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奮鬥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是我10年作品的精選。其中,有兩個關鍵的“題眼”,一曰“奮鬥”,二曰“咖啡”,“奮鬥”是姿態是精神是途徑,“咖啡”是結果是目標是一種悠然的氛圍。

所以,在本書的構成上,第一部分選用了以那篇名動一時的《我奮鬥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作為主打,並用紀實體的方式,從“窮二代、富二代”“蟻族”等社會重大群體入手,從感性到理性,從現實到理論,深刻揭示了當代中國的“斷層”現象。故事翔實,直擊人心,但又有思想性。這些文章,已作為青年學者研究當代中國青年現狀的“重要文獻”,為史存照。

但是,“奮鬥”不該是枯燥的,單調的,否則,便會讓那些在奮鬥中渴求溫暖和美好的當代青年人,覺得沉重,覺得意味索然。“如果快樂需要那麼艱苦的代價才能獲得,那快樂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在本書的其他章節,回答了關於奮鬥中其他一些重要的命題,比如,如何勵誌、如何糾正心態、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優雅、如何在有限的資金情況下,不墜生活的品質。

盡管各章節體裁不一,但它們的靈魂卻趨於統一性。呈現的最終麵目,是一種溫暖與光亮。它告訴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不管時代如何粗糙、如何冷漠、如何堅硬,或者我們卑微的現狀與我們龐大的理想存在多麼遙遠的距離,但一定有可以支撐我們的東西,引領我們走向更深更廣的空間。

李純