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榜樣的力量(12)(1 / 2)

2.在網上挨罵

第二天上論壇後,戴誌康一下子蒙住了,電腦屏幕上熒光閃爍,罵聲泛濫。

遊客A說:“騙子吧!”

遊客B說:“拿國外的一個免費程序,改一改就說是自己開發的。嗬嗬,騙得了外行,可是行內人都知道事實的真相”包括他為了預防盜版給程序加密的做法,也有人罵:“有人盜你版,已經算瞧得起了,你給人磕頭人都不幹的事兒,現在有人幹了,罵得最難聽的是那麼一句,什麼垃圾,還收費!”單純的戴誌康想不通了。此前,身為壇主的他很受擁戴,他刻意汲取過新加坡一位同行的經驗,那個年輕人技術做得挺棒,卻因為狂妄喪失掉用戶群。因此,戴誌康很注意和網上的“兄弟”們打好關係。事實證明,他過於樂觀了,“兄弟關係”在收費的考驗中顛簸,彎轉得太急。像一粒被曝曬過的種子,他的頭低低低,一直低到塵埃裏。連同學們都不理解他:“小戴啊小戴,你就是個自己找罪受的人。”父親是博士生導師,母親是機關幹部,家中獨子,條件優裕,瞎折騰什麼呢?別人癡迷於電腦上QQ或打遊戲也容易理解,他倒好,一天到晚鼓搗些與專業無關的程序又弄得灰頭土臉。戴誌康沒給家裏打電話,父親會說什麼他清楚,“是男子漢,就要自己創造價值!”“挨罵的那段時間,是我生命中最慘烈的一段。”出去玩兒幾天吧,去鬆花江邊走走,放放風箏,回來以後,他繼續琢磨這個事兒,直到有一天豁然開朗:“不也有這麼多人說你好嗎?那些說你不好的人,能搞得出來你這樣的東西嗎?要是放棄,就做不成事情了,基本上,大事你都做不了了。”

戴誌康沒有做鴕鳥,而是在謾罵聲裏倔強地飛,勤勞得像小蜜蜂,完善自己的版本,不管多忙,10點半睡覺的習慣,依然雷打不動。小戴趕在2003年10月把新版本開發了出來。因為他的生日就在10月底,他想用一個全新的產品來迎接22歲的到來。

新產品出來了,該給它起個名吧,戴誌康想了想,“發明”了Discuz 這個詞,來自Discuss(討論),又覺得意猶未盡,在後麵加上一個“歎號”。“網絡產業巨大的魅力使我驚奇。”至於互聯網的另一麵,暗流、辱罵、殘酷的競爭......讓人感慨萬千的另一麵,這個年輕人隻是初見端倪,隻能輕輕一笑。

3.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愁

隨著Dis c uz !版本的完善,越來越多的客戶接受了它,也認同了它的收費模式,中華網成為繼香港人之後的第二個大客戶,此後,還有網易、第九城市、金山......“其實他們說我三年多掙30萬,這個說法不準確。”

“誇張了?”

“應該說在2003年一年內,我掙到了30萬,而其中尤其讓我略感欣慰的就是在咬牙挺過年初低穀後下半年的業績。”23歲的小戴一點也不謙虛,也不隱瞞。

30萬?乍看起來不是特別多,但放在一個22歲的年輕人身上,卻已顯得驚人,其前提是赤手空拳自己創業,而不是依靠祖輩福蔭。

2004年初,當其他同學為了找工作焦頭爛額時,戴誌康懷揣著親手掙來的30萬,悄悄上了北京,輕車熟路地在上地找了個簡易的兩居室。

麻煩旋即而來。租的房子居然不能上網,“我是靠網絡吃飯的,不能上網比什麼都鬱悶。”去電話局說,那裏的人懶洋洋的,樓裏線路太亂不給裝。拆掉原來的電話行不行?可以啊,把原機主身份證拿來。可機主是原來租房子的人,早就找不到了。“拜托拜托!公司馬上要開張,不能上網怎麼行?”

“叫你老板來!”電話局的老大不待見這個“小屁孩”。

“我就是老板!”小戴吼道。

……

好,你不理我,我有辦法,通信專業是我的本行。戴誌康上網找到了電信條例,赫然發現所謂的“線路太亂”就是這個樓初裝電話的時候有違規操作,人為地把線序搞亂而導致的。一鼓作氣,把電話打到電話局的頂頭上司信息產業部去。電話局的人很尷尬,現在的“小屁孩”這麼厲害,他們不習慣。三天之後,有人上門道歉,電話和網絡很快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