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嬴政登基(上)(1 / 1)

清晨,陽光還是和往常一樣升起,慢慢照亮整座鹹陽城。

今日的鹹陽城感覺有點蕭索,放眼望去,家家戶戶都掛著白幡,一片愁雲慘霧。一股悲傷的氣氛在城中蔓延開來,仿佛在訴說著某位大人物的離去...

鹹陽宮正殿,秦王秦異人的屍體就躺在這裏。華陽太後,趙姬母子身穿孝服,高坐在王座左右。文武大臣身披重孝分列兩旁,寂靜無聲。當欽天監從大殿外進來時,丞相呂不韋突然出列說道:“啟稟太後,吉時已到,眾王公大臣皆已到齊,可以開始了。”

華陽太後點點頭,對著太史令章程說道:“太史令,宣讀遺詔吧!”

原來昨天夜裏,秦王突然人事不省。太醫束手無策,宮中頓時亂作一團,連華陽太後也被驚動了,從紫壽宮趕到了鹹陽殿。

中午時分,宮中傳出消息說秦王快不行了,滿朝權貴人心惶惶,紛紛討論下一步該怎麼辦的時候,這時突然傳來了太後的懿旨,傳文武百官,世家貴族紛紛至鹹陽宮覲見。

文武大臣來到鹹陽宮後,秦王秦異人尚有最後一口氣。秦王臨走之時,委托丞相呂不韋,大將軍蒙敖,宗正嬴文三人輔佐太子登基,協助太子打理朝政,最後拿出遺詔交給華陽太後,希望能得到太後的支持。

華陽太後雖非秦王生母,但想起這麼多年對秦王的養育和教導之情,也讓她老人家止不住淚眼橫流。見華陽太後點了點頭,秦王微微一笑,閉上了雙眼。

秦王離去之後,在場的眾人無不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然而,他們深知國家不能一天沒有君主,於是文武大臣們紛紛強忍著內心的哀傷,迅速聚集在一起,開始商討秦王的身後之事以及即將到來的登基大典相關安排。

大殿之上,氣氛凝重而肅穆。大臣們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著各種方案和可能性。有人主張先為秦王舉行盛大的葬禮,以表達對他的深切緬懷。也有人認為應當盡快確立新君,穩定朝局。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和權衡利弊,最終眾人達成了一致意見。明日待秦王的靈柩發喪回宮之後,即刻為太子籌備登基大典,讓其順利繼承秦王之位。

說起這秦王秦異人,他的一生可謂充滿了坎坷與波折。年少時,他被迫前往趙國充當人質,過著寄人籬下、提心吊膽的生活。後來曆經千辛萬苦,終於逃回秦國。回國後的他又陷入了險惡無比的宮廷爭鬥之中,多次麵臨生死危機,但憑借著自身的智慧和勇氣,一次又一次地化險為夷。

秦異人繼位之後,更是兢兢業業,日夜操勞。他心係百姓疾苦,推行一係列仁政舉措,輕徭薄賦,整頓吏治,使得秦國的國力日益強盛。在他的治理下,秦國呈現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無論是軍事力量還是經濟實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正因如此,滿朝文武百官一致決定,賜予秦王一個尊貴的諡號——“秦莊襄王”,以此來彰顯他這一生的功績和偉大貢獻。

當太史令念完詔書後,文武百官下跪三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華陽太後說道:“諸位愛卿不必多禮。秦王大行,以後秦國的未來就交由諸位大人了。希望愛卿們全心輔佐太子,佑我大秦。”

“遵旨。”

百官們齊聲應諾。

欽天監出列說道:“啟稟太後,出殯事宜具已安排妥當,可以為大王舉辦大行了。

“秦王大行”

隨著鹹陽宮一聲嘹亮的呼號,秦國響起了送葬的哀樂。眾宮人把秦王的棺槨抬上車架後,大將軍蒙驁駕駛著馬車,緩緩地離開了鹹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