來,捷帝自然要舉行犒賞三軍的儀式。
那些在戰場上立下功勞的人,都一一得到升職與賞賜。朱傳九、楚戰雲和胡緋緋的將軍之職也正式得到了捷帝任命,並各賜予將軍府一座,還有一些其他的賞賜。
這次軍方失去了三個掌實權的人物,本是那些文官趁機打壓武將的好機會,誰知道捷帝竟然破格讓幾個年輕的後輩接手了這些實權。這不得不讓朝中的那些文官有些擔心,不說這幾個年輕人是否有能力統帥三軍保家衛國,光是她們年輕人沒有閱曆這一點,就很難放心她們手中握有大權,一旦她們一時衝動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則國家必亂。
所以朱傳九剛剛獲得賞賜後的第二天,她就遭到了滿朝文官的彈劾,三個人中隻有她沒有背景,也隻有她有把柄被人抓在手裏。
張婕那日威脅朱傳九要了馬匹和盤纏就是為了趕到都城告狀。她是一縣縣令,無論是將朱傳八等人打入大牢還是將她們斬首,她都是有法可依的。而朱傳九阻止她將朱傳八等人斬首,算得上是劫法場,此罪一;將她這個縣令趕出青縣,這是以將軍的身份橫行霸道,此罪二;在沒有得到陛下的聖旨前擅離戰場,這是逆旨,此罪三。三罪並罰,張婕相信就算朱傳九立下再大的功勞,就憑這些也足夠將她拉下馬!
來到都城,她當然不會去找她的嶽母淩月,而是找上了秦亞思。
秦亞思本來做了糧草先行官,負責收集各地糧草送往戰場。她跟朱傳九本來就有過結,見她被封了將軍要去攻打瑤國,就想在後方糧草中趁機做點手腳,讓她吃個敗仗。誰知道搜集糧草的過程中,她發現了各地嚴重的旱情,如果不及時救援,國內很可能在接下來的日子鬧饑荒。為了表功,她隻得放棄陷害朱傳九,將這件事上奏給捷帝。因此她被調回了都城,在督察院做了禦史言官。
張婕找上她,兩個人正好一拍即合。秦亞思還擔心她一個人不夠分量,又把她母親秦丞相也拉上了。秦丞相本就對捷帝封這麼年輕的人當將軍有反感,這次有了朱傳九的把柄,哪有不上陣一起打壓她的道理?
在朝堂上,朱傳九聽到群臣一個個數落她的罪狀,就忍不住爭辯,指出張婕身為縣令,在青縣一手遮天,誣陷她的家人,甚至還判了死罪,作為親人,她不的不趕回去救人。
針對她的辯解,秦丞相早有應對,陳述張婕一切都是依法辦案,絕無誣陷之理,接著還不斷的有人站出來作證,證明朱傳八等人被判死罪是有根有據的,朱傳九所謂的冤枉全部是她歪曲事實的說法。
朱傳九一張嘴哪裏說得過朝中那麼多人?雖然也有人幫她,不過跟那些平時一個個能言善辯的文人比較起來,還是落了下風。
正當她氣得咬牙切齒之際,朝堂上忽然聽到有人稟告太後駕到。
朱傳九還沒弄清這個太後是誰,不過朝堂上的眾臣卻是因此而安靜了下來,不再為朱傳九的事爭辯。
來人正是沈書雅。
寧帝駕崩,他這個帝後自然升級為太後了,隻不過他仍然是住在帝後寢宮罷了。
而隨著捷帝頻繁出入帝後寢宮,她們之間的曖昧關係已經人盡皆知了。隻不過現在處於非常時期,朝中大臣們都對沈書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