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朔迷離老曹家(1 / 3)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風雨四百年》更多支持!

第二章叱吒風雲曹孟德第一節樸朔迷離老曹家東漢桓帝永壽元年(公元155年)七月十八日,下午未時將盡,太學門前匆忙奔來倆位乘騎。離門口百步之外,豎立著《文官下轎武官下馬》警示牌,二人拴好馬匹,快步來到門口。和值警兵士點頭哈腰交談幾句,便有人快速向內通報。過了一會兒,有位公子哥兒模樣人物興衝衝樂嗬嗬走出來,此人身量不高,大約也就一米六五的樣子,但是條個兒挺順溜,氣質透著精明。兩個小廝趕緊向前一步說:“爺,大喜啊,夫人就要臨盆啦!快回家看看吧!”從太學出來向北,進入開陽門。這是京城洛陽偏東的一座南門。從太學到太尉府,這是一條最近的路。太尉府旁邊不遠的永福裏有一座幽深的深宅大院,黑漆大門雲母灑金,兩隻獸口吞環鎏金鋪首,金光燦燦,傲視來客,顯示出威嚴的氣勢,彰顯出這戶人家非凡的門第。門楣上書寫兩個金色大字《曹宅》;曹宅二字都是古籀(zhou4)體,尤其那個曹字,上麵寫成左右兩半,是並列的兩個‘車’字,下部是個似‘日’似‘曰’的字,就是一個正正方方的方圈,裏麵有一短橫,不跟左右相連,意思是車中端坐的一位將軍。到了東漢時代,‘曹’字的意思就是公府衙門下設的處室、科室,譬如:戶曹主管民戶、農桑、祠祀;兵曹主管軍事;辭曹主管訴訟;法曹主管郵政、驛站等等。太學回來的是曹府少主人曹嵩,字巨高,說他是官二代也可以,但是最恰當的稱呼應是‘宦二代’。‘宦’,宦官的‘宦’。——曹嵩的爸爸是中常侍、大長秋曹騰,是個宦官。——有的小同學也許不屑地一笑,說“淨瞎掰,宦官還會生兒子?”。咱們馬上補充奉告,是養子,非親生。你別少見多怪,明朝大宦官魏忠賢不但有幾十個兒子(養子),還有很多年輕貌美的妻妾呢?你饞啦?眼熱啦?哈哈,這就是‘權宦’!——不服不行。嘖嘖!——至於那些婦女的地位,自然沒法細究。按下曹騰的事暫且不表,先說曹嵩吧。申時晡(bu1),日落酉。要是冬天,日頭早該落了,這時正是七月中旬,天還長,酉時將盡,紅日還才轉到西南。正在坐立不安的曹嵩終於等來了產房消息:是一個兒子!曹嵩娶有三妻一妾,小妾年幼,沒有生養。正妻鄒氏兩年前生得一女,現在生了兒子,這就是曹家的嫡長子了,怎麼不讓夫妻心花怒放!全家主仆都給與獎賞,為的是讓大家好好照料母子平安。高興之餘,曹嵩心裏又有點不踏實,今年是乙未年,又是酉時生的,地支‘未’是羊,‘酉’是雞,羊啊雞的,這孩子將來能有出息嗎?於是請來一位高級卜師,算算看吧!隻見那師傅淨手焚香,取出周易卦具,寫了生辰八字,搖頭晃腦,念念有詞,然後大吃一驚,嘟噥著說“不得了,不得了!”曹嵩再三催問,卜師讓屏退左右,二人咬著耳朵說,“昇一日,落二日。”再三請他明示,卦師說“羊者,太牢之一。‘祥’之通義。並非不吉利也。日落酉時者,今日有落,明日有昇也!”再問他,為什麼‘昇一日,落二日’?卦師隻說‘天機不可泄露,日後自見分曉。’說完,也不領獎,揚長而去。新爸爸趕緊派人抱了重金,追出門去,早已不見人影。————誰知如今的這隻小羊羔,竟是後來曆史上的一隻叱吒風雲的大猛虎,他就是終結大漢王朝的魏武帝曹操。不過,周歲抓周以前,他還隻有小名:阿瞞、吉利。曹操為什麼乳名阿瞞,小名吉利?沒有曆史資料可查,推測會跟卦師的話有關,長子降生,誰不盼個‘吉利’?至於阿瞞嗎,可能是要瞞住那句太厲害的判語“昇一日,落二日”。也有人說,‘瞞’是迷瞪著眼的意思,鄒氏看到兒子隻知道眯著眼睛吃奶,就隨口叫他阿瞞;也有人說,是為了瞞住無常小鬼,別把寶貝兒子帶走;反正瞞字不是哄騙別人的意思,誰會叫兒子‘小騙子’啊?第二年七月十八,阿瞞周歲了,抓周時,一把漂亮的玩具寶劍正在他身旁,於是他順手撈起,登時把家人樂得夠嗆——這是撈權力啊!天生當官的材料。於是坐在正位的名義爺爺曹騰先生說“這孩子大名就叫‘操’吧,長大要有個好的品德、節操、操行。”實際上,中常侍、大長秋曹騰心裏真正想的,是否‘操控權力’?那就不得而知了。十五歲上,曹操有了字號“孟德”,正跟‘操’字匹配。曹操降生的第二年,曹嵩的二夫人顏氏也生了一子,取名曹德,字仲操,這不是和哥哥很配合嗎?曹操生在洛陽,他的祖籍卻是沛國譙郡,就是今日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但是,自從陳壽《三國誌·魏書·武帝紀》中記錄說“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後,曹操的身世就成了千古之謎,一直折騰了後世一千八百多年。曹操的老爹當了太監的養子,這在封建社會乃是很不光彩之事,曹魏王朝自然諱莫如深,於是就把一個曆史謎團留給了後世。從那以後,有人說,孟德是西漢丞相曹參之後,可能是奉承他們家丞相傳統的意思吧?又有人說,他是夏侯氏後裔,這就有點亂套,試想,曹操和夏侯氏結了那麼多婚姻,近親婚配,當時已經十分犯忌,曹丞相精明如彼,怎麼能如此胡鬧?!還有的說,曹騰的老爹是另一個大權宦曹節,這就更玄了。宦官收養子是為了繼承家業財產,如果找個養子還是宦官,那能繼承個鳥毛啊?好在近幾年有了新的證據,謎底逐漸揭曉了。(1)2009年末,安陽西高穴發現了所謂‘曹操墓’。搞得史學界和眾多史學愛好者興奮異常,好一陣忙乎,似乎‘七十二疑塚’的問題就要破解了。誰知折騰了好幾年,墳堆裏找到一顆曹奐的銅印,說明這是曹操的孫子——曹魏末帝曹奐墓葬,———孟德先生又跟大家開了一個玩笑!誰知他老先生正躲在哪裏偷著樂呢?不過,科學工作者還是具備鍥而不舍精神的,複旦大學幾位曆史學家、人類基因學家、曆史生物學家就此下了狠茬子,從全國找到一千餘名夏侯姓人士、操姓人士、曹參家譜人士、曹操家譜人士,提取了他們的染色體基因,將其與亳州元寶坑一號墓曹鼎相對照,得出了很有價值的結果。根據酈道元《水經注·卷二十三·陰溝水、汳水、獲水》一章記載,譙城南,有曹騰、曹鼎、曹熾、曹嵩的墓;酈先生還把他看到的曹家墓群殘留遺跡描述得十分細致;他把相關碑刻從頭到尾仔細閱讀,墓主生卒年代、下葬時間都寫得詳細明白。其中曹鼎之墓可給我們派了大用場。上世紀曹鼎墓發掘後,獲得兩顆牙齒,這次複旦大學研究人員從其中一顆提取到了曹家人的性別基因Y染色體,這個染色體隻跟男性有關,總是父子相傳,這就確定了如下事實:(1—1)的確存在一個02*--m268類型Y基因,正好在1880~2000年前相會,這和跟曹操生存年代相合;(1—2)曹操的族叔曹鼎就是這個基因。這說明曹操的老爹曹嵩是親族過繼,和外界無關。從而斷定了曹操與夏侯氏、曹參、操姓無關。(2)參照《後漢書》《三國誌》《水經注》《資治通鑒》等正史記載,進行分析歸納,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曹操世係表。曹萌(字漢豐)(78~138)↓———↓——————↓———————↓—————————↓—————)(字伯興)(字仲興)曹褒(字叔興)曹騰(字季興)(99~?)(101~?)103~166(105~160)|潁川太守小黃門、黃門從官、||中常侍、大長秋、||費亭侯(養子)——↓——↓—————↓——————————)↓—鼎瑜|嵩===熾==胤|;(130~)(121~?)(137~194)(135~175)(147~177)吳郡衛將軍司隸校尉太中大夫謁者河間相大司農司馬、長史尚書令大鴻臚侍中、|長水校尉|_____↓_________↓_____費亭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休之父)洪(女)操=彬=德=疾;仁=純適(漢丞相);|(子孝)(子和)(魏武帝)海(168~223)(169~216)宋奇陽大司馬黃門侍郎——↓——————————————侯——陳侯————議郎——休高陵亭侯(2)曹萌與曹節。曹操的曾祖是誰?陳壽先生對此犯迷糊,還犯了胡說八道的大毛病,實在有辱他的清譽。陳壽一會說,不知道曹操祖上來曆,一會兒又說他是西漢丞相曹參的後代。具體根據呢?拿不出來。最不可容忍地是,弄不清曹節是誰,愣把曹節安排給曹操當曾祖,還把曹節誇得一朵花似的。作為史家‘秉筆直書’的優良傳統,蕩然無存,叫人汗顏!要說他想討好曹操吧,又說曹某人‘自幼飛鷹走狗,遊蕩無度’,時不時地撒個謊,騙騙長輩,整個一個小流氓身份,如假包換。人家太史公司馬遷為了寫《史記》,走遍大江南北、黃河上下,眼觀口問,去偽存真,讓咱們至今稱讚;還有北魏酈道元,該公比陳壽晚生了二百三十年,人家寫《水經注》跑到曹操老家,看清了老曹家許多碑刻、遺跡,你陳壽就不肯邁開腿走兩步;《三國誌》成書,距離曹操去世不過六七十年,如果陳壽四肢勤快一點,肯定能得到許多可靠資料。可他老先生一味悶坐國家圖書館(觀閣令史、治書侍禦史),翻閱那幾份殘缺不全的可憐資料。竟然連東漢皇帝實錄都沒摸著。倒是八百年後的宋朝司馬光,居然能把東漢皇帝詔書左一篇右一篇,一字不落地抄寫下來。老陳先生到底怎麼了?———可能是他一生坎坷,總是小命懸懸,實在嚇破了膽吧?根據現有史料可知,曹操的曾祖父名叫曹萌,字漢豐,大約生存年代是(78~138年),也就是東漢章帝建初三年到順帝永和三年之間。他有四個兒子:長子,字伯興(名不詳),約生於公元99年(和帝永元十一年);次子,字仲興(名不詳),約生於公元101年(永元十三年;三子曹褒,字叔興,大約生卒(103~166年),永元十五年到順帝永和三年;幼子老四曹騰,字季興,(105~159年),和帝元興元年到桓帝延熹三年。曹萌老爺子家住沛國譙縣,就是今日安徽亳州市的譙城區。這地方乃是中國南北交界地帶,得益於南北文化的交融。自古就有老子、莊子生活於此。地理上,正處黃淮平原,氣候溫和,不缺水,有時水還太多,成了水災;淮河泛濫,黃河改道,像是惡龍,暴虐肆行,常把災荒灑向人間。曹萌,顯然是一位經學傳家又持有儒家道德觀的行善長者,這從他的五輩後代幼年教育得到證明。即使從曹操身上也能折射出這種影子。陳壽《三國誌》弄混了曹節和曹萌這二位儼然不同的兩個人,究其原因,可能有兩條:第一,‘萌’字和‘節’字在古體中,字形非常相似;漢朝蔡倫發明造紙,最初的紙張毛病不少,字跡極易漫漶和蟲蛀。太平禦覽中,曹老爺子名諱都是稱作曹萌的。第二,曹節和曹騰生存年代和活動範圍大致重合,曹節之名氣又非常之大,所以弄混。弄混了這二人,他們的字號和事跡難免張冠李戴。譬如,‘符偉’二字跟‘節’字相配,應該是曹節的字;‘漢豐’跟‘萌’字相配,應該是曹萌的字。曹萌是個善人,家鄉流傳一個故事,說是譙縣人家多養豬,有一次,一位鄉鄰家的豬走失,發現曹家的一隻豬和丟的那隻很相似,於是毫不客氣,把豬抓走了。曹萌家人自然很氣憤;曹萌卻笑笑,不讓家人去爭吵。過了些日子,那家走失的豬又自己跑回來,鄉鄰也很知趣,趕快把曹家的豬送回去,並且一再道歉。曹老爺子還是和氣地說“沒啥,沒啥。不要緊,不要緊。那兩隻豬就是太像了,難免看錯。”——這事還不像瞎掰:現在發掘曹騰等人墓,發現陪葬物中有玉雕豬、青銅豬,尤其那個銅豬的形象,十分生動活潑,拱脊大肚,短腿,兩耳直立向前,活靈活現。當時的工匠們要不是非常熟悉豬的形象,不可能有這麼高超技藝。再說,曹家墓中有豬,是否跟曹萌‘讓豬’的故事有關呢?《三國誌·魏書·武帝紀》裏,卻把這事按到了曹節頭上。《後漢書》和《資治通鑒》裏,詳細記錄了曹節慣弄陰謀,無惡不作,殘暴無比。他的罪行來自東漢皇帝實錄,相當可靠。陳壽先生牛頭不對馬嘴,實在遺憾。(3)曹節和曹騰。曹節(約105/107~181年;即和帝元興元年至靈帝光和四年),字符偉,一說元偉。原籍冀州魏郡鄴縣人,生長於荊州南陽郡新野縣。由此可見他跟曹操家不沾邊。再說,曹操至少生有七個女兒,其中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做老婆,二女兒還做了皇後(獻穆皇後),她的名字叫曹節。曹操那麼精明的人,怎麼也不會讓女兒跟她高祖同名,難道曹丞相不知道什麼叫避諱?前麵說過,曹騰是曹萌的第四子。按照人之常情,老兒子本當倍受寵愛才是,不知何故,這位小可憐兒卻被送進皇宮當太監了!難道是家鄉鬧饑荒,日子過不去?還是老子求官心切,豁不出孩子套不住狼?這樣的事兒不是奧運當冠軍,自然不光彩,本人肯定不願意說,後來曹操發達了,曹丕當皇帝了,更沒人敢講了。如果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想要刨根問底,掉頭的不是他自己,株連九族那是必然的。反正那時也沒什麼小報狗仔隊,犯不上玩命。不過這位曹騰小朋友,還真不是平凡之輩,本來是個關進狼窩的小羊羔,竟然活出了個人模人樣,有聲有色。我們根據種種資料推算,曹騰大約十二三歲進入皇宮,分配到長樂宮做了一名小黃門。他的崗位職責是什麼?——陪著小皇子玩。小皇子名叫劉保,年方兩歲,生母是安帝的李妃。這位劉保小皇子一點也不走運,他的命和曹騰一樣苦。問題出在在哪裏?就在於他不是閻皇後親生,於是閻皇後妒心大發,找個機會給李妃喝了一杯酒,毒酒。這下劉保皇子沒親媽了。那麼閻皇後你就當親媽養著他,不是也挺好嗎?可是‘嫉妒’者,就是心忒小也,她害怕皇子長大後,會報複,於是不斷挑刺兒,折騰劉保小朋友,從不讓他安生。公元120年,五歲的劉保立為太子,閻皇後嚇壞了,立即找茬,殺死了太子的奶媽和廚師長,然後告狀說,‘太子不爭氣,不是好東西,他對陛下您大有怨言’,鼓搗安帝廢掉太子。安帝還真聽話,立刻把劉保降格成了濟陰王,但讓他繼續住在洛陽。(也不知劉祜這位皇帝怎麼當的,廢立太子如同小攤兒上買白菜,隨挑隨扔)。一場深層政治危機發生了,曹騰正處於漩渦之中,這是命運對曹騰的一次嚴峻考驗,你想擺脫可就難了。這時的曹騰已經十五歲,幾年來他跟劉保關係很好;失去親媽和奶媽的小皇子隻能跟曹騰相依為命。像是慈善的小哥哥,生活上,曹騰對他百般嗬護;不僅如此,曹騰還擔當起小先生的的角色,教劉保說話,認字。本來麼,曹騰在家時,已有初步的經學知識和儒家道德理念,進宮後,太皇太後辦過一個四書五經補習班,曹騰很知道擠進去繼續充電,不斷提升知識檔次,回過頭來現學現賣,灌輸正經學問給劉保,這樣一來,宮裏那些男人、女人、不男不女的人,找不到他什麼把柄,又因為他小,不把他當成競爭對手;朝裏大臣也覺得他正派、無私,自然把他跟胡鬧八鬼的後妃、宦官、外戚相區別,曹騰不但沒受擠兌,還能不時得到不菲的獎賞。時光流水,日月穿梭。好景不長,曹騰攤上大事了。不是他找事,是事兒找他。三十二歲的安帝劉祜(hu4)暴死在一次旅遊的半路上。閻皇後連哭的時間都沒有,隻顧緊張和害怕了。心裏想,無論如何不能讓劉保那小崽子登基:一是秘不發喪;二是趕快四處發詔,要讓封國外地的小王爺們趕來統考,看看誰能當皇帝。結果北鄉侯考中,坐上龍椅,眾朝臣和其他宦官、親屬感到自己被當猴耍了,肚裏有氣,不敢發作。劉保小朋友更是哭得死去活來:親娘死得不明不白,老爹這下又突然死了,閻後還嚴格下令,禁止劉保吊唁老爹。史書說“(安帝崩,劉保)不得上殿親梓,悲號不食,內外群僚莫不哀之。”親爹死了,唯一的親兒子不能臨喪祭奠,嚎啕大哭,以至於絕食”,滿朝文武大臣俱都同情哀歎。曹騰一直嗬護在劉保身邊,給了他極大的安慰。說來也怪,,這個北鄉侯隻當了半年皇帝,就暴病身亡了,連個帝號都沒撈著。閻皇後(已經升格為皇太後),還想故伎重演,再來一次偷偷擁立新皇帝,她和她的同黨在北宮閉門自守,等待候選人到來。但是這一次,其他宦官和朝臣可不上當了,他們早就發現問題,立刻形成一致意見,集合兵丁保護劉保在德陽殿宣布登基,他就是東漢順帝。然後包圍閻後那一小撮人,毫不客氣地殺了他們個幹幹淨淨。事後,為首的中常侍孫程等十九人封侯拜爵。曹騰升為中常侍,但沒封爵。說明他尺度拿捏得好。後來,孫程等十九侯極度自我膨脹,成為順帝和朝臣眾矢之的,逐漸被分批收拾,淡出政治舞台。曹騰則升成大長秋,達到權力的頂峰。(4)曹褒,曹騰,曹熾,曹嵩。前麵說過,曹萌老先生育有四子,老三曹褒,老四曹騰。曹褒生了三個兒子:老大曹熾,字元盛;老二曹嵩,字巨高;小三曹胤,字長續。曹騰進宮當太監,後來居然步步高升,掌了實權,而且一改其他權宦的跋扈做派,既忠於皇室,又善待朝臣,辦事公允,口碑極好。作為回報,曹家自然受益匪淺。與此同時,一家人心中,頗覺對他不住,心中有愧。順帝呢,知道曹騰對於他的意義:既是他的發小和玩伴,也是他的忠誠擁護者、支持者,自然對他信任有加,提升他為中常侍、大長秋,另加‘特進’,封爵費亭侯。他就成了皇帝和他人的中間聯係人。順帝不但給與擁立自己的宦官許多物質獎勵,還給他們封官進爵。更有甚者,允許他們收養子,繼承自己的財產。大約在永和五年(140年),曹騰三十五歲時,他也收了一個養子,這人就是曹嵩——曹騰的三哥曹褒的次子。這一年,曹嵩四虛歲。曹褒的長子曹熾六虛歲。所以,曹操名義上是宦官的孫子,實際是曹褒嫡孫。將來如果找到曹操的屍骨,化驗一下他的Y染色體,肯定也是曹家正宗的02*—M286型,絕對不錯。這個根據還是來自酈道元《水經注》。酈老前輩說,“(曹褒)墳北,有其元子(曹)熾塚,塚東有碑,題雲《漢故長水校尉曹君之碑》,曆太中大夫、司馬、長史、遷長水(校尉),年三十九卒”。曹褒、曹騰、曹熾、曹嵩的墳墓排列位置,說明了他們之間的血統關係。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亳州曹家墓區墓主介紹中,提到一個叫做‘曹燦’的人,卻沒說到曹熾,恐怕這是一個失誤,是把‘熾’字和‘燦’字弄混了。古體的‘熾’字和‘燦’字很接近,曆經一千八百年,風化、腐蝕,字跡模糊,容易分辨不清,造成誤讀。曹熾和他的兒子曹仁、曹純都很有名,史料中卻從來沒見過曹燦這個人。(5)再說曹騰和曹節。《後漢書·宦者列傳》裏,曹騰、曹節都有傳,曹騰在前,曹節在後。敘事內容上,對曹騰全是正麵的,讚揚的;而對曹節全是貶斥、譏刺之語。《後漢書》的作者是西晉的司馬彪和南北朝時代劉宋的範曄,這兩位和曹騰曹節沒有過結;雖說司馬彪是西晉皇族,但是騰、節二人之作為並不影響晉朝的建立,因此,《後漢書》的記敘內容是可信的。《宦者列傳》說,順帝坐朝後,曹騰的權利炙手可熱,但是從不胡作非為;該人曆事安帝、順帝、衝帝、質帝、桓帝五朝,一直沒出大錯,都受重用。當時,有一位蜀郡太守打算行賄買官,托人帶了信去找曹騰。不料,頂頭上司益州刺史種暠(hao4)查獲此信,立刻上奏皇帝,狀告曹騰受賄。順帝還算明白,認為有人想行賄,可曹騰根本不知道,並無曹騰與其聯係的證據,不能望風撲影,誣賴好人。這要是一般權宦肯定記仇,今後你種暠就走著瞧吧!可是,曹常侍知道種暠是一位自身廉潔又十分能幹的好官,故而不但絲毫不生氣,還經常上奏順帝,報告種暠的種種功勞、業績,直到後來種暠被提拔到司徒崗位,這可是三公之一,位壓群僚了。直到曹騰死後,種暠還感動不已地對人說“我能高升司徒職位,全憑曹常侍舉薦啊!”有據可查的、經曹騰舉薦提拔的清正高官有:虞放,太常卿、司空;邊韶,臨潁侯相、北地太守、東觀著作郎、太中大夫、陳相、尚書令;延篤,議郎、平陽侯相、侍中、京兆尹;張溫,大司農、尚書郎、司空、互鄉侯、廷尉、衛尉、太尉;後來欲除董卓,失敗被殺,《三國演義》裏有描寫。張奐,太常卿、大司農,此人《後漢書》有傳,文武職務都幹過,但是後來,曹節、王甫矯詔,殺死開明清正的大臣竇武、陳蕃的政變中,他卻不辯是非,站在了太監一方,起了極大的壞作用。堂谿典,五官中郎將,名垂史冊的《熹平石經》重要製作者之一。曹騰是太監,太監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身心受到極大摧殘,對社會、對健全人,難免產生自卑、仇恨和抵觸的複雜情緒。因此,整個封建帝王時代,為人正派的太監少之又少,曹騰算是較好的一個。但是,它絕不是一朵花。他在漢桓帝登台前後,做出了一個極其惡劣的政治動作,這個動作加速了東漢的滅亡。諸葛亮《出師表》說:“先帝在世,毎與臣論及此事,未嚐不歎息於桓靈也。”他們毫不客氣地把桓靈二帝釘上了曆史的恥辱柱,把他們確定為東漢走入墳墓的掘墓人。而曹騰,正是把桓靈二帝捧上台的始作俑者。不過,他的這一‘傑作’,卻給他的晚輩曹嵩、曹操搭起了叱吒風雲、盡興表演的政治大舞台。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順帝曆盡諸多磨難,11/12歲終於登上皇位;公元131年,他15/16歲了,這就算成年人了,應該找對象結婚。黃門侍郎、乘氏侯梁商有一妹一女被選入掖庭,妹妹封為貴人,女兒梁妠(na4)成為皇後。梁商和梁妠都是有德有才的正人君子,頗受朝臣好評。134年,梁商封為大將軍,相當於三軍總司令,這是一個掌實權的最大高官,位於三公九卿之上。好在梁國丈一向謹慎用權,朝野無事。不過一件暗藏的危機已在醞釀之中。原來,梁商有個兒子梁冀,可不是什麼好東西。本來人品就不好,現在當了國舅,毛病加毛病,變本加厲。史料記載說,此人長相就不一般:縮頸聳肩,鷹眼賊顧,說話含糊不清;動心眼,會算計,賭博打架,飛鷹走狗,黑社會的遊戲無所不通;恨上誰、誰倒黴,整不死你不拉到。就這人,自打成了國舅,官職一路高升:黃門侍郎,侍中,虎賁中郎將,越騎校尉,步兵校尉,執金吾,都幹上了。136年,當了河南尹,這就是首都直轄市所在省份一把手。呂放是洛陽令(首都市長),又是梁商的好朋友,最了解梁冀的暴行,就向國丈梁商反映了一下,於是老爹大怒,把梁冀罵了個狗血淋頭。國舅一打聽,原來是呂放那廝告了刁狀,這還了得?覓了個刺客把呂放剁了。不但如此,還要掩蓋真相,上奏妹夫漢順帝,提拔呂放的弟弟呂禹接班洛陽令,讓他捉拿刺客,很快殺了刺客全家和親屬一百多口。梁冀還要附庸風雅,去找學者名士崔琦交朋友。書呆子崔琦信以為真,就開始循規蹈矩、引證古今成敗事例,寫了一篇《外戚箴》,規勸梁冀改邪歸正,梁冀不理那茬,反倒給崔先生安排了個縣長職務,崔琦不敢去上任;書呆子又正兒八經地寫了一篇《白鵠(hu4)賦》諷喻梁冀,文章沒有遺存,不過‘白鵠’就是白天鵝,估計是勸告梁冀要當白天鵝,才能受人尊敬。書呆子也不想想,這位國舅爺哪裏是什麼白天鵝,黃禿鷲還差不離。得,————刺客找上門去了。那天崔琦正在地裏牽著牛耕地,中間稍息一會,拿了一本書琅琅誦讀,一位壯漢走上前來,深深鞠了一躬,說:“小人是國舅派來刺殺你的。我看您是位正人君子,不忍下手。勸您趕快遠遠逃走,我也要消失了。崔琦沒跑脫,到底還是血淋淋躺倒山穀裏,———‘白天鵝’做滴!141年,梁商病故,梁冀接班當上大將軍,朝廷的麻煩可就大了。其實三年前,另一堆麻煩已經嶄露頭角。這就是掌事的太監形成三夥,互相勾心鬥角。第一夥就是曹騰、孟賁等人;第二夥就是曹節和他兄弟曹破石、王甫;第三夥就是張逵、遽政。曹節當時才是小黃門,可是能量一點也不小。他看到中常侍曹騰很受順帝重用,權力非凡,於是就想取而代之。為此,曹節努力討好國舅梁冀,結成密友。國丈梁商不知為何,采取了錯誤策略,支持自己的兒子梁冀、梁不疑親近曹節,問題越來越複雜化。139年,太監張逵、遽政一夥製造謠言,誣告梁商、曹騰、孟賁圖謀引進外藩,更換皇帝。小報告打上去,效果適得其反,順帝根本不信,他說:“大將軍(梁商)父子是朕的親戚,曹騰是朕的親信,他們怎麼會加害於朕呢?這肯定是謠言。”張逵一夥一看要壞,自己是有點太蠢,這下招來大禍了。於是一不做二不休,扳倒葫蘆灑了油,幹脆矯詔(假傳聖旨)把曹騰、孟賁抓了起來.。張逵們忘了,曹騰跟順帝那是什麼關係?生死與共的小玩伴啊!一會兒不見,就得問問。於是立刻發現曹騰被抓,這還了得?馬上安排有司放人,立刻將不知死活的張逵一夥一網打盡,立刻將這幾個賊大膽兒,梟首的梟首,腰斬的腰斬,於是這夥太監就被消滅光了‘呀乎嗨’。144年,三十歲的順帝駕崩。皇後梁妠女士就要高升皇太後了,可她肯定高興不起來,因為他(她)們夫婦關係一直融洽,梁妠又是知書達理的女君子。擺在眼前當務之急是:誰當新皇帝?沒有別人競爭,順帝嫡子劉炳是唯一候選人。立刻登基,是為衝帝。梁妠不是他親媽,她的生母虞貴人早死掉了,傳說是梁冀害死的,但查無實據。可憐的是衝帝自己龍椅隻坐了五個月就死掉了,來不及關心生母是誰。什麼病?不知道。反正不是工作忙累死的,他這皇帝隻有一項工作,就是吃奶,因為他兩歲登基,三歲死亡。那年月天花、麻疹、傷寒、霍亂都能死人,尤其嬰幼兒成活率很低。這就進入一年內第二屆選皇帝大賽。這一次麻煩可就大了,候選人很多。第一輪淘汰賽後,種子選手剩下兩人。一位是清河王劉蒜(別奇怪,名字的確是蔥薑蒜的‘蒜’字,他媽可能不喜歡薑和辣椒?),第二位是建平侯劉纘(zuan3),纘的意思是‘繼承’,這個名字可能占便宜,最後他果然勝出,真地‘繼承’了順帝的皇位。其實,決賽階段可不是那麼輕鬆愉快,那競爭不是一般的激烈。首先,劉蒜時年一十有七,劉纘隻有八歲;其次,劉蒜是王爺級幹部,劉纘隻是侯爵,那可差著一級呢。另外,據了解,劉蒜做事有板有眼,具有從政能力。於是,太尉李固等正經朝臣認為,“(新君)當立年長有德者,(此,國家之福也)”,然而,大將軍梁冀心裏想的是:“新君當立年少好擺弄著,此乃我之福也。”於是嘁哩喀喳劉纘登基就位,這就是東漢第九代皇帝,漢質帝。誰知梁冀的算盤沒打好,看走了眼,這位年方八歲(周歲七歲)的小學一年級學生漢質帝,並不幼弱,上台不幾天就看出梁冀不地道,————每逢朝會,皇帝啥話還沒說,坐在朝班第一位置上的梁大將軍就把事情定了。終於有一天,皇帝忍不住,指著梁冀的臉,對滿朝文武說:“此,跋扈將軍也!”小皇帝沒想到他的這句話後果很嚴重。不久一天,禦膳房應詔端上一碗‘煮餅’(就是澆鹵麵),質帝吃下肚,立刻臉色大變,胃裏火燒火燎疼痛難忍,太尉李固聞訊急匆匆趕來,看到大將軍梁冀正在那裏。質帝對李固說,“吃下煮餅,腹內悶痛,喝點水或許能活。”梁冀忙說,“不能喝,喝了會吐。”不一會,小皇帝撒手人寰。‘李固伏屍大哭’。哭也沒用。要追查責任,不但查不清,倒讓自己一步步走近深淵。第三屆皇帝競選賽開始。太尉李固等一班正直朝臣下了決心,這次說啥也不再讓步,堅持立河間王劉蒜;梁冀早跟劉蒜結了仇,自然不想‘吃蒜’,兩派相持不下。皇太後梁妠自然站在國舅弟弟這一邊。他正想把妹妹梁瑩嫁給蠡吾侯劉誌,就讓他住在宮裏,卻把劉蒜晾在洛陽城外驛站裏。關鍵的時候到了,曹騰一生所作最大的壞事就要出台了。梁冀眼見無法說服李固,心裏猶豫不定,劉蒜再次離皇位一步之遙。當夜,曹騰匆匆找到梁冀家,對他說:“大將軍您哪,千萬不能立劉蒜,河間王這人秉性‘嚴明持重’,做事果決。您家世代皇親國戚,門生故吏遍天下,這些人裏難免有個把不地道的,小辮子一大把,要給他拿住把柄,您可就大禍臨頭了。不如冊立年輕的劉纘,可保富貴長存。”曹騰幹嘛做這缺德事?原來,他曾拜訪過劉蒜,受到這人的冷遇,劉蒜看不上這個左右逢源的老太監。曹騰預測一旦劉蒜登了皇位,還有自己的好果子吃?於是乎,梁冀再次祭起流氓手段,先撤了李固的太尉官職,又用武力威脅眾朝臣。——誰不怕死?你試試!於是,蠡吾侯劉誌成了漢桓帝,又娶了梁瑩做皇後,他是雙喜臨門,皆大歡喜。劉蒜和李固則因此招禍喪命。史學論者會想到,如果立了劉蒜為帝,東漢或許還有救,曹騰鼓搗梁冀一番話,加速了這個朝代的滅亡。其惡之大,罪不容恕!史書記載,曹騰和梁冀掌權的那個階段,社會風氣壞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民諺有傳:“舉茂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高第良將怯如雞,寒素清白濁如泥。”茂才就是秀才,為了避諱光武帝劉秀名字,秀才改稱茂才。150年,皇太後梁妠去世,死前下詔放權,今後由皇帝實際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